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环境中商业关联因素研究 |
副标题: |
作者:徐琼 白光润 倪军 来源:《商业时代》 人气: 时间:2005-10-15 16:21:57 进入论坛 |
|
|
城市微观环境中的商业空间关联指在城市(镇)内的街道(区),商业个体间在区位选址时所呈现的相互联系。空间关联阐述的是在较长时期内零售商业在空间布局中体现出的相互吸引或排斥的趋势。商业关联和集聚有联系,但角度和侧重点有所差异。商业集聚,强调规模,侧重于规模对商业活动影响作用的研究,体现了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商业关联,强调联系,从商业企业集群中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入手,旨在分析企业间相互利用对方外部效益对商业活动的影响与作用,体现了个体间的关系。 商业空间关联规模多样,大如商业中心、专业特色街;小到学校、医院周围相关店铺(如文具店、鲜花店等)的关联布局。商业空间关联有丰富的研究实例,具有实际意义,对现实商业区位布局可起到直接指导作用。 关联中的“外部经济”及其表现 产生土地利用外部效果的本质原因是空间连接性。笔者认为,城市内商业关联的决定性因素即“外部经济”,更确切的说,即“需求的外部性”。 从消费者角度分析。随着物质生产丰富,社会节奏加快,消费者呈现出选择消费、比较消费和一次性消费的消费偏好。对单个消费者来说,区域提供的商品集合越大,其市场吸引力越大。在实现大宗商品或低消费频率商品的购买行为时,消费者更倾向于商品集合大的市场。同类商品的规模经营除了降低商品成本外,更能得到折扣供价(以货币量为计算标准,大宗商品的降价幅度将远远超过小宗商品)。距离增加,购买行为的交通成本也随之上涨;如不考虑其他因素,一旦顾客期待折扣价超过交通成本,需求空间曲线变缓,因而大宗商品(或低频率消费商品)同种商品的关联集聚概率大于小宗商品(或高频率消费商品)。 个性消费、多元满足是现代商业的显著特点。与机器工业大批量生产不同,限量版的商品更受消费者的青睐。同一风格商品的关联集聚,同类商品的多元经营,亦或是相关商品种类的适度集聚,都体现出关联集聚在消费偏好、消费需求等方面的“外部经济性”。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的掌握程度”在关联集聚中起着调控作用。商品信息的掌握程度一般与商品消费频率成正相关,换言之,随着商品类型等级升高,消费的商品信息掌握程度降低。而商品信息掌握程度与消费者就近购物的概率成正相关,这也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大宗商品(或低频率消费商品)的关联集聚概率较小宗商品(或高频率消费商品)高。 从经营者角度分析。由于消费者移动选择过程的连续性,不同经营者集聚某一区域,不论经营个体采用何种营销手段,都会对其他经营者产生“需求外部性”。另外,零售渠道的不可分性也强化了这种“外部经济”。区域经营规模扩大,销售商品种类增加,可以带来范围经济(scope economy,又称集聚经济)。单个商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如广告、设备、仓储地、人员等)减少,空间交易成本(如信息成本、市场开发费用、商品周转费用等)降低;专业人才库的形成,减少了人才雇佣成本,信息流动加快,对技术推广起到促进作用;集聚规模扩大,会强化区域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消费者,挖掘潜在顾客,起到广告、宣传效果。同种商品的大量销售还可以带来一定的规模经济。除了单个商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减少以外,零售商不但能享受到供货商提供的批量经济利益,而且优先供货使得商品的单位存活成本大大降低。 关联“外部经济”的形成机制 商业空间关联是长期商业空间竞争作用的结果,影响因素来自多方面,笔者将从商品关联、消费者关联分析关联“外部经济”的形成机制。 商品关联。包括等级关联和类型关联。等级关联指由于商品经营所需最低人口阈值存在差异,商业布局在城市内部不同等级商业中心所表现出的相互关系,可通过不同商业中心的业种构成进行分析。市级商业中心的业种构成由规模较大的百货商厦、高档服饰专卖、婚纱摄影、工艺礼品等为主,且往往和行政中心、娱乐设施、高档办公区集中布局。区级商业中心,作为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的产物,分担了部分市级商业中心的职能;其业种构成主要包括百货商店的分店、餐饮连锁店、鞋帽服装专卖店等。社区级商业中心的组成业种则以专门化程度较低的商店为主,结合邮局、储蓄所、电器维修等服务业。近邻商业中心的服务对象针对小区居民,其构成业种主要包括理发美容、音像出租、药店门诊、餐饮小吃等。类型关联指商业布局由于经营商品间互补或互同而造成在空间上表现出相邻或相离关系。所经营商品间的互补性将导致商铺在空间布局上产生集聚趋势,如家居装潢材料店,涂料店,布艺装饰加工店等在空间布局上比较临近,形成建材装饰专业街。而经营相同商品的商家,则会由于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频率差异,表现出相邻和相离两种不同的趋势。 消费者关联 。不同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也有差异。除收入因素外,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学历、职业等都影响着消费行为的全过程。另外,消费作为城市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文化聚集造成城市内部形成各类迎合不同亚文化人群(如白领群体、艺术家群体等)需求的商业服务业集聚体。人本主义认为现代商业服务场所,作为社会消费的象征(空间)符号,是社会成员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因而,现代商业经营更强调主体消费群的定位,以便满足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不同职业、不同文化需求顾客的需求。
|
击更多【徐琼 白光润 倪军】的文章 |
文章录入:janncylily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总结供应链管理的五大历史性转变
下一篇文章: 我国分销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文章 |
>>热门标签 |
|
|
>>相关文章 |
>>查看更多 |
流通产业能源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零售产业安全问题与我国零售产业生态结构构
日本现代流通政策体系的形成及演变
基于空间视角的我国流通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
基于韦伯斯特理论的连锁零售商品牌塑造因素
不同折扣条件下存货经济批量研究
我国零售业获利能力和运行效果研究
现代城市商圈建设发展思路分析
流通业仍处于数量扩张型的发展阶段
流通业仍处于数量扩张型的发展阶段
中小型连锁零售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商业经济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互动研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