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结合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诸如区域结构失衡、业态结构不合理、过度开放、过度竞争、零售业融资困难以及零售业监管松散,市场氛围较差,等等,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零售业,问题,对策
一、我国零售业发展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7年增长了9%,远高于世界经济3.7%的平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20%。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也在逐年攀升,从2003年到2007年4年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增长数倍,发展态势迅猛。而且,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零售商品销售额在社会商品销售额中所占比重也有巨大的提升,并且一直处在一个增长趋势中。
城市消费虽然一直高于农村消费,但是发展已经趋于同步,而且差距也是越来越小。到2008年,我国零售额城乡的城市消费者零售额都达到了20%以上的增幅,而且增长幅度也趋于相同。而从近年来我国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来看,我国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不断加快。2004年以来,农村消费市场表现出逐年加快增长态势,增长速度与城市差距逐年缩小,2004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低于城市4.0个百分点,2006年差距为1.7个百分点,在2007年仅低于1.4个百分点。而在2008年,继续维持在1.4个百分点,城乡差距趋于稳定。
自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的引入使我国的零售业面临着强烈的冲击。自2004年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以来,外资零售商加快了在我国的扩张步伐。家乐福、沃尔玛、易初莲花和麦德龙等八大国际知名零售商均在华大量开店,其中沃尔玛居首。外资零售商业成为中国商业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市场份额,业态创新,贸易扩张,技术升级,促进增长和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特别是在2007年后,我国零售业在政策保护期结束后将面临更大的危险。
二、我国零售业的问题
(一)区域结构存在严重失衡
首先,零售业在我国东西部地区存在明显差距。在我国,东部零售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西部,东部拥有众多实力较强,规模较大,并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零售企业,而在西部的大部分企业都是属于规模小、竞争力差的小企业,两地差距明显。而且数据显示,在2008年,全国范围内实力在百强内的东部零售企业达到73家,中部为15家,西部为12家。东部地区百强企业的数量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其次,零售企业在一个城市内部分布也存在失衡。在城市中心往往也会是城市的商业中心,零售企业比较集中,实力强的,具有规模的基本上都坐落在城市中心;相反,在郊区以及城市外围,零售企业则分布较少,而且大多都是小商铺。
(二)部分地区过度开放,零售业过度竞争
中国加入WTO后,承诺有计划地逐步开放零售市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和局部利益,擅自将零售业提前开放,使得零售业的开放程度大大超越了原本的计划。从而让外资零售业得以提前进入中国市场。而且同时,由于为了促使地区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往往给与外资零售企业特殊待遇,这样就导致零售业存在不公平竞争。而这种不公平竞争,已经影响到了中国零售市场的发展,同时使得中国本土零售业竞争力弱小,本土零售业的发展步履维艰。相反,由于政策上的优势,外资零售业往往在中国市场上却得以能够快速的发展扩张。
零售企业竞争手段以价格战为主,零售价格战从20世纪90年代起,一直持续十多年。而这样的过度竞争使得整个零售业的利润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甚至在2007年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的利润率不到1%,而国外连锁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却在2%以上。由此可以看出零售业的过度竞争,使得中国零售业的盈利能力变得极差。
(三)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零售业融资困难
零售业直接面对的是消费者,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居民未来短期消费意愿的最佳指标,2008年以后,由于金融危机以及各种天灾人祸的打击,危机向消费传导效应正在体现,已经从收入、心理预期等多个层面对我国消费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长期的通货膨胀,国家采取货币紧缩来抑制通货膨胀,控制货币供给数量,提高利率,直接导致市场上能够流通起来的资金变得十分稀缺,虽然零售业的吸金能量巨大,但是面对这种政策,亦感觉到融资上的困难。
(四)零售业监管松散,市场氛围较差
近年来,中国的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而通货膨行必将带来成本压力,而成本上的压力使得部分零售企业不顾道德,想方设法转嫁成本。而一直存在的买方市场条件,使得价格竞争白热化,在交易的纵向对比中,上游供应商的利润不断被压缩,而下游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又是低价。这样在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下,供应商必定会通过增加价格来向零售商转嫁成本,进行成本转嫁,但是消费者又持久性的预期低价,使得零售商不可能再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而在监管松散而且惩戒乏力的情况下,难保一些零售企业因为这样的矛盾不钻空子,扰乱市场。在这一矛盾下,一些不法零售商行为的产生是一种客观必然的存在,而不完善的市场监管对价格欺诈形成了一种恶性的促进作用。
三、解决我国零售业问题的相应对策
在中国零售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传统到现在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零售业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企业须不断考量自身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借鉴国际零售业发展模式
1.零售业向管理自动化与科学化发展
