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经济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战略实例剖析         ★★★
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战略实例剖析
副标题:
作者:贾妍 来源:2008年第30期《商业经济》 人气: 时间:2009-1-2 11:30:11 进入论坛


    内容摘要: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现代服务业是以“人”为本的行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人才。本文以浙江温州为例分析温州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人才瓶颈,并指出了现代服务业的人才战略。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人才   升级   战略
       
    现代服务业是目前及今后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现代服务业对温州实现“第三次跨越”、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现代服务业是以“人”为本的行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人才。所以,温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升级,必须依靠一批拥有专业知识、专业精神和专门技术的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
       
    现代服务业人才界定及特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是指从事现代服务业行业工作,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扎实的知识基础,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专业知识、高创造性的人。

    现代服务业人才具有以下特征:

    高学历和高素质。现代服务业的人才标准较高,其从业人员,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备很好的教育背景和知识基础,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人员大多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如开阔的视野、强烈的求知欲、较强的学习能力、广泛的知识层面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素养。

    高职称和高创造性。现代服务业的性质决定其从业人员主要从事专业性工作,而且是具有各种专业资格认证的专业人员,如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工程师、经济师、教授、医生等。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往往有非常独立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他们很难满足于一般事务性工作,而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敢为人先,敢于试验,并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试图通过这一过程来充分展现个人才智。

    流动性与选择性。现代服务业人才自主独立性很强,一旦发现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他们就会流动到适合自己兴趣、爱好和专长的地方。由于具有“知识资本”,往往可以获得聘用,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建立个人的声誉和地位。为此,出于满足自我的实现,他们会有较高的选择权和频繁流动的欲望。
       
    温州现代服务业人才开发的意义
       
   (一)温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人才的诉求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温州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也不断升级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从1978年42.2∶35.8∶22发展到2006年3.5∶54.7∶41.8。其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以前的农业主导经济时代,服务业比重居国民经济的末位。1979年,服务业增加值3.22亿元占GDP比重仅为21.5%。服务业活动,在产业层次上以传统的第一层次为主,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贸易餐饮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现代服务业很不发达。第二阶段,1980-1990年工业主导经济时代,服务业得到了稳步发展。1990年开始,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结构序列由原来的“一二三”结构,开始进入“二三一”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三阶段,1990年以后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服务业增长动力明显增强。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比重提高,推动了温州产业结构的优化,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四阶段,2001年至2006年期间,服务业一直徘徊在39.6%-41.8%之间,与自身发展和周边地区相比,出现明显停滞现象。

    上述发展演进情况说明,温州的现代工业在未来还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另外,温州现代服务业发展遇到发展阶段限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匮乏。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是拥有大批能抓住国际服务业战略转移机遇,并能推动第三产业优化升级的高层次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只有这样,温州市才能实现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壮大和功能提升,在经历了轻工制造业快速发展之后,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才能保证城区对于资本和技术的吸引力,在新一轮的经济竞争当中,保持优势地位。

   (二)温州制造业发展对现代服务业人才开发的牵引作用

    温州工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过半,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既有牵引力,又有巨大需求。现代服务业是在制造业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蓬勃兴起的。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高度发展会呈现“服务化”的新趋向,其附加值中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来源于服务,而不是加工制造。正如台湾宏基的创办人施振荣提出的“微笑曲线”,在产品的附加价值链中,由研发创新、设计到制造加工,以至销售等各项活动,其附加价值曲线形成两头高中间低的“微笑曲线”,左端是上游的材料、零部件、研发、创新等,基本上属于高科技产业,其附加价值较高,右端是下游的品牌、渠道、促销、物流、金融等,多属于高附加价值的服务业,中间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加工、组装工序,其附加价值较低。制造企业只有选择向附加价值较高的两端发展,才能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

    温州轻工业主要以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部门为主,如乐清柳市的低压电器、永嘉桥头的纽扣、瑞安塘下的汽摩配、平阳萧江的塑编、苍南龙港的印刷、市区的皮鞋、打火机、眼镜等,长期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生产附加值低的产品,其具有竞争力的领域仍然局限于加工和组装等劳动密集型工序,无力参与工业设计、创意、销售等知识密集的高附加值领域。目前温州制造业竞争力最弱的部分不在制造过程本身,而是缺乏具有国际水平的服务业体系。因此,“温州制造”在追求更多利益的同时,必然将加大对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引致需求。

