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通产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 |
副标题: |
作者:黄漫宇 来源:《商业时代》2007年第8期 人气: 时间:2007-4-17 18:32:56 进入论坛 |
|
|
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流通产业规模经济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使用实证的方法得出中国流通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并不明显这一结论,并对这一结论进行了解释,最后对提升我国流通产业规模经济效益提出了相关对策。www.qikan.com.cndh6YwZODckSVU7h5 关键词:流通产业 规模经济 实证分析 我国根据加入WTO的承诺,于2005年全面开放零售业市场,我国流通企业开始直面外资流通企业的竞争。在竞争的压力下,人们在对中外流通企业之间的差距进行对比时,很容易提出两者之间规模差距非常明显,于是众多研究者提出只有将我国的流通企业做大规模,通过兼并重组组建流通企业大型集团方可应对外资流通企业对我国市场的“蚕食”。在这些观点中隐含着一个前提,即流通产业中规模报酬递增是必然的,流通企业做大后必能做强,规模递增后报酬递增。然而,在我国的流通产业中,规模经济是否真的很明显呢?本文拟在对近年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回答上述问题,并且针对外资流通企业逐渐进入我国市场的现状,对我国流通产业中外资部分的规模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www.qikan.com.cndh6YwZODckSVU7h5 流通产业规模经济形成的机理 规模经济是指在经济主体增加投入的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投入增加的比例,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从而使各种经济主体的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根据流通产业的特点和规模经济的本质,一般认为流通产业的规模经济是指流通企业依靠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使单位商品或服务的经营成本降低、收益增加的现象。根据现有流通企业经营的情况,流通产业规模经济形成的层面主要包括单店规模经济、多店规模经济。 www.qikan.com.cndh6YwZODckSVU7h5 (一)单店规模经济 单店规模经济的形成主要是指单个经营场所的流通企业由于经营面积的增加或经营能力的增强而导致的经济。当某个流通企业单一场所经营面积增加或者经营能力增强,可以扩大经营品种或同类商品的数量与品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降低单位商品的经营成本。这具体表现在:
1.单业种规模经济。如果某流通企业经营单类商品(或服务),随着单类商品(或服务)销售量和采购量的扩大,流通企业可以增强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并且以较少的资本投入垄断某类商品市场的渠道,从而获得垄断利润。而且这类流通企业也会因为专业化经营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降低经营成本。 www.qikan.com.cndh6YwZODckSVU7h5 2.多产品规模经济。也即流通企业利用企业资源经营多种类别的商品而产生的经济。如百货店、超级市场等零售企业都经营多品种商品,多品种商品在同一场所出售,可以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的需求,吸引消费者大量采购各种商品,在降低经营风险的同时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当然,单店规模经济还是会受到所在地域市场规模的限制,它所在地区的人口、经济发展程度和消费水平都会制约其发展扩大。www.qikan.com.cndh6YwZODckSVU7h5 (二)多店规模经济
当流通企业为克服地域市场限制而进行连锁规模扩张、或者进行多业态经营与相关多元化经营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人力、渠道、品牌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分散风险,获取市场势力和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具体表现在:
1.连锁规模经济。连锁规模经济主要是通过扩大市场份额、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品牌优势等渠道而实现的。www.qikan.co m.cndh6YwZODckSVU7h5 2.多业态规模经济。诸如销品茂等超大型复合型零售场所,综合经营多业态零售店,提示提供零售、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一条龙”服务,利用交叉销售获得更多收益,并且充分利用已有的营业场地,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实现规模经济。www.qikan.com.cndh6YwZODckSVU7h5 3.多元化规模经济。流通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同时进入到物流、批发、零售等多个行业,从事多种流通行业的经营,从而得到技术协同性、经营协同性、管理协同性、市场协同性等效益,以此实现规模经济。www.qikan.com.cndh6YwZODckSVU7h5 我国流通产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流通产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形成机理分析可知,影响流通产业规模经济效益的主要是市场、技术和管理。那么我国流通产业规模经济效益是否明显呢?内资流通企业与外资流通企业在规模经济方面是否存在差别?下面以数据来回答这些问题。w ww.qikan.com.cndh6YwZODckSVU7h5 (一)数据的获取
考虑到数据的权威性,本文的数据全部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在规模方面,本文使用的指标是流通产业的资产规模;而成本方面使用的是销售成本率(销售成本率=商品销售成本/商品销售额)。只所以没有使用经营费用这个指标,是因为该指标在统计年鉴中所能获取的数据不具有延续性(2004年关于“内贸”方面的数据项目发生了变化)。另外,因为需要对内资、外资进行比较,而统计年鉴是从1998年开始才按照内资、外资进行区分来分别提供相关数据的,因此本文主要分析1998-2004年的数据(见表1)。而这段时间也正是外资在我国流通行业中风起云涌,内资为应对挑战开始做大规模的主要时间段。鉴于外资进入的行业主要是流通产业中的批发、零售,而批发、零售行业在流通产业中占到主导地位,本文的分析主要针对批发、零售。www.qikan.com.cndh6YwZODckSVU7h5 第一阶段,1998-2002年,随着投资规模的上升,总成本率也在快速上升;第二阶段,2002-2004年,随着投资规模的上升,总成本率也稳中有降(见图1)。www.qikan.com.cndh6YwZODckSVU7h5 (二)结论分析