在现代市场,要完成零售企业的不断发展,就必须借助当前不断发展的科技,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同时为了适应现代市场激烈竞争的快节奏,必须实现自动化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在现代社会,以网络为载体的现代科技不断被应用,同时物流等流通方式的不断完善,现在的零售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的技术,才能在白热化的竞争中站住脚跟。
2.促进了零售业态的创新
2008年全球零售企业100强中,单一业态的不足三分之一,而实施多业态经营的占了三分之二。不同的业态是零售业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和选择的结果。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生活的多元化直接反映了消费者的消费期望,消费者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这样也进一步促进了零售业态的创新。
3.经营国际化、规模化和连锁化
零售企业必须走向世界,去面对一个新的巨大的国际市场,这样才能跟上当前的国际形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就要求零售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生产要素以及各种资源的交换和优化配置。同时也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创立出自己的品牌,建立国际知名度。
现代企业愈来愈看重成本、效率以及规模效益。而零售企业的规模化运作往往可以达到预期的规模效益。大型商企尤其是大型连锁超市,可以统一大批量地进行采购,进而获得价格优惠,从而降低成本;同时,连锁化经营使得连锁店之间的交流与流通大大增强,统一化的运作可以做到令行禁止,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运作效率。
(二)零售产业需实现自我发展
1.抢占市场空白点,做精、做足区域市场
国内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地区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以及制造企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所呈现的高度分散性,对大多数零售企业来讲,按照区域范围建设物流供应体系是最优选择,走“区域为王”的发展道路,立足区域市场,抢占市场空白点,注重业态创新,提升单体效益,增强整体竞争力。
2.注重人力资源投资,加大资本运作力度
在零售业内人才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争夺白热化的今天,人力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企业安全的隐患,每个企业都不得不思考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危机。增加人力资源投资,制定长期的人力资源培养计划,建立管理人员储备库,对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3.树立品牌意识,增强竞争优势
在市场经济下,一个好的品牌可以形成一批忠实的顾客群。在我国零售业当前竞争空前激烈的形势下,树立品牌意识,做大做强企业,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关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积极稳妥进入农村市场。二、三线城市拥有一线城市不可比拟的优点,就是投资成本低,主要体现在土地成本较低,人员工资低等。同时我国农村是个巨大的潜力市场,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在购买力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农村,零售企业应该积极进入,选择试点经营。根据农村的特点,调整产品和业态结构,进行适应性创新经营,成功之后再复制其模式并逐步扩大市场范围。
(三)国家在政策方面应该积极扶持
1.建立健全商业法律体系
我国政府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确立了以市场主体市场行为、市场秩序、市场调控及信用管理等主要内容的商业法律体系的总体框架,今后我国将将加快推进内贸立法进程,逐步形成与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相适应的市场流通的法律体系,同时加大法律出台后的宣传、培训、推广,切实提高商业系统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
2.促进城乡市场协调发展
在农村,我国政府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进工程”为依托,促进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的网络进行延伸,繁荣农村市场。在城市,我们注重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的建设,在我国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279个地级以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完成率已经达到了94%,今后还将全面启动县级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另一个方面,重点实施了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社区商业的双进工程,着力发展贴近居民消费的新型业态和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商业开拓市场、安排就业、为民服务的巨大作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3.推进商业城新体系建设
我国将进一步加大组织协调任务,促进信用信息共享,整合信用服务资源,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同时,我国将会建立信用联动机制,通过公共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信用咨询,对严重失信企业实行黑名单披露制度,加大企业失信的成本,推动商业诚信体系的建立。
4.加快零售企业的改革步伐
我国鼓励大型零售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承包、参股、托管等方式来扩大规模,努力培育主业突出、内外贸结合,鼓励具有估计竞争力的大型零售企业走出国门,与世界接轨,并积极引导中小零售企业积极采用现代流通技术、营销方式和管理经验,全面提高中小零售企业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彤,胡霞.发展我国零售业的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05(1).
2.刘颖.东西部零售业差距比较及思考[A].“亚细亚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
3.宋则.促进零售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思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11-29.
4.付娜.中国零售国际化问题之探讨[D].天津财经学院,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