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商业企业集聚在同一区域内共同经营而共同发展的现象,是当前商品流通领域中的重要趋向,值得深入探讨。目前,国内学者对商业企业集聚体的研究正处于初始阶段,明确其概念和内涵,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展开。同时,商业企业集聚具有合作网络特征,因而探寻合作网络中各节点的合作动机等问题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商业企业集聚体;发展态势;研究展望
集聚现象由来已久,企业之间的集聚现象,作为企业价值生成的一种表现形式,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问题[1]。企业集聚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商业服务业也具有这一特征。现代商业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企业通过集聚在同一区域内共同经营而共同发展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当前商品流通发展中的重要趋向,其存在的原因和意义值得探讨。商业企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产业集聚现象。纽约的曼哈顿、东京的银座、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香港的中环等都属于典型的商业企业集聚体。 一、我国商业企业集聚体发展的一般态势 (一)商业企业由简单集聚向有序集聚发展
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商业流通体制的变革为我国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迫切需要商业的规模化发展,从而为商业集聚创造了条件。城市新商业区和各类交易市场不断涌现,商业企业集聚体在数量上增长较快,可以说这是我国商业企业集聚的初始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商业企业集聚从数量上的扩张向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城市老城区的改造和升级;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张;商业企业集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新建商业企业集聚体表现为由原来的自发性、盲目性较强,向科学化、理性化发展。
(二)商业企业集聚体地位日益显著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零售业已从社会生产系统的终端行业转变为先导行业[2]。商业处于市场运行中的最前沿地带,属于充分竞争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商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流动性较大。商业企业一般必须接近顾客,满足顾客多样化需求,因而商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我国商业企业的规模较小,零散度较高,如何提高商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商业的规模效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在理论和企业界探讨最多的是采取兼并、联合,特别是通过连锁经营等方法扩大企业的规模,强调单个企业的大型化、集团化。然而借助于大量商业企业的有序集聚方式,来扩大商业规模和提升范围经济效益,也是一条有效途径,但没有引起企业界和学者的足够重视。商业企业集聚体作为商业企业的主要存在形式,要比独立选址的商业企业产生更大的经济影响,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商业企业集聚体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低,也关系到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与否和经济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
(三)伴随商业企业集聚体的蓬勃发展,问题也随之凸现
首先,商业企业集聚体在开发建设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投资现象。一方面表现为开发商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就上马大型项目,另一方面表现为局部地区投资过热。我国购物中心增长的速度过快,仅2003年全国购物中心的增长率就接近40%,其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而鼓励购物中心的建设,也直接导致了近几年购物中心一窝蜂上马的现象[4]。
其次,商业企业集聚体在经营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误区。商业企业集聚体的建设管理部门,往往认为其建设和改造应该政府买单,其运作应该由市场而不是政府去决定。没有“明确的主体”来负责商业企业集聚体内总体的业态结构、业种结构和职能布局,形象推广,商业气氛的营造。由于缺少统一的定位、统一的营销、统一的服务,就很难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明确而良好的认知,因而必然导致原有顾客的流失。
此外,当前我国商业企业集聚体还存在着同质化、定位模糊、资金瓶颈等突出问题。 二、商业企业集聚体概念的综合分析 (一)国外商业企业集聚体相关概念的理解
国外对于零售集聚现象相关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对零售集聚并没有给出一致的词汇,与之相关的主要有Retail trade area、Retail concentration、Retail agglomeration。
其中retail trade area即商圈,是指销售或运输产品、服务的营销组织(群)在追求数量和成本经济性过程中的一定规模的区域[5]。Retail concentration主要反映商业企业集聚体内的聚集程度。Retail agglomeration使用更为广泛,得出的商业企业集聚体的含义最为接近。
(二)国内商业企业集聚体相关概念的提出
国内关于商业企业集聚体的相关研究较为零散,尽管在研究购物中心、商业街、现代商务中心区等方面拥有大量的文献,但它们多数集中于现状和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和建议、规划建设等方面,并没用明确地抽象出商业企业集聚体的概念。
国内学者对商业企业集聚体的相关研究,最早是从经济地理的角度展开的,如杨吾扬、仵宗卿,等等。对商业网点和商业活动的空间结构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近几年,随着国内学者对企业集群研究的逐步深入,国内涌现出了丰富的相关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大量的集中于生产领域,深入地分析流通领域的较为少见。武云亮、蒋三庚、唐建民等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与商业企业集聚体的直接相关概念主要有商业集群、商业中小企业集群、商业集聚、商业企业集聚体。根据对概念理解的不同,笔者将其归纳为四种观点。
