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渠道的话题似乎常谈常新,永不过时。提起其中的恩恩怨怨,在慧聪家电IM小家电商圈,这样的话题一放进去,就激起了企业说话的兴趣,也许不能改变现状,但是评论的权利绝不会轻易放弃。
现在一说起渠道,几乎就是家电连锁的代名词,全然忘了,除了国美、苏宁和大中,其实渠道还包括传统商场、批发市场。只是家电卖场的令人吃惊的膨胀速度让几乎所有的厂商都不得不小心伺候。实力说话比什么都管用,你能向格力那样英勇决绝的拒绝连锁卖场吗?恐怕大多数企业都会默不做声了。满腹怨言,一身牢骚,也只能是说说而已。因为利益谁都不愿意放弃,所以在力量的角逐中,厂家和连锁形成了一种内在的特殊平衡。
现在国美把永乐收购了,家电渠道变少了,家电厂商是该哭还是笑呢?外面的人总喜欢评论,行业里的人到是个个心理有数。比如厂家进卖场,外人也许是不知道要收多少钱么,但是名目繁多的进场费,赞助费,活动费,广告费,返点,开业庆典费,还有样品费和展台费,厂家一项项算得清楚着呢。用饮水机厂家慈溪市凯雯电器厂的话来讲:“现在算起来在卖场里面卖的好是亏,卖的差是赔,但是骑虎难下”。虽说,自打7月25日国美宣布收购永乐之后,就爆出了国美永乐“逐步取消进场费”的声明,并提出了所谓的改善与厂商关系的四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自行承担独立营销费用、整合厂家资源进行共同营销、明确厂家资源均衡性分配原则、不强拉厂家做广告和搞促销。 但是商圈里的厂家对此似乎并没有多少奢望,厂商很清楚,收购是为了赚钱,谁会把嘴里的肥肉吐出来呢?但是看市场变化的情况,也有部分厂商认为变化应该是会有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费用肯定不会少到哪 里去,有可能还会借机再加个什么费用之类的, 比如说返点加个2%,比进厂费还多呢
针对与此相关的问题,商务部2005年底发布了《零售商与供应商进货交易管理办法》草案。其中,第十二条详细规定了店内码货费、店铺装修费、节庆费等11种零售商不得向供应商收取或变相收取的费用;但第十五条又规定只要是双方约定达成的进场费都是合理的。因此,这个草案并没有对“进场费”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从现实的角度来考虑,进场费的也许存在有其合理性、现实性和必要性,有助于厂、商共同努力扩大销售量。但在问题的关键是,在具体的执行中,进场费似乎走了样,各生产厂家对此怨声载道。
一位生产饮水机的厂商坦言其实在卖场很难赚到钱,但是需要利用卖场打“品牌”的前站。因为,卖场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厂家的差价赚的很辛苦。
当厂商双方的利益天平倾斜到一定程度,当渠道的话语权利越发的咄咄逼人,厂家的另寻他路几乎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因为自建渠道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非中小企业所能承受,所以扩大出口几乎成了许多企业异口同声的集体目标。可惜因为中国企业有始以来一直树立的价廉物美的良好形象,中国的出口产品似乎成了“便宜货”的代名词。于是又有厂商抱怨,外国人一看到中国的产品就拼命的杀价,完全不管材质和成本,这样一来,出口的利润也变的越来越低了。再加上时不时跳出来的各种条令限制,出口的路似乎也不明朗了。
前进的路步履维艰,所以厂家一直有怨言;矛头的风向总是戳痛自己,所以卖场不停地道委屈。这年头,谁容易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