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牌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商贸流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先导性力量。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础。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建设规模、发展速度、流通主体、流通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通过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县商品流通市场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商品市场体系正在建立,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流通领域结构明显优化,市场监测体系开始形成,商贸流通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物流运输业不断发展
双牌县是以公路、水路运输为主的一个运输不发达的小县。 2007年底止,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98公里,其中国道70公里,省道36公里。公路货运车辆380辆,其中营业性货车330辆,全县集装箱车辆达到52辆,物流配送车辆已达到75辆。水运中小型运输船舶52艘200载重吨。10吨以上的各种装卸机械设备4台,全县货物集散、中转站1个,零担货运站1个,仓储面积1.5万平方米。就交通行业而言,在册运输企业4户,个体运输户152户。2007年,双牌县货物流量达到14.78万吨。现代物流业在双牌县加速起步,交通系统、商业储运系统、邮政系统对物流发展表现出较大的热情,公路运输行业和商贸系统企业发展较快。2006年我县从广东引进资金,兴办了明华物流公司和怀远物流公司两家大型运输企业,总投资2500万元人民币资金,购置了大型货柜车,并兴建仓储,从事仓储、运输、物流配送等商贸流通经营活动。2007年物流运输业上缴国家税收近500万元。
2、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
2007年,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6亿元,比2006年增长15.21%,高于同期GDP增速水平,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61亿元,同比增长11.40%;住宿、餐饮业完成0.79亿元,同比增长9.90%;其他行业完成0.1亿元,同比减少1.20%。从消费地域构成看,县以上占71.2%,县以下占28.8%。完成税收0.21亿元,占税收总额的20%,是第三位纳税行业。流通业规模的不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稳步增长,社会贡献的不断扩大,为扩大内需、拉动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商品市场体系建设明显加快
随着商品流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县商品流通领域的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到2007年底,全县100%的消费品、农副产品、生产资料已全面放开。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商业网点561个,规模以上商场5家,已初步形成了以批发、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类别的商品市场体系;形成了遍布城市、辐射农村的流通网络和商业网点,为商品流通提供了重要载体和流通渠道,实现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根据商务部关于县级商业网点规划的要求,我局正编制《双牌县商业网点规划》,经分析、讨论后报政府审批实施。同时,《双牌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双牌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和《双牌县农村生猪屠宰设置规划》现正在征求意见阶段。2007年上报的仟家超市和隆科公司作为双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单位,已设立了33家农家店,以逐步铺开我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盟店工作。
4、商品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连锁经营企业得到发展。近年来,我县连锁经营发展较快,共有连锁店8家,其中经营百货、副食品、家电商品的4家,经营饮食的连锁店2家。连锁经营领域覆盖了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等行业,并延伸到乡镇;二是流通方式与业态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取得成效。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和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仓储商场、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已成为我县商业网点发展与建设的重点。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等的迅速发展,不仅带来了新型的流通方式和业态形式,其销售额已远远领先了传统的百货商店;三是对外开放带动了流通现代化。2003年以来,我县加大了流通领域的对外招商引资力度,信佳超市、正大超市、TCL家电、美的家电等专买店登陆我县,这些企业的进入不仅引入了先进的竞争机制,也将带来先进的营销理念和管理技能,能有效推动我县流通现代化建设。
5、商品市场管理和食品安全日趋规范
一是市场运行监测与调控框架初步建立。2006年以来,我县初步建立了反映市场运行规模、重点流通企业、重要商品供求和节日市场供求等市场运行监测体系。选定信佳超市、正大超市、威尼斯商场、县城综合市场、县城生猪定点屠宰场、县生资配送中心、县石油公司等7家企业为重点流通企业监测样本单位;二是加强商业诚信体系建设。根据省商务厅部署,在全县商务行业开展了“诚信兴商”、“百城万店无假货”等创建活动,信佳超市、卫英商场、天龙宾馆等单位获得了殊荣,塑造了企业的良好形象,推进了诚信体系的建设;三是酒类流通管理开始起步。2007年初,我局接管酒类产销管理工作后,对所辖的3户生产经营酒类的企业、5户酒类批发企业、200多个酒类零售户进行了登记,按照商务部发布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了清理整顿,进一步规范我县的酒类流通市场;四是生猪定点屠宰规范有序。经过2007年的全国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我县生猪定点屠宰场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规范了操作流程,肉品质量得到稳定提高。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全县县城共屠宰生猪15295头、牛723头,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100%,肉品品质检疫、检验率达到100%,城区宾馆、饭店、超市和集体食堂等单位肉品采购100%来自县定点屠宰场。
6、商贸流通行业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执法工作不断加强
2005年,商贸流通管理工作划归县商务局后,我局从组织机构、职能配置、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内外贸一体化的整合进程,紧紧围绕全县经济中心工作,不断完善和加强对市场的宏观指导,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推进市场建设和流通现代化建设,加强对重要商品和特殊行业的监督管理,保证了市场供应。同时,我局加强商贸流通的执法体系建设,重视执法人员培训,每年都要举办培训班,有效提高了执法人员素质。执法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依法行政。3年多来,县商务局没有发生一起行政诉讼案件。通过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了商贸流通市场的经营行为。
