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历史上,库存被认为是财富的象征,但按精益生产的观点,库存是七大浪费之一,应尽可能的去除。如何减少库存乃至到“零库存”对于制造业成本节约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现代生产管理总是把库存控制放在重要的位置[1]。精益库存管理对于制造业而言,实施门槛相对较低,没有硬体设施与人才等软件准备的基础要求,而且兼具投资成本低收效快等优点,因此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从汽车巨头丰田公司到零售业霸主沃尔玛,都从精益库存管理的实施中获得巨大收益。中国作为制造第一大国,许多企业已开始认识到实施精益库存管理的重要性,并已付之于行动。 二、精益库存管理的基本理念 在制造业经营理论中,管理人员通常都保持一种观念:在现有生产基础条件下,不断提升产量,提升生产效率,就意味着生产成本降低。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品的销量已完全受市场操控,而非前端制造环节可以控制。因此,如何在不增加产量的条件下,降低成本来提升营收显得更为关键。精益库存管理基本理念就是针对制造业营运之中的库存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精打细算,在不增加产品售价的前提下,通过制造成本中库存成本的降低来提升营收。精益库存管理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利润,强调利润源于售价与成本差的“非成本主义”的观念[2],通过不断的库存现场与业务的改善,降低库存成本,提升企业盈利。
三、精益库存管理的应用条件 针对制造业而言,有许多系统改善与成本优化的方法。例如,利用全面质量管理与六西格玛来降低品质缺陷成本。而这些方法的应用都要求企业在内部建立最基本的推行小组这样的人才团队。而精益库存管理则具有硬件投资少、推行门槛低、理论易掌握的特点,只需要对库存现场运作的规范化与库存传递流程中对细节的改善,便可直接降低可见的库存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我国制造业组成中,中小企业总数在800万家左右,约占我国制造业总数的95%,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生产管理落后,员工素质低等问题[3],但是这些客观缺陷都不会阻碍精益库存管理的实施。只要各阶管理层的支持,全员参与,以及具备持续改善的信念,通过管理人员理论培训与不断实践,都可以实现精益库存管理。而且正因为我国制造业管理基础相对薄弱的现状,实施精益库存管理所能见到成效可谓立竿见影。 四、精益库存管理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方法 在制造业中开展精益库存管理,可以使用以下4个阶段进行。 (一)检视原料入料至产品生产中各个区域内的库存现场,标示中转库存 现场管理人员检讨各中转库存在货物运输流程中所需停顿的必要性。若判定为非必要之中转库存,管理人员安排区域净空,并警示物品不可存入空置区域。通过这个阶段的改善,车间内会释放出一些空置区域,然而生产具体运作则需要3到5周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待生产稳定后,就将看到库存空间的精简,而更为可观的是隐藏在背后这些释放库存管理成本的节省。 (二)工单数量合理性检视与确定,整合功能相同且流程相接之物料仓库 许多生产企业发料按照工单发料,而如果生产线无法及时消耗所有投入工单料件,则会在原料库与生产线间行成小型的原料库。针对这种现象,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产量基准算出工单开立的合理数量,以此来消除原料与生产线间各类不必要的库存。呆滞原料保存成本降低与车间有效作业面积增加是这个阶段的主要效益。 (三)料帐运算电算化实施,确保料帐一致性 许多生产企业对于原料库,半成品库以及成品库都已具备料帐系统来进行维护,但是却忽略了实际生产过程中从原料库料件发入工单后在生产现场的料帐管制。这个阶段就要求管理人员针对料件流动过程内未实现料帐电算化的部分进行层别并设计信息系统来维护并确保料帐一致性。让料件信息在企业内共享与交流,一套健全的信息网络系统可以大大提升料帐维护效率[4],消除查找料件,丢失料件等成本投入。 (四)提升生产线平衡率,消除生产车间在制品库存 产品在新产品试产时,各工作站生产节拍无法确保一致化,这将导致工作站与工作站间必然存在在制品库存。因此,管理者在产品进入大量投产后需要花费精力进行各工作站生产时间监控与调整,确保各站生产节拍趋于一致以达到较高的线平衡率,消除工作站间不必要的在制品库存。这个阶段完成后,除了可以增加车间有效作业区域面积外,更能节省在制品搬运,转运工具等不必要的成本投入,降低产品生产周期,这也是准时生产所提倡的改善方向。 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电子产品加工制造企业,2010年第四季度对年产量180万台笔记本主板加工车间实施以上各阶段的库存管理改善,全面推行精益库存管理,得到了巨大的收益。其中,原料库存面积减少135m2,库存精简幅度达55%,物料存储设施等硬件投入成本节省2.8万美元,库存管理员工节省18人,库存人力精简35%。更为难得的是通过精益库存管理的顺利推展将精益理念植入员工,使全员加强成本意识,精益已融入该企业文化,为企业未来追求卓越绩效铺平道路。 四、结论与展望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对于国家的发展举足轻重。实施精益库存管理仅仅是中国企业全面推行精益生产等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各企业利用管理科学在科学管理中的不断实践与努力探索,中国的制造业不仅会在“量”上继续前进,更将在“术”上不断突破,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加巨大的贡献,从制造大国腾飞为制造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