    以温州制鞋业为例。制鞋业是温州传统产业,已经成为温州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并且温州是中国制鞋业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鞋类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区。但温州要保持“中国鞋都”这一称号,还必须吸引优秀的设计和管理人才。通过优秀人才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优秀人才(设计师、工艺师),提高产品研发水平,设计新产品、新式样,引领世界潮流;通过优秀人才,特别是熟悉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搞好国际营销,拥有更多的国际市场。

   (三)规避温州自然资源短缺的缺陷

    近年来,温州经济的发展遇到土地资源紧缺、劳动力成本上涨等瓶颈,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而各地争相发展民营经济,温州已经不再具有明显的体制优势;和嘉兴、绍兴等具有良好区位优势的城市相比,温州的区位劣势已逐渐凸现。

    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传统产业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和资金的积累而获得发展,而现代服务业的运作则主要依赖于知识资源。温州地处东部沿海,自然资源是有限而稀缺的,其投入服从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而知识资源的创造是无限的,可以复制、传播、并在一定条件下共享,因而现代服务业与传统产业相比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在与客户的互动过程中不断产生、更新并积累知识。其所产生的效益也并不尽然表现为服务业本身的利润,其运作的外部效果更加显著,更多的是要通过服务对象的收益和社会效益表现出来,从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提高。这些特点决定了现代服务业是以“人”为本的产业,其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拥有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现代服务业是一个知识密集的智力型服务行业,以知识为基础,具有高增值效应,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较高。
       
    温州现代服务业人才结构及存在的矛盾
       
   (一)人才行业分布及矛盾

    2006年温州市现代服务业中各行业人才的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下文以此对温州市现代服务业的人才状况作分析。

    温州在教育培训业和医疗保健业拥有较多人才,比重也相对较大,两部门的人才占了服务业人才总和的69%,说明教育培训业和医疗保健业在温州地区的发展已趋于成熟。金融业的人才资源在温州现代服务业中列第三位,从业人员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有一定数量的人才储备,投入产出效率相对较高。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人才数分别占据温州现代服务业末四位。而温州商人经过数代努力开拓,积累了大量财富,物质生活富裕后要求精神文化生活相应发展,文化休闲娱乐越发受到重视,依托瓯越文化优势,温州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发展后劲很足,但人才极为匮乏。电信业属于技术和资本双密集型产业,也迫切需要高科技人才。

   (二)人才的所有制分布及矛盾

    如图2所示,2006年温州现代服务业人才主要集中在国有和集体单位,高达87.67%(特别是教育培训业高达98.13%),其他单位比例仅有12.32%(房地产业的比例为86.18%)。这一方面表明,即使是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国有单位仍是人才的首选工作单位,原因无非是安定、高福利、有保障等;另一方面,说明其他单位还没有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还没有形成吸引人才的集聚效应。

   (三)温州人才地区分布及其矛盾

    受工作生活等条件、环境影响,温州县区间人才总量与结构差距拉大,发展不平衡。

    由图3可以看出,温州现代服务业人才主要集中在市区,比重高达43.83%,其次是瑞安市和乐清市,两市相加达到24.26%,其余各县比例较低,均没超过10%。温州现代服务业人才分布的地区结构失衡,从而限制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升级。

   (四)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缺乏

    温州实施“人才工程”以来,人才紧缺局面逐步改善,人才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末人才总量达35万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万人。目前温州高学历、高级职称人员70%以上集中在教育卫生、机关团体等部门,从事物流、航运、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国际贸易、涉外法律、中介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人才尤为短缺,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更为缺乏。
       
    温州培养与引进现代服务业人才的策略
       
    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多渠道、全方位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各类人才,为温州现代服务业的升级发展,提供人力资本的支持。

   (一)坚持科学的人才观,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的战略观念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强市是实现温州“第三次跨越”的关键。要实现从工业经济向现代服务业经济的转变,必须树立一种现代的、创新型的人才观,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观念。为此,温州市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市财政每年安排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市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的引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传统服务业的提升改造、新型业态的推广运用、新兴现代服务业与公益性服务业的发展,以及用于奖励对年度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各类服务企业、对服务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二)根据新一轮发展要求,编制涵盖现代服务业在内的人才规划

    由市人事局组织部牵头,制定温州新一轮人才发展规划,包括温州人才高地建设总体规划和有关行业、区域、专题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等子规划。在规划突破口上,找准温州人才发展的定位,牢牢树立“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核心理念。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根据全市服务业产业发展规划,对温州市服务业人才现状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调查,摸清现有服务业人才结构和急需人才状况,编制紧缺人才开发目录。

