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体验经济作为一种比服务经济更高级别、更加完备的新型经济形态,它的出现将对流通产业带来全面的影响,其表现在业态的创新、组织的创新、供应链的创新等方面。这些创新将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以及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体验经济 流通业 创新 现阶段,经济发展正在经历着向体验经济的转变过程, 在企业经营中自觉运用体验营销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将成为现代企业开拓市场的一个新思路。在体验经济时代,要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给予消费者美好感受为主旨,从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体验营销与体验经济的关系 体验营销是站在消费者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等方面,重新定义和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其特点有:强调顾客产生的积极体验,为顾客确定体验主题,是真正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关注顾客的感观、情感、创造性认知、行为和社会特性等体验。
体验营销者认为,消费者是感性和理性的综合体,在感性和理性的综合作用下进行购买;其是一种逆向营销,是由顾客驱动,借助现代数字技术,从外向内、自下而上得以实现。
体验经济是一种更高层次、更加完备的服务经济,其外部环境和企业运行机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迁,是专属个人目标市场的一种不规模经济,以“体验竞争”为中心的经济。 流通产业的全面创新 (一)流通观念创新
流通产业作为沟通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中间环节,是第三产业中的基础行业。作为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国家,我国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最大区别在于流通产业等传导产业和市场体系等传导机制的缺失。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借助流通创新,塑造传导机制,提高流通效能,完成以加快经济节奏、加快商品流通和资本周转为核心,促进国民经济从静态化、慢节奏、高成本、低效率向动态化、快节奏、低成本、高效率的转变。
我国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的经济过剩是一种低水平的过剩,许多消费者想拥有一些更高档次、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却得不到满足,同时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有能力支付一些个性化、高价格的产品;我国通过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的跨越发展使老百姓逐渐过上了小康生活,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使得人们更愿意去体验一些美好的东西。体验营销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是一种新的传导机制,一切以顾客为导向,高效能的进行商品的流通。体验经济采用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柔性、高效的组织流通人员和流通资金,采用新型的工艺流程,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全面体验,并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
(二)流通业态创新
现代零售业态层出不穷,不同业态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营销策略的组合方式上,而且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不同,消费者对零售服务需求具有差异性,也决定了零售经营形态的多样性。按照零售业的市场营销战略模式为划分依据的业态,是掌握有关零售业态的关键。体验营销与传统的营销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而现代零售业态都是在传统营销模式下所对应的业态。
体验营销所对应的业态是一种新型的业态,是一切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一切围绕着体验进行。体验既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提供物,又可以作为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体验的提供者是否就提供的体验向顾客收费。在服务经济条件下,商品是核心、服务是道具,消费者通常发现不了商品之间的差别,所以企业为了争夺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就会陷入低价竞争的陷阱。但在体验经济条件下企业以提供的体验为主要价值载体,体验则是一种能满足顾客情感需求的产品、服务和氛围的综合体。这种有意识的把服务作为舞台、把商品作为道具,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为目的的形式会形成巨大的拉动性需求,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使得服务经济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延展效应。未来的新型零售业态就是这种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的形态,它将比传统营销模式下的零售业态更能带给顾客全新的体验。
(三)流通组织创新
流通企业是流通产业的主体,能否建立高效的现代化流通企业组织,直接决定了流通产业的效率和升级。体验经济的发展要求流通企业必须建立一种高效灵活、适应性强的组织。
首先,组织结构的柔性化。体验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流通企业必须建立一种柔性化的组织结构,以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及时抓住机会,而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企业内部及内外部沟通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交流方式,使得流通企业创建一种灵活而富有创新精神的柔性组织结构成为必要和可能。其次,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企业必须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改造组织结构,实现快速沟通和决策,减少企业层级,信息化使管理信息的下达和获取均不需要通过中间层,从而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模式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最后,组织结构的开放化。体验经济的运行,使消费者的体验意识得以增强,只要进入体验状态,消费者就会提高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参与性,去体验企业真实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开放程度会越来越高,体验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己的开放程度,使各类企业都能在社会公众的关注与监督之下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从而自动的对企业优胜劣汰,起到净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的作用。
(四)流通供应链创新
体验经济是服务经济的延伸与发展,即要求由过去企业一味迎合顾客转变为企业主动与顾客合作,建立顾客联盟。体验经济促使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供应商、生产者、中间商、零售商甚至消费者之间关系的重新塑造,是对现有供应链的整合,它不但有高效、低成本的特点,而且还具有许多新的优势。体验经济中,要将体验思想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就意味着企业要真正为顾客着想,生产出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这就必须有顾客的参与,而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要,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整合顾客和企业关系的生产方式,这就是一种全新的供应链创新。
顾客参与生产过程是让顾客参与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和生产,顾客在生产过程中的体验将成为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新的竞争焦点,体验将为企业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使企业有必要将供应链扩大到企业外部,将顾客录入生产系统,建立一种合作关系,使供应商和顾客互相融合和渗透,最终将实现供应与消费一体化的全社会生产——消费系统。
(五)流通效益创新
在产品经济、商品经济和服务经济时代,只有在一定规模的基础上,成本才会下降,经济目标才得以实现。而体验经济都是针对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但体验经济同样可以达到“不规模也经济”的目标。
第一,由收入的需求弹性可知:人们的收入水平越高,对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对服务的需求强度越高,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由于便利的服务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闲暇,人们就越倾向于选择更多的服务,因而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体验经济能够带给消费者美好的感受和值得回味的乐趣,因此其价值无法用单个商品和单项服务的价值与价格进行比较。所以在体验经济条件下,“顾客定价”具有支撑力和可行性,这种价格通常是顾客能够承受并愿意承受,而且因为是顾客拉动式的需求也往往高于企业希望得到的支付,故企业可以得到高于规模经济的超额利润。第二,体验经济实行的是大规模定制生产,即以大量生产的成本进行单件生产,在大规模定制生产中,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高效的物流系统,柔性的企业组织结构都可以保证低成本,从而达到“不规模也经济”的效益目标。
著名营销学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订制生产模式无须大力投入市场营销费用,同时简化了市场营销运作过程,由此形成了企业交易成本的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