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谁在扮演亚洲创新者的角色?2004-2005年度,韩国企业正在以40%的年度研发增长速度引领亚洲制造业的创新潮流。
消费者可以在市场上发现更多的新款、新功能的三星手机,因为过去3年内,韩国三星公司的研发支出从19亿美元增至47亿美元。同时,购买三星产品的顾客也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三星手机是在中国本地制造的。
韩国已经成为亚洲的大投资者,韩国政府声称,在国外投资也是爱国行为。韩国不可能再成为一个制造中心,因为它的劳动力成本在上涨。因此韩国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东北亚的瑞士———一个金融、交通和通讯中心。
韩国人创新,中国人制造,这种趋势还会继续。
表现出色的是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而人口众多的中国大陆地区,不可避免地承担了亚洲制造商的角色。
亚当·斯密200多年前在《原富》中提出“分工创造财富”,接着大卫·李嘉图又说明了“比较优势”是分工的基础,这样两个原理正在被亚洲国家和地区继续上演。
英国贸易和工业部编制的2004-2005年度国际研发支出排行榜24日公布,该报告列出了全球范围内研发支出最多的1000家公司。
在亚洲,韩国的三星电子、现代汽车以及LG电子的研发投入增幅表现都非常抢眼。韩国人的身后,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也在创新上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台湾的电子和半导体制造公司研发开支增长达到了17%。日本公司的研发支出增幅较为温和,为4%,但是丰田汽车去年74亿美元的研发支出位居排行榜第4位,松下公司位列第8位。
比较美国和欧洲地区,亚洲人正在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上迎头赶上,与流行的财富排行榜往往有中国企业名列其中不同,在这份1000家企业的创新榜中没有中国企业的位置。没有一家知名的中国和印度公司的研发费用达到4200万美元,这是今年具备上榜资格的起点标准。
不过,与众多中国企业挤身财富500强并不让人有多少欣喜一样,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能进入这份创新1000强也不该让人有多少沮丧。
在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引领亚洲制造业创新潮流的同时,更多的韩国手机、日本轿车以及台湾笔记本开始转移到中国大陆地区进行生产。上世纪80年代,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经济赖以起飞的加工制造业正在转移到了中国大陆地区。
当这3个国家和地区伴随着经济腾飞出现劳动力成本提高之后,人口众多的中国大陆不可避免地承担起加工制造中心的角色,而失去原来优势以后的日韩企业资本越来越充足,必须在也能够在技术创新上寻找新的比较优势。
当前,制造业中的装配加工环节支撑了中国经济增长迹,中国的出口增长由电子和机械的强劲增长来驱动。电子和机械占中国出口总值的份额在过去4年里翻了一倍,去年更是创下增长47%的新高。这与来自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的外商投资功不可没。
也就是说,中国制造即使处在产业链的末端也享受到了韩日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好处。
也许看完了这份最新的创新排行榜之后,有很多国人都会非常沮丧,进而强烈要求中国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放弃低附加值的产业出口。但是,要实现这一点仅仅有愿望是不够的。
依然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决定了中国制造当前的地位。
首先是中国的人均GDP与韩日相比还落后很大距离,因此中国企业实际上可以拿出来投入的研发资金肯定有限。中国企业不能不要创新,但是现有的创新只能集中在消化引进技术上,而不能完全开放全新技术。
其次是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只能取决于充裕的劳动力供给,“扩大劳动密集型生产和出口是中国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和提高大部分人口生活水平的最佳选择。”继续利用国际市场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是千万人脱贫致富的最好选择。
从制造到研发,只能一步一个脚印,韩国人创新,中国人制造,其实是市场的选择。自主创新不能拔苗助长,否则苗就被拔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