上述数据表明,在我国,流通产业规模经济效益为负。2002年开始流通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开始逐渐体现,不过还非常微弱。此外,内资与外资相比,外资的销售成本率明显低于内资。这是因为由于外资进入我国后,普遍采取快速扩张的做法,诸如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流通企业在中国的整体规模偏大,而且管理手段与技术先进于内资企业,因此在这些流通企业内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规模经济。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在外资企业规模经济效益还是没有凸现,这与外资流通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战略有关。以亏损战略挤垮竞争对手这是外资零售流通企业的惯用做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龙军生教授曾指出外资流通业巨头在海外市场的倾销秘密,他们以本土成熟市场的盈利来弥补新兴市场的亏损,凭此支撑其快速扩张。如沃尔玛以本土企业77.38%的销售额创造了88.58%的净利润,本土市场明显对海外市场有补贴。www.qikan.com.cndh6YwZODckSVU7h5 提升我国流通产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
正如前文所述,由于外资流通企业与内资流通企业在规模上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大多数人认为应对外资流通企业的挑战,必须做大内资流通企业。于是在政府“拉郎配”的做法下,很多流通企业在兼并、重组中做大,但是规模大了以后,并没有体现出经济效益。一方面,盲目求大,为了挤占市场份额,部分流通企业陷入了 “价格战”中。价格战的利剑削薄了行业的利润空间,不正常的价格战正在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无序、激烈和混乱,巨大的库存、越来越多的应收账款正在侵蚀着企业。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关注市场份额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张,结果是规模做大了,但由于随之而来的巨大的管理费用、博弈费用的增加,甚至费用失控,企业的利润却大大减少。我国流通产业的现状告诉我们,在做大流通企业的同时重铸我国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并不否认政府在做大流通企业方面的主导力量,但是我们更加赞成做大的前提是做强的观点,市场在流通企业的做大规模过程中应起到主导作用。www.qikan.com.cndh6YwZODckSVU7h5 (二)降低区域市场壁垒
在流通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形成机理的部分,文章提到当流通企业规模增大以后,可以通过提高商品采购过程中讨价还价的能力降低商品购进成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等方式实现规模经济。但是在我国现实的市场条件下,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部门、区域之间为保护各自利益设置各种障碍,市场条块分割现象仍然存在,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商品很难真正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企业也很难通过规模优势有效降低成本,而且在这种条件下要实现理想中的供应链优化变得十分困难。即使是以供应链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沃尔玛在我国由于很大程度受到国内市场现实环境的制约,其供应链技术优势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ww w.qikan.com.cndh6YwZODckSVU7h5 (三)应加强流通企业内部管理控制
前面分析过,随着流通企业的做大,在产业链中可以形成买方势力,凭借这种势力流通企业可以从制造商处索要种种优惠,从而大大降低进货成本。但是内资企业中销售成本率只所以没有降低,一方面是由于价格战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些企业在内部管理控制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在采购方面没有严格把关,导致大量本应由企业得到的利益流入私人腰包。因此,内资流通企业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尽可能减少由于商业贿赂等问题而存在的内耗,是很值得我国企业与政府关注的问题。
(四)提升流通企业的信息能力
大量实践表明,信息技术投入不仅本身有着显著的规模经济性,而且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我国,流通企业与世界流通巨头之间规模差距的背后,最为引人注目的差距就是信息能力——信息的处理成本和处理速度之间的差异。因此,信息化改造是我国流通企业实现规模化的必经之路。通过信息化改造,优化供应链,降低商品交易过程中的成本,实现精确化营销,我国流通产业的规模经济才可以实现。www.qikan.com.cndh6YwZODckSVU7h5 参考文献:
1.马龙龙.流通产业组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李金铠,文启湘.流通企业的规模、规模经济与核心竞争力.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5
3.李陈华,文启湘.流通企业的规模边界.财贸经济,2004
|
击更多【黄漫宇】的文章 |
文章录入:jiuyu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零售业态生命周期在缩短(下)
下一篇文章: 跨国制造型企业物流外包的本土化发展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文章 |
>>热门标签 |
|
|
>>相关文章 |
>>查看更多 |
中国与欧美流通发展比较及启示
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我国流通产业成长路径研究
农村零售商信息共享的实现方式
浅析中小零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问题与对策
扩大内需与我国流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中心城市服务业与城市化相关分析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分工理论视角下商业集聚与零售业态多样性研
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中国商业经济理论研究的中流砥柱
零售商品牌资产管理:结构、模式与路径分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