1.基于商业活动空间的观点
我国学者杨吾扬(1990,1994)系统地从城市地域结构和商业中心地结构两个方面展开了对商业网点的深入研究。仵宗卿(2000)、樊绯(2001)、林耿(2002)等对商业空间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2.基于企业集群引入商业领域的观点
丁心基、武云亮(2004)对商业集群的效应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商业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商业企业(主要是指直接以媒介商品交易为专门职能的营利性经济组织)以及金融、餐饮、储运、信息咨询等服务业的关联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从而形成在一定区域内商业网点密度和专业化经营程度很高的商业经营场所[6]。
蒋三庚(2005)提出了商业集聚概念,并对商业集聚的内涵、效应、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他指出商业集聚是指大量相互关联密切的商业企业在空间上的聚集,从而形成一定区域内商业网点密度和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商业经营场所[7]。
3.基于商业活动及商业经济关系的观点
唐建民(2004)指出商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利益密切关联的多种商业经济主体、多种功能商业活动以及多种商业经济关系的集合。简单的说,它是一个基于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价值链分工的利益相关者聚集体,它们是一种贴近竞争者的竞合关系,其存在形态包括常见的商业街、购物中心等[8]。
4.基于商业空间、商业活动与商业经济关系相结合的观点
笔者认为商业企业集聚体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大量独立自主又利益相关的商业企业(组织)在空间上的有序集聚,多种商业企业(组织)、多种功能商业活动以及多种商业经济关系的集合。
(三)商业企业集聚体的内涵分析
商业企业集聚体的概念可以包括以下的具体内涵:
第一,商业企业集聚体是由一群彼此独立但相互之间又存在着利益关系的商业企业(组织)所组成的。
第二,集聚体内的各种商业企业(组织)存在着互补与竞争关系。
第三,集聚体内的商业企业并非简单集聚,集聚体内隐含着专业分工和协作的现象。
第四,集聚体内商业企业间所形成的长期关系不是通过契约形式维持,集聚体内的潜规则(如商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经营技巧等人文因素维持着商业企业集聚体的运行,并形成独特的品牌优势。 三、商业企业集聚体的研究展望 (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的研究
在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商业企业集聚体的兴起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对传统经济发展理论的解释提出了挑战。传统经济学研究视角为“企业—市场”二分法,关注的是经济发展的资源、正式制度、公平与效率,而没有考虑经济发展的中观层面和非正式制度,忽略了能够配置资源和协调经济活动的企业网络组织。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重要形式,制度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效率和保证公平。但用传统经济发展理论来解释商业企业集聚现象却显得无能为力。基于此,应将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转变为“企业—网络组织—市场”三分法。商业企业集聚体是许多商业企业有机组合形成的网络组织,它克服了单个商业企业的“小、散、弱”等自身缺陷,造就了商业群体优势。它为商业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这种中观的组织形式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二)商业企业间合理的集聚方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商业企业集聚体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具有竞争活力和优势的新型网络组织,为解决商业领域的“马歇尔两难”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新古典经济学的规模经济概念,属于技术意义上的规模,实质上只是比较静态意义上的单个企业内部的技术经济规模,它在理论上的缺陷是未能将外部性和空间因素考虑进去。若将这两个因素考虑进去,规模经济有两种类型,即单个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和空间意义上的外部聚集规模经济。从这一新的理论视角看,中小企业同样可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好处。商业企业有序集聚于邻近的商业区位,是商业企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商业企业集聚体内除了核心商业企业外,多数都属于中小型商业企业。为了实现外部聚集的规模经济,需要对商业企业之间的集聚方式和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竞争形态的重塑,迫切需要对“群竞争力”展开深入研究
在商业研究中,竞争理论关注的焦点是“点竞争优势”,即单个商业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强调商业企业独立行动的重要性。而事实上,许许多多的商业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是靠独自的力量就能够获得的。单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往往来自或镶嵌于该企业所处的商业企业集聚体中,使得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的竞争行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集聚体的出现形成了新的竞争单位,把竞争从单个企业之间提升到更大的群体之间,从而重塑了竞争形态。当众多相关联的企业在地理空间上形成集聚现象时,它们的经济行为就在企业单体与集聚体两个层面上得到展现,竞争的优势也与两个层面的情况息息相关。当这种情况出现时,竞争就越来越多地发生在集聚体之间。在这种以集聚体为单位的竞争中,所有集聚体内的商业企业通过集聚创造了“群竞争优势”。
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建立了以“竞争”为主线的理论体系,但“合作”在经济学中远没有获得与竞争同等的关注。而对“合作”的解释、描述也显得非常不足。经济学对“竞争”的研究还会延续下去,但对“合作”的研究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在商业企业集聚体中商业企业与非商业企业,甚至商业企业之间都存在着广泛的合作竞争。商业企业集聚体具有合作网络特征,透析集聚体这个特殊的“合作组织”的运行规律,探寻集聚合作网络中各节点(主体)的合作动机等问题都有待于进行深入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