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的改革为我国造就了一个世界最有活力、最有潜力和最有魅力的商品市场,流通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应该看到,一个自由、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流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仍处在探索阶段。
目前政府仍然充当单一的救火队角色,大蒜出问题抓大蒜、西红柿出问题抓西红柿,政府推出的这个工程那个工程不少都属于应急措施。我们需要出台应急措施解决近期群众的生活困难,但更需要建立长期的运行机制,需要出台保证消费水平不断增长的政策措施。
中国流通产业面对几百万种商品、两千多万个经营主体,一亿多商业职工,三、四亿家庭和近14亿消费群体,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产业、点多又面广、集中又分散、多行业、多业种、多业态、多环节、多层次,而且构成这些因素的客观条件都在不断变化。政府主管部门既不能零打碎敲急于应付,又无法包罗万象事事都管;抓住本质、抓住重点、抓住主体是建立长效的商品流通运行机制的关键。
对于今后建立商品流通长效运行机制的工作重点和改革方向,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流通领域的经济所有制形式,要以国有资本参股、控股大型流通公司为主导,以民营资本为主体,引进外资为辅,允许大量个体经济存在,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商品流通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二,对外开放要以内资企业为主体,坚持中国市场是中国人的市场,中国市场的主体永远是中国企业。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让外资占据主体地位,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的自由贸易,在不存在没有保护主义的国家;
第三,商品流通要以横向流通为主体,重要商品流通以纵向流通为主导,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批发市场,形成不同城市、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横向流通为主要形式的网络体系,以促进区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第四,农村市场要以农民为主体,实施自由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的市场体系,以农民自主建立的各种合作形式为基础,政府有关部门以搭建交易平台、信息平台、互动平台引导农产品、工业品双向流通的发展;
第五,以大城市为主导、以中小城市为主体,形成规模不一、层次不同的商品交易中心,促进区域之间商品流通和多层次合作关系的建立;
第六,发展服务业要以发展和完善商贸服务业为主体,营造宽松、方便、舒适的宜居环境为目标,逐步促进现代服务业有序、有重点的发展;
第七,重要商品的应急储备应以国家储备为主体,充分发挥中央和省级财力的实力,推行国家和地方多级储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同时发挥有实力的国有控股的相关公司(集团),实行代储代营,以应付天灾人祸、备战备荒;
第八,整体提高流通业素质应以建设商业文化为主体,没有文化的商业是愚蠢的商业,以重视和培养商贸服务业的教育为切入点,构建一个学习型的企业、知识型的管理团队和敬业型的职工队伍,全面提高商贸服务业的素质;
第九,价格体系要以市场自发形成为主体,国家进行适度和必要的干预,重点在于采取具体措施、保证人民群众不因CPI大幅度波动而使生活水平下降,放开市场、打击违法,用信息引导供求;
第十,商品管理应以商务部门管理为主体,明确政府部门的分工,避免政出多门,都管都不管。国家发改委管改革、管发展、管项目;商务部管商品、管价格、管供应;工商部门管市场、管违法行为、管商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