   (三)健全人才引进市场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继续发挥温州人才市场在现代服务业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需要,每年举办现代服务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积极组织企业赴服务业人才密集地区招聘人才,进一步加强温州人才网的网络引才作用,重点引进物流、信息、贸易、旅游、中介、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和一批服务业方面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策划人才以及具有娴熟专业技能和较高知名度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大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外智力的引进,特别是金融、会计、法律、咨询、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人才。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切实增强对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吸引力。坚决打破不利于人才引进的政策障碍,坚决打破不利于人才引进的体制束缚,坚决消除人才引进的准入限制,确立“对人才不设防”的思想,全面畅通人才“绿色通道”。同时,完善吸纳机制,拓展现代服务业人才引进通道。要取消高层次人才引进审批制,对服务业企事业单位从省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由用人单位审核,有关部门应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窗口,及时办理相关引进手续。

   (四)发挥高校功能,构建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体系

    目前,温州服务业的人才结构离现代服务业的要求还相差较远,人才的层次、专业类别、年龄等还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结构,要紧紧抓住“外引和内育”相结合的人才工作方针,加大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服务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温州高等院校的作用,根据温州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积极引进国外服务业的专家和学者,力争抢先一步,在培养复合型高级服务业专业人才方面形成规模;完善人才培训、使用和管理政策,建立服务业有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经过相应培训并取得培训考核证书的,积极建议政府给予培训考核费补助;加大继续教育力度,鼓励单位开展内部岗位培训,提高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每年有计划地举办培训班、讲座和输送服务业经营管理者、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到高校深造,依托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培养服务业拔尖人才。

   (五)采用“人才派遣”新形式,扩大用人范围

    人才派遣又称人才租赁,是指在《劳动法》等相关法规的框架下,派遣单位根据被派遣单位的需要,选择合适人才并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将其派遣到被派遣单位工作的一种新型用人机制。其特征是用人不养人,与被聘人才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人才派遣虽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但市场潜力不可小觑。当前,人才派遣的“势力范围”正在迅速扩大。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寻求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来处理人才管理问题;另一方面,采用人才派遣可以节约用工成本和管理成本,用人单位只需交付约定的管理费,剩下的问题包括招聘、合同管理、薪资发放、福利待遇等都由派遣方负责。温州市可尝试“人才派遣”新形式。另外,温州可通过“柔性引进人才”形式,变人才的所有权为使用权。

   (六)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分配机制。加大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相结合的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把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纳入人才收入分配方案。对关键岗位的人才,可实行年薪制、股权期权制、谈判工资制,为其购买补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给予住房补贴等;以及要鼓励人才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现代服务业人才携带科技成果来温州市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部门应在贷款贴息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比例提成。
         
参考文献:
1.袁志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世界,2006(7)
2.葛金田,张伟.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7(1)
3.严先溥.产业结构升级亟待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与经济,2005
       

击更多贾妍的文章 文章录入:黄丽丽    责任编辑:黄丽丽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中国与欧美流通发展比较及启示
  • 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 我国流通产业成长路径研究
  • 农村零售商信息共享的实现方式
  • 浅析中小零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问题与对策
  • 扩大内需与我国流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 中心城市服务业与城市化相关分析
  •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 分工理论视角下商业集聚与零售业态多样性研
  • 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 中国商业经济理论研究的中流砥柱
  • 零售商品牌资产管理:结构、模式与路径分析
  • 普通文章第五代便利店体系呼之欲出
    普通文章中日超市通道费盈利模式发展差异研究
    普通文章餐饮服务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探讨
    普通文章世界著名酒店集团管理模式探析
    普通文章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普通文章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
    普通文章浅析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
    普通文章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
    推荐文章“黄金十年”结束 家电大卖场战略转型
    推荐文章身负扩内需重任 流通业发展迎来黄金契机
    推荐文章[图文]传星晨急便拖欠2000万倒闭 加盟模
    推荐文章西安供货商自述:超市坐地敛财变商霸
    推荐文章李宁深陷高层出走与高库存梦魇
    推荐文章快递业乱象调查:员工联手勾结 手机电脑
    推荐文章三大佬间的游戏:国美商城、当当密谋结
    推荐文章真功夫内斗再升级 蔡达标被指侵占公司3

    超市购物,要多留个

    全国百货单店销售排

    百货上市公司今年怎

    传星晨急便拖欠2000

    物流行业霸王条款被

    旅游业迎大发展 并购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