二、 当前制约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标准化建设滞后。商贸流通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商贸流通业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商贸流通效率的提高。我县商贸流通业标准化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
2、商贸流通法规建设滞后,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市场所需的法律、法规存在一些空白,流通法规不健全,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批发市场、美容美发、住宿、餐饮服务业等方面。流通领域依法行政、依法管理难度较大,如美容美发业未出台具体管理办法,《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作为部门规章,也约束力不大,加之没有审批制,管理的力度、手段比较弱、依法行政的职能不能充分体现。
3、城乡市场发展不平衡,农村流通网络不畅。城市商品市场发展较快,而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十分薄弱,在我县乡村店铺零乱,低水平经营,购买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农村商业网点规模不大,没有档次,而城市商业连锁至今也没有一家真正进入农村,导致村民80%的消费要到县城购买。农村流通网络不健全、农村商品流通成本高、农村市场监管工作薄弱,特别是商品双向流通渠道不畅。“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难度较大,主要是办证手续繁杂、运输成本高,资金周转慢等因素影响。
4、工业企业少,发展物流运输业困难。我县是一个只有17万人口的山区小县,在原材料输出方面,仅有木材、楠竹,年木材运输量15万立方米,楠竹50万根。在工业企业方面,目前只有南岭化工厂、铝厂和几家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外,还没有其他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年产值仅10亿多元 ,因此,货物运输量少,兴办物流企业很难形成规模。
5、交通方面的问题。目前,物流企业在养路费、运管费、货运附加费、过路过桥费以及车辆购置税等方面负担过重,乱罚款、乱收费问题也时有发生。
三、双牌县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建议
为加快发展我县商贸流通业,充分发挥其对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引导和带动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1、加快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尽快编制《双牌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推动我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实施。引导商贸设施建设有序发展。加速对传统批发市场的改造。乡镇以“农家店”为主要形式,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城乡商品双向流动。加快创建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市场功能。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培育建设。、
2、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推进流通方式创新,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贸工农一体化、代理制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优化供应链体系,推进超市、便利店、折扣店、专业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的发展。
3、加快流通领域的立法工作。要加强对市场运行的监测、预警和调控能力;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建立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对重要商品和特殊行业的监督管理,重点抓好生猪屠宰、酒类流通市场、废旧汽车市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等领域的立法和专项整治,加强对拍卖、美容美发、旧货等特殊行业的规范管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4、加强商业信用体系建设。抓好商业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兴商”创造活动,树立“诚信兴商”的经营理念。切实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活动,净化流通环境。选择商品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美容美发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重点商品、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进行商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建立信用档案、商业信用公告制度和失信惩戒机制。
5、理顺和强化流通管理职能。政府要加强对流通工作的领导,克服“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把流通工作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位置来抓。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加强内贸”的要求,重视流通工作,克服“重外贸、轻内贸”的思想,像抓外贸一样,推进内贸工作。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组织建设。要从调整流通结构、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方面加快商贸流通行业法规与标准建设。要加快实现商贸流通管理职能的转变,切实将职能定位到抓好商品流通发展战略、产业政策、行业规划、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及以经济手段管理商贸流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来,构建新型流通管理体制。 6、加大对商贸流通业的投入力度。在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中,政府应从政策和资金两个方面予以必要投入,真正发挥政府对现代流通发展的培育、引导和带动作用。对于重要商品储备、大型流通市场、社会性物流中心、市场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等流通基础设施,政府应通过公共投入方式加强建设;对于农村市场网络和社区商业设施的建设,政府应运用财政贴息、税收调节等措施,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支持具有社会公益特征的流通领域建设。
7、 加强商贸流通管理人才培养。商贸流通管理是一个人才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商贸流通的发展需要有一批既懂商贸流通理论又熟悉商贸流通运作技术的专业人才。实践证明,商贸流通管理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头等重要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积极引进国外、县外人才以外,最重要的是立足县内,加强商贸流通人才培养。一是加快现有在职人员的培训。为了满足当前对商贸流通人才的急需,应当在商贸流通领域中选择一批既年富力强,又有一定专业知识、相关行业管理经验及敬业精神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通过短期、中期培训,跟班作业锻炼等方式尽快使他们掌握商贸流通基本知识和运作技术,成为商贸流通领域的管理专业人才。二是加快学历教育的发展。应在县职业技术学校设立商贸流通专业,加快职业技术学校对商贸流通人才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