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发展阶段,以及中央确定将扩大内需作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中国流通服务业未来发展空间无限广阔。
在最近举行的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研讨会上,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向欣分析指出:城市化与流通业发展呈现正相关性,城市人口增速和批发零售业增速的走势较为一致。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3%,而人均收入与中国相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在70%左右,可见中国发展城镇化仍有很大的空间。根据中国2010年的情况,一个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将会增加1万多元,而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吸纳1000多万农村人口进城,这将为流通业开辟极大的增量市场。
其次,城市是流通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区域。在城市里,流通服务业的丰富性、便利性、选择性、专业性,创造出远远好于农村的加工制造条件和居民消费环境。而且,一些现代城市还开始从制造中心向商务中心、服务中心转型,大城市中出现的CBD(中央商务区)、商贸功能区以及与投资贸易相配套的高端服务业等,还会创造出许多新的投资和消费机会,从而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也创造出对流通服务业的需求。现在中国居民消费中商品消费的比重过高,一般占到总消费七成以上。按照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中国的服务消费将会是今后增长最快的领域。特别是家庭服务、旅游文化、体育保健等服务需求将越来越旺,从而成为流通服务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除商品买卖外的又一个新的增长极。
第三,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为城市化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城市化必需为大批进城的农民提供就业岗位。流通服务行业进入门槛低,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若干年前,中国农业部的调查显示,进城务工的农民中有73%从事的是批发、零售和餐饮等流通服务,如果加上从事物流运输的人员比重更高。从事流通所需要的资金门槛也是最低的,这一点就连美国也不例外。麦肯锡调查显示,在美国100万美元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以批发零售业最多。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测算,2020年中国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就业缺口将高达2000万。而流通领域大部分传统行业对教育水平要求不高,将是安排这部分就业的主渠道。
向欣指出,基于以上观点,可以作出以下三点判断:一是随着扩大内需成为长期战略,中国流通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城市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中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处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二是在流通业发展结构上,商品销售的折实增长(扣除物价因素)仍会高于GDP增幅3个百分点以上,但不会再有前些年那种高增长;生产和生活服务业的增长率将会高于商品销售的增长率,特别是社区服务、各种细分的家庭服务;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的电子商务、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增值服务等也会有很大的发展。此外,大众化品牌餐饮、经济型住宿、美发美容、沐浴、洗染、快递收派等服务行业的便利化、标准化、连锁化水平,以及服务质量都会有明显提高。信用评估、经纪代理、市场调查、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等商业服务业发展空间也会很大。典当、拍卖及融资租赁、设备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则会有更大的市场需求。三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流通业改革开放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除了提高流通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引进新业态、新技术外,还将鼓励中国流通企业走出去,建立国际采购和营销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