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商品流通渠道出现了由长到短、由短到长的变革,商业竞争加剧,是中国流通产业变化的基本趋势。流通产业从国民经济的末端行业变为先导产业。
关键词:流通产业 转型认识 产业集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市场经济转轨带来了流通领域一系列新的变化,认识这些变化有助于完善流通产业市场化改革进程。 企业的竞争转向节约商品流通费用的竞争 提高企业的集约化程度,是实现流通产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短缺经济条件下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生产决定流通,只要商品能生产出来市场上就会有销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后,“三多一少”商品流通体制直接导致了“长途贩运”流通模式。批发业让位于零售业。零售业直接向厂家进货能缩短商品流通时间,取得时间经济效益。到了2000年,零售商业几乎不需自己向外进货,都有批发商送货上门。这些变化反映了统筹运输比分散运输更有利节约商品流通费用,商品竞争日益表现为压缩商品流通费用的竞争。
在商业竞争日益表现为压缩商品流通费用的规律支配下,商业业态创新的目标是实现企业规模化经营。其积极意义在于:重新孕育着批发商的形成,推进批发商与零售商建立新的战略联盟;推进了企业的联合重组,大企业、集团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促进物流业的发展,使物流业成为“第三方利润的源泉”;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商业信息社会化成为一种商业资源。理论上有人把这种变化称为商业微利时代的到来,商业业态的创新成为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流通经济成为网络经济格局 在过剩经济条件下,空间经济由矛盾的次要方面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间经济由矛盾的主要方面下降为矛盾的次要方面。
“长途贩运”的流通模式越过了必要的批发环节,使商品在短期内达到消费者手中,是在牺牲空间经济效益为代价的,其缺点表现为:增加了厂家市场交易费用;分散运输不利于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直接增加了商品流通费用。即使是在“联购分销”模式下,实际上还要建立内部配送中心调控,如果没有内部配送中心,则会造成零售库存的“销小存大”,不符合零售企业“勤进快销”的管理原则,违反了空间经济效益,在过剩经济时期,商品在流通领域的占用时间由矛盾的主要方面下降为次要方面,商品流通费用的节约由矛盾的次要方面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产品日益集中生产延长了运输空间、网络营销有利于节约商品流通费用。可见时间经济效益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造成时间不经济。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假设产品是短缺的,商品流通的时间经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用时间去消灭空间能获得流通经济效益。反之,假设产品是过剩的,则商品流通的空间经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大市场的网络运作,根据商品的自然属性和合理流向,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从而可以节约商品流通费用,实现空间经济效益。
空间经济要求加强商品流通渠道建设,通过商品流通网络接点的作用,达到商品流通费用最低。根据空间经济的要求,批发企业、物流企业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流通产业的主力军。 衡量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生产日益集中,商品运输里程延长,商品大流通格局形成,批发、物流业获得新的生存空间。 工业生产迅速集中。产品生产的日益集中增加了产品远销路程和幅度,要维持生产厂家的生产规模和水平,必须以商品的大流通为前提,商品大流通格局形成要求商业经济效益必须是一种网络组合营销经济效益,是一种网络资源互补经济效益。这种商品大流通格局的特点是:商品流通运输里程长,其中存在多种交通工具的组合及商品的中转,客观上要求专业化的物流企业的运作,达到节约商品流通费用的目的,成为物流企业“第三方利润的源泉”;商品流通由集中到分散的运动,需要在各结点上存在批发企业,才能疏通商品流通渠道;流通产业从国民经济的末端产业变成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流通产业的先导作用表现在;通过大额定单决定和垄断生产,实现“以订单驱动物流”,以网络结点带动电子商务和控制零售,防止零售业的极度竞争。
大工业的产品总是靠大商业大流通实现的。而商业企业之所以小型化是由于:商业的固定资产主要是门店和仓库,它们具有可分性。宋则(2003)提出,批发商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市场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尺度,是流通领域不可取代的重要环节,也是新时期壮大批发市场的关键。他归纳了“批发革命”的最新动向:批发资本多元化,制造业资本与零售业资本均大量快速注人批发领域;批发企业模糊化,不少企业的法律存在形式是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而实际上从事大量的批发业务;经营机构大型化,职能综合化,通过大额订单控制制造商和零售商能力增强;四是高度依赖信息技术。 产业集群、产品集群经济日显 需要通过批发市场的改造,提高批发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形成以批发业为龙头,以物流、零售为战略联盟,以电子商务为支持的流通产业集团,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
企业集群经济的优势是通过集群内大量的信息积聚、技术积聚、资金积聚、人才积聚、政策积聚、权力积聚,互为放大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产品集群经济则是通过有相近关联度产品的集合,增加顾客的挑选性和节约商品流通费用。产品集群经济和企业集群经济是集群经济的两种表现形式。产品集群放大了企业,企业集群放大了市场。我国新兴的各类贸易市场、批发市场、商业一条街等,其生命力就在于集群经济。产品集群和企业集群是集群经济的纵座标和横座标。产品集群要求企业扩大经营规模,企业集群要求实现上、下游企业战略联盟关系。批发企业作为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其效益表现为要处理好上游、下游企业的关系。流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必然是批发企业。一个核心企业必须定位于特定的空间范围上,它的存在以及它能够发挥其内部技术经济规模效益,显然要以周围众多与之相联系的企业的存在为前提条件。从与工业企业的关系分析;企业之间战略关系是“统购包销”的能力。从流通产业中游分析;批发企业是对整个区域、国内或国际市场的运作,迅速消灭“空间差”是批发企业获得“空间经济”的有效途径。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流通渠道的特点有:开放性;灵活性;信息化。
批发企业的“客户”是零售企业,商品组合的广度和深度必须以零售经营为转移,维系批发和零售企业关系的渠道有三种选择:价格,价格是市场经济的实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双方力量的对比总是一个变量,使双方经常处于矛盾的冲突之中而影响感情的培养,要稳固批零关系就得采用替代市场的机制;科层组织,是企业替代市场的一种组织形式,但是零售企业的特殊运动规律,如经营品种广泛零星、组织分工严密、对客户的信用度等等,使零售企业管理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商场独立的最高权威性.企业替代市场的组织中,会出现对零售企业的管不好和管不了;战略关系,关系是企业之间的一种战略联盟,批零企业的战略联盟要兼顾市场的安排和企业的替代,零售企业既然是批发企业的依托,建立稳固的批零关系成为批发企业的根本任务。批零企业之间建立一种半紧密型的集团企业关系是有效的途径。
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表明,21世纪的企业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相互依存的网络企业”在逐步替代单纯的“纵向一体化企业”。合作战略是企业在现代外部环境下的理性选择,通过联盟与合作,企业可以找到共同使用彼此资源和能力的方法,彼此都能创造出新的、难以为其他企业所理解和模仿的核心竞争力,获得企业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胡宇辰.产业集群效应的经济学分析[J].当代财经,2004
2.陈耀.战略联盟的理论思考及其启示.经济学动态,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