内容摘要: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农产品流通体制着手,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其完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 流通体制 问题 对策 农产品流通环节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其决定了生产产品的价值能否得以实现。尤其是对于农产品来说,由于农产品的季节性强,供给缺乏弹性,抗市场风险能力弱,所以农产品生产出来之后能否顺利进入市场销售直接影响着农产品价值的实现,进一步影响农民的收入,并最终影响农业的发展。其次,农产品流通的快速发展是农业市场化的重要前提。农业市场化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因此,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个经营环节的农产品流通格局。过去参与计划采购和销售的一些国有农产品经营企业,已基本完成企业改制,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国内的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加入农产品流通行业。此外,还涌现了一批利用外资、规模较大的外向型企业;同时,还拥有若干农产品贩销户大军,这些流通渠道主体的发展和运作使得农产品经营的市场化程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和过去相比,农产品的价格基本上能够由市场来决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已经形成了农产品批发、零售相互协调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农产品交易市场活跃,供需两旺,买方和卖方能快速的通过市场实现交易,基本上解决了“买难”和“卖难”的问题。国家对于农产品的流通加大支持力度,所以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
和过去相比,虽然我国农产品流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和农业的未来发展相比,我国农产品流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农民的市场流通意识缺乏
在我国广大农村,农民一直以来重生产,轻流通,他们只关注生产环节,关注种子、化肥、播种和收割,对于流通很少关注,在他们看来,销售不应该是自己来做的工作,只要产品生产出来,就有人来采购,而价格也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只需按照通行的市场价格把产品卖出去。这样的传统意识直接导致了农民在进行完生产活动后要受制于流通渠道的主导者,最终的结果是,往往到农村收购粮食的主体压低农产品的价格并且提高收购的苛刻条件,这样农民辛苦种植的粮食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所以,如何转变农民意识,让他们能够既重生产也重流通,是改变流通现状的前提。 (二)流通链条不透明且农民收入偏低
农产品的流通过程是怎样的?农产品从农民手中进入最终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哪些环节?每一个环节负责的工作是什么,其加价率有多少?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消费者看到的是蔬菜和粮食的价格,而对于农民来说,他们只知道自己的产品被别人收购了,这些被收购的产品最终售价多少他们根本不清楚也不关心,这种情况使得他们并没有得到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带来的收入提高。目前不透明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既没有让农民得到实惠,因为农民所出售的农产品价格偏低,所获利润不高;也没有让最终消费者得到好处,消费者为购买餐桌上的农产品支付了高昂价格。促进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透明化是农产品流通体制再造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农产品流通以个体农户为主且在流通中处于弱势地位
随着流通在农业中地位的提升,思想先进的农民也开始关注流通,但是大多数农民由于都是以个体为单位,规模偏小,无法在流通中占据有利地位,所以在农产品流通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组织、谈判地位弱是我国农民固有的不利之处,分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处在农产品流通中的起点,为农产品物流提供商品源,很少与购买方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签订购销契约,形成真正利益共同体的更是少而又少。农民不可能充分掌握整个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信息,对当地市场的供求信息了解也集中在过去和当前,不可能对价格的走势有明确的判断,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运销商提出的价格,使得农产品流通中的风险大多数转嫁到农民身上。 (四)信息不对称
农民要想把产品顺利的销售,一定要清楚的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在产品生产之前就了解消费者的偏好,从而来决定自己生产的产品品种以及产品的数量,但是目前,农民只是根据过去的信息和当前的信息来确定自己生产的产品品种,缺乏一定的预测能力,结果导致了同一区域的农民总是集中生产同一品种的农产品,当农作物大丰收时就面临着农产品的低价格,而农作物稀缺价格高时,又没有办法及时进行市场供应,即便是少数农民没有随潮流进行生产或者正好赶上了好的价格,大多数也是碰运气撞上了。缺乏相应的需求信息,使得农民无法在生产进而在销售方面获得优势,无法在市场中拥有话语权。
(五)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偏低
新时代的流通要运用最新的技术水平来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水平。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整个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这些技术在农产品流通当中的运用相对较少,农民并没有运用互联网技术去了解不同地区的需求特点,也不懂得运用网络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产品,并通过网络来实现产品售卖;在农产品的运输过程中,相关的保险及冷藏等先进技术运用较少。经济的发展已经使消费者的需求由数量需求转为质量需求,而农民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仍然停留在过去,根本不懂得如何运用最新的技术,这使得农产品的流通质量和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六)缺乏国际竞争意识且国际化程度低
