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流通业结构的经济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经济高速增长,2007年GDP达到900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连续9年超过两位数,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服务业产值和就业均再次超过70%(71%),这均标志着北京进入经济较发达城市的水平。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86年的146.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8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若以1986年为基数,则20年间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度平均增长率为16.81%,2008年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将达4300亿元,增长13%左右。2007年北京销售总额达到18805.5亿元,比2000年6780.2亿元增长177.36%。
2007年北京商业产业产值1749.7亿元,占北京GDP的19.4%,已超过发达国家12%的平均值,北京商业产业的产值和贡献在经济结构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产业结构正处于由工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过渡的时期。《北京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北京2007年GDP达9006.2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占GDP超过71%,欧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平均占比为67%,北京第三产业的发展已高出其平均值。在北京的第三产业产值中,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居民服务等流通行业产值合计1749.7亿元,占GDP的19.4%,其产值占比仅次于工业,位居第二。
多业态、多业种、多经营方式发育
1.多种批发业态。全市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000多个,其中有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农产品批发市场;有封闭型、半封闭型、开放型市场;有摊位型市场、街区型市场、交易所型市场(棉花、石油交易市场)、市场化经营商场化管理市场;有正货市场、尾货市场;有纯批发型市场、以批发为主的市场、以零售为主的市场;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有社区菜市场;有众多各种类型的、各具特色的商品交易市场。
2.多种零售业态。各种类型业态在北京都有存在空间,如百货店、综合超市、标准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仓储商店、便利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食杂店,以及网上商店、邮购、电视购物、自动售货、电话购物、直销等。甚至还有许多新型业态创新店。2007年底沃尔玛折扣店也进入北京,此前其购物广场、社区店、山姆会员店已进入北京。
3.多种业种。餐馆、酒楼、快餐、正餐、美容美发、照相、洗染、洗浴、娱乐、休闲等不同的商品和服务的店铺,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多种所有制混合经济结构形成
经过改革开放以后30年的发展,北京市商业的所有制结构已由1978年公有制流通企业占97.87%的“一统天下”格局,转变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2006年北京市商业中公有制经济的零售额376.4亿元,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11.6%,比2000年的31.1%下降了19.5个百分比点,其中,国有经济的比重为7.4%,集体经济的比重为4.2%;私营、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和个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实现零售额2895.1亿元,其中,个体经济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66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4%,所占比重上升到20.2%;私营、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资由1978年的零起点上升到2006年的22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所占比重上升到68.2%。
境外商业已经占有重要地位,如餐饮业有麦当劳、肯德基、比萨、星巴克;百货零售有燕莎、赛特、百盛、崇光、新世界、中友百货、新光三越;超市有家乐福、麦德隆、沃尔玛、伊藤洋华堂、易出莲花、TESCO;批发有万客隆-乐天;建材家居有宜家、百安居、家得宝、乐华梅兰等;便利店有7-11;饭店有丽都假日饭店、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JW万豪品牌酒店、丽晶酒店、北京柏悦酒店等;物流与快递业有UPS(美国包裹快递)、FedEx(美国联邦快递)、DHL(德国敦豪)、TNT(荷兰天地快运)等直接或间接进入北京。总之,外资商业企业已经成为北京商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空间结构已经趋于完善随着众多商业商业设施的投入,北京多中心的商业格局逐渐形成,新型商圈不断完善,从整体空间布局来看,北京商业空间结构基本合理,商业整体布局正向东、向北位移,到2007年底,众多大体量的商业设施的投入基本为2008年奥运会做好了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