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流通产业升级的实现机制 |
副标题: |
作者:程瑞芳 来源:《商业时代》 人气: 时间:2005-10-15 15:34:05 进入论坛 |
|
|
内容摘要:流通产业升级是流通产业由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演进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是通过流通方式的高度化更迭和流通企业的优势更迭发展来实现的。流通创新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提高流通企业的服务能力,导致产业制度的重新安排,带来新的市场需求,为流通产业升级提供了路径选择。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实施积极的流通产业政策,实现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升级模式的融合,是中国流通产业升级实现模式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流通创新 流通产业升级 实现机制 实现方式 流通产业升级的必要性 流通产业升级是流通产业的一种发展形式,是流通产业由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演进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是流通产业的高度化。 流通产业升级具有明显的扩散效应:一是带动效应。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商品流通的先导性主要表现为:流通决定生产和流通实现消费。流通产业作为商品流通活动的集合,既服务于生产部门,又服务于消费部门,是引导生产和消费的一个先导产业。流通产业升级对生产和消费具有双重的带动作用;二是增长效应。2003年中国的GDP总量突破11万多亿元人民币,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进出口总额突破8400亿美元,经济增长为流通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三是就业效应。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滞后,流通产业的就业水平不高,在吸纳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方面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因此流通产业升级具有明显的就业效应。 流通创新对流通产业升级的核心作用 从创新理论来看,流通创新是流通产业升级的源动力。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是指引入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提高社会潜在的产出能力。流通创新实质上是涵盖商品流通活动全过程的一种制度创新,如流通模式创新、流通技术创新、流通组织创新、流通方式创新、流通管理创新等。流通创新不仅可以提高流通企业的服务能力,而且可以导致产业制度的重新安排,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 从实践来看,流通产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换需要流通创新。根据丹尼森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推动流通产业增长的力量来自两方面:一是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长,二是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技术进步、制度创新、资源配置、规模经济等因素。流通产业的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的增长,是典型的粗放型增长。集约型增长则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通过创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规模经济,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因此,流通产业转变增长方式要求流通创新。 流通创新为流通产业升级提供了路径选择。流通产业升级的动力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追求,运用产业政策引导流通产业发展;二是流通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吸收和应用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技术,促进流通产业的发展;三是需求成长拉动流通产业升级。 流通产业升级的两种实现机制模式 流通产业升级的实现机制是根据现有流通产业结构状态,为了实现某种高级状态,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输入某种信号和能量,引导和指导流通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决策行为,引起流通产业结构的变动,从而形成新的流通产业结构状态的作用过程。根据流通产业升级的动力来源和输入信号的性质及调整方式的类型,理论上可以把流通产业升级的实现机制分为市场主导型升级机制和政府主导型升级机制两种模式。 市场主导型升级机制是流通产业升级的市场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济系统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过程,即经济主体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根据市场信号,通过经营资源的重组和在产业部门间及产业内的流动,使产业结构适应需求结构、使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动过程。流通产业升级的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利润和产权提供信息和激励的。价格提供关于不同商品相对稀缺的信息。价格系统确保商品和服务会被那些最愿意并且有支付能力的个人和厂商所获得。价格向厂商传递着个人对不同商品的评价信息。对利润的追求驱使厂商对价格提供的信息做出反映。厂商通过运用最有效的方法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以获得最大利润。同理,理性的消费者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诱使他们对价格做出响应,实现效用最大化。为了使利益驱动发生作用,厂商需要保留部分利润,家庭需要保留部分收益或投资回报。也就是,必须存在私人财产权。产权既包括所有者使用其财产的权利,也包括出售其财产的权利。产权的这两个特征给予厂商和个人有效使用其财产的激励。在这里,价格传递着关键性的经济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可以自由发挥作用时,价格仍是稀缺程度的度量,价格为经济系统提供了有效使用和配置资源的激励机制。在流通领域内,价格提供的激励机制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利益的驱动,流通资源由利润率低的部门流向利润率高的部门,由劣势企业流向优势企业,由传统流通方式流向现代新型流通方式,从而推动着流通产业由低级走向高级,实现流通产业升级。 政府主导型升级机制是流通产业升级的计划调节机制,是强调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一种产业升级模式。在流通企业、市场和政府三者关系中,政府既协调市场,也直接引导企业,并将重点放在后者。政府根据现有流通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对流通产业发展的预测,从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运用产业政策或行政指令,向流通企业输入某种信号,影响和引导企业的决策行为,调整产业内的资源配置和供求关系,使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发生变动,并逐步走向合理化和高级化。在这一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动的信号是政府的产业政策或行政指令,动力是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追求。 流通产业升级的市场机制和计划调节机制各有其优缺点:市场机制的激励机制和优胜劣汰规律是实现流通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但是市场调节是事后调节,成本较大,时滞较长。计划调节机制是一种政府行为,具有事前主动性,调整成本较小,但是由于缺乏竞争,往往效率较低。市场机制和计划调节机制的融合,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实施流通产业组织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流通产业升级,是中国流通产业升级实现机制的现实选择。 流通产业升级的实现方式 流通产业升级是通过流通方式的高度化更迭和流通企业的优势更迭发展来实现的。 从流通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来分析,市场需求是新型流通方式出现的引动力,商品流通制度创新和流通技术创新是新型流通方式产生的直接动因。新型流通方式出现,流通效率提高,流通费用降低,并迅速在流通产业内扩散,新型流通方式高速增长。当新型流通方式增长到一定临界点时,由于创新减缓、竞争加剧,该流通方式的优势不再明显,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流通主体在市场机制的激励下便会寻求新的创新,新的流通方式又会出现。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新的创新和创新的扩散,流通领域就会呈现出流通方式不断高度化更迭的发展趋势。 从流通产业的市场主体来看,流通产业的市场主体是数量众多的流通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企业的活动舞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土壤,企业的经济活动不仅要适应市场环境,满足市场需求,而且也能够对市场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企业与市场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输入与输出的交换关系。企业从环境中输入经营资源,通过开展经营活动在企业内部得以转化,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企业以有效的方式向市场输出这些商品和服务,通过满足市场需要获得盈利,求得生存与发展。优势企业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拥有着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与流通方式不断高度化更迭发展趋势相一致,流通产业内优势企业的更迭发展对流通产业升级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 1.(美)约翰·N·德勒巴克,(美)约翰·V·C·奈.新制度经济学前沿.经济科技出版社,2003 2.高觉民.结构转换与流通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经济研究,2003(1)
|
击更多【程瑞芳】的文章 |
文章录入:janncylily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解析中国零售企业的国际化
下一篇文章: 如何构建供应链联盟中合作伙伴的战略关系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文章 |
>>热门标签 |
|
|
>>相关文章 |
>>查看更多 |
流通产业能源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零售产业安全问题与我国零售产业生态结构构
日本现代流通政策体系的形成及演变
基于空间视角的我国流通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
基于韦伯斯特理论的连锁零售商品牌塑造因素
不同折扣条件下存货经济批量研究
我国零售业获利能力和运行效果研究
现代城市商圈建设发展思路分析
流通业仍处于数量扩张型的发展阶段
流通业仍处于数量扩张型的发展阶段
中小型连锁零售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商业经济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互动研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