当前,只有参与国际竞争,才能够使农产品获得更广范围的推广。参与国际化竞争不仅仅是进行生产效率的比拼,更多的还包括营销的竞争,我国农民绝大多数缺乏营销观念,认为农产品不需要品牌,不需要包装,不需要广告,不需要推广,只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就能够获胜,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当今市场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是流通过程中营销策略的竞争,所以,应适应国际化需求,增强国际竞争意识,注重在流通过程中企业经营方式的形成和现代营销意识的培养。 完善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对策 要解决我国农产品目前在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改善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
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农产品的流通放到重要位置,要和生产同等对待,要像重视农业生产那样重视农产品流通。在观念转变这一方面,各级政府尤其是农村县级以及乡镇级政府应该做好相应的宣传和引导工作,从上到下加强对农产品流通的重视,让更多的农民重视流通在农产品生产及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并学会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流通。
(二)理顺农产品流通环节
理顺农产品流通环节,使农产品流通过程透明化。农产品生产效率并不低,最终农产品的售价很高,但是农民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处,这和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不透明有着必然联系,在农产品流通环节透明化方面,国家应该规范农产品的采购和销售,尤其是在农产品的批发环节,应该严格准入制度,并且制定相应的规则来防止农产品流通者哄抬价格,并对哄抬物价、给消费者和农产品的生产者造成损失的中间商给予严厉的惩罚。此外,应该鼓励农民以多种方式进行农产品经营,比如目前在城市当中存在的早市等方式,这种早市是农民将地里的作物直接拉到市场进行出售,这种直营的方式给农民经销农产品提供了发展空间和良好平台,是供需双赢的方式,农民可以很快的将农产品卖出去,消费者也可以消费到新鲜的、放心、低价的农产品。现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在试点经营农产品的直卖所,这将为探讨农产品新的流通模式起到巨大的支持作用。
(三)建立市场化经营组织
农民应该加强合作,成立相应的组织来进行市场化经营,以维护自身的利益。我国农业流通的一家一户式的经营模式是和分散生产经营密切联系的,生产和流通密不可分,生产的规模影响着流通的规模,农产品市场的发育情况也取决于农产品生产状况,而现阶段这种分散式的生产和经营模式既是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农户经营中竞争地位的提高,要想有力的保护自身利益,就要实现农业从生产到流通的规模化运作。只有实现规模化经营才能够在市场采购和售卖中拥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市场地位的提高也就意味着经营话语权尤其是定价权的增强,只有拥有了在定价上的相应权力才能保证维护自身的利益。在现阶段,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就要通过农户的合作来实现。农户要改变原有的独立经营模式,最好以村镇为单位,按照现代公司的模式来进行农业经营,生产上,首先将土地及生产工具集中,由专门的人员负责生产管理,从种子、化肥的采购,到中间的施肥等等集中来进行处理,而在流通方面也要交给对市场比较熟悉、具有一定市场眼光和谈判经验的人专门运作,这样既能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又能提高农作物在市场上的售卖价格,提高农产品的利润,让农户真正得到实惠,这种生产和经营上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可以使得农民在现有国家优惠政策下更进一步提高收益,真正实现农村富裕。
(四)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以逐步建立农村信息市场
市场化经营中,信息是主导,缺乏信息就会使农户承担低价及产品滞销的风险。为了加强农民的信息意识就要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首先应该在政府的带动下,加强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既要建立农产品需求信息的收集制度,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把各地的需求信息及时向农户传播,供农户进行种植品种选择的参考,也要及时、准确、有效的把自己所在村落的产品信息发布到沟通网络,供国内及国外不同需求者浏览;其次,要成立专门的农产品信息中介组织,这个组织应该专门从事对农村农副产品短期、中期、长期市场信息分析预测工作,适时向农民发布准确、实用信息;再次,对于所收集的信息要进行有效的甄别,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网络盛行也导致市场上部分信息的虚假,错误识别信息所导致的后果将比无信息所致后果更严重。从长远角度看,农村信息化还要逐步过渡到在交易结算、客户信息管理、财务管理、人才管理等方面。
(五)强化国际竞争意识且加强现代营销观念
目前市场上对于农产品的国际流通要求比较严格,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获胜,必须用国际竞争的思维来进行经营,并且加强现代营销观念。在这方面,要打造自己的优势品牌,以便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多利润,另外还要注重产品的包装。总之,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营销理念,从产品质量、品牌、包装、推广等方面着手,把优质农产品推到国际市场上去,积极的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金赛美.新阶段农产品流通面临的主要困难与解决途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8) 2.熊湘辉, 白彦平.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3.李志萌.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张晓阳.农产品流通体系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探讨.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2007,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