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党的十七大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应该说,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必须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经济 党的十七大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应该说,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必须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一、加快发展服务业事关振兴全局 服务业统称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划分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又可以划分为生产型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还可以划分为盈利性服务业和公益性服务业。服务业门类多、覆盖面大、关联度高、发展前景广,可以对经济增长形成较强的支撑和带动。就我省而言,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增强产业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构建和谐辽宁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工业社会步入中后期,经济增长要更多地依靠服务业带动。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重大转变,推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已超过60%,发达国家超过70%,中等收入国家超过50%,低收入国家超过40%。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3000美元之间,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特别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目前,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具备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基础条件。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目标,必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国际趋势和规律,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走一条服务业和工业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当前,我省的经济增长方式仍较为粗放,资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较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制约。服务业是“无烟产业”,能源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而且通过发展专业化的服务业,可以大大提高其他产业的节约环保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逐步形成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效途径。我省经济增长过多地依靠投资、依靠工业,而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不强。要解决这个矛盾,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消费、扩大服务业。从三大需求看,最大的潜力在消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受到土地等制约,第二产业受到资源环境影响和市场容量制约,而第三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未开发的领域较多,发展潜力巨大。同时,服务业具有引领消费、创造需求、扩大就业的特点,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提供更多的服务性产品和就业岗位,有利于促进生产与消费衔接,有效扩大和开拓内需,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二、把服务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我省服务业的发展。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1%,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8.5%,税收收入比重达到40%。服务业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增长新的亮点。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2007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整体实力不强,内部结构亟待优化,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急需下大力气加快发展。要坚持发展服务产业与强化公共服务相结合,坚持利用市场机制与加大政策支持相结合,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发展与深化改革开放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业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
全省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3%以上,具备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逐步形成科技含量高、就业容量大、服务范围广、经济效益好、社会功能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配套的现代化服务体系。为此,应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这是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提升产业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加快发展金融业。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保险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发展壮大信息服务业。进一步完善通信、计算机、广播电视等基础网络,大力发展网络信息传输服务、网络增值服务和软件与系统集成服务。扶持发展科技服务业。发展研发服务、技术检测、技术交易和知识产权服务。鼓励发展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积极发展经济鉴证类服务,支持发展咨询服务,规范发展法律服务。 (二)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 传统服务业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是吸纳就业、扩大消费的重要渠道,必须调整结构,提升水平,突出特色,优化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仓储超市、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推进流通现代化、规模化。加强饭店业结构调整,推动饭店业的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和多样化发展。加大餐饮业连锁经营模式和名牌产品的推广力度,全面提升餐饮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家庭服务、托幼养老、洗染理发、修理维护、便民早餐等社区服务业。积极发展文艺表演、影视出版、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旅行服务等文化、体育、旅游业,健全居民生活服务体系。 (三)积极发展城区服务业 做强做大城区服务业,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深度,积极拓展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加速形成产业集约化优势,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都市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努力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以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新需求为导向,积极引进市场潜力大、消费效益好、吸纳就业多的新型流通业态和服务方式,增强中心城区的消费服务功能。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合理调控住房需求,努力增加住房供应,改善住房套型结构,保持房价基本稳定,更好地发挥房地产业在城区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作用。 (四)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 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提供良好条件与环境,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略,必须大力推进各类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加快服务业发展,形成特定功能的区域服务中心。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型服务和农村社区生活型服务。以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为重点,鼓励优势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发展,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加强农村供水供电、通信、公交、广播电视、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建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基础教育、技能培训、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和信息服务体系。 (五)着力发展开放型服务业 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是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积极参与世界服务体系的合作与竞争,在开放中实现互利共赢。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各项承诺,鼓励外商投资服务业。通过引入国外先进经验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积极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建立支持省内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提供市场调研、法律咨询、信息、金融和管理等服务。扶持出口导向型服务企业发展,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 三、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创造良好条件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要创造有利条件,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基础能力。
一是制定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服务业所包含的14大门类、39个行业都要制定发展规划,充分调动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积极性。省、市及县区都要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
二是培育载体。这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关键。要突出构建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三大载体”。集中培育30个经济基础较好、总量规模大、服务业优势明显、发展特色鲜明的服务业重点城区,促进服务业重点城区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重点规划建设和培育50个规模较大、产业集聚度高、发展特色鲜明的服务业重点园区,初步形成与城市功能定位相配套、省市县三级服务园区相结合、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服务业园区体系。重点培植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争取有10家以上大型服务企业集团进入全国百强行列。
三是强化支撑。强化资金支撑。力争每年服务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5个百分点,同时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财政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领域。强化人才支撑。把服务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摆到更重要位置,加强高等教育中服务业相关学科建设。强化体制机制支撑。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体制机制性界限,拓宽服务业发展空间,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发展新机制。
四是完善政策。规范服务业市场秩序,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保护自主创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项目。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消除服务业与工业之间、不同所有制服务业之间在工商登记、土地使用、供水供电、税费征收、资金融通、设备进口、人员出境等方面的政策差别。加快建立和完善科学、统一的服务行业标准体系,提高服务业行业规范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放宽进入城镇就业和定居的条件,增加有效需求。引导服务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行业协会,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规范经营行为、价格协调等方面发挥自律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