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通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发展思路 |
副标题: |
作者:周强 来源:2008年第31期《商业时代》 人气: 时间:2009-2-7 16:49:32 进入论坛 |
|
|
摘 要: 流通产业集群是流通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现象。依据流通产业自身的特征,可将流通产业集群划分为商业街集群、交易市场集群、购物中心集群和物流园区四种类型。流通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界定了流通产业集群的概念,分析了我国流通产业集群的特征以及形成因素,并对促进我国流通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产业集群,根植性,产业互动,服务业经济 一、流通产业集群的概念 流通产业集群是流通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现象,是产业集群的一种。流通产业集聚现象是最古老和最普遍的经济现象之一,但流通产业集群的概念是近几年才开始在国内学术文献中出现。武云亮(2003)首先探讨了中小商业企业的集群化发展,认为中小商业企业集群是指中小商业企业以及金融、餐饮、储运、信息咨询等相关服务业的中小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从而形成在一定区域内商业网点密度和专业化经营程度很高的商业经营场所。 本文认为,流通产业集群是指流通产业(主要指批发、零售、餐饮和物流四个产业)及其相似或相关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通过内部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形成在一定区域内专业化程度很高的经营场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依据流通产业自身的特征,可将流通产业集群划分为商业街集群、交易市场集群、购物中心集群和物流园区四种类型。 二、流通产业集群的特征 高度的空间集聚性。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空间集聚性,而流通产业集群的集聚程度远高于其他产业集群。这一特征也是由其行业特性所决定的。从经营者的角度看,商人总是希望顾客盈门,因此,店铺的选址往往倾向于人群聚集且消费能力较高的社区、街道。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喜欢货比三家,且不仅要考虑商品的价格,还要考虑购买商品所带来的时间成本、交通费用等隐性成本。因此,集群内部商业企业的数量越多,品种越齐全,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明显的根植性。Granovetter(1992)将根植性(embeddedness)区分为关系根植性(relational embeddedness)和结构根植性(structural embeddedness),前者指经济行为主体根植于个人关系之中,后者指经济行为主体不仅受个人关系的影响,而且更根植于广阔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流通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往往拥有共同的商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业主之间接触频繁,各种经济行为深深根植于本地的经商语言和交易规则之中。集群内企业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如经营理念、技术和技巧等,通过私下会晤、交流等非正式渠道扩散,形成不可替代的社会资本。 高度的竞争性。流通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大都经营相同或相似商品,且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非常敏感,因此企业之间往往存在着高度的竞争性。价格策略成为各商业企业经常采用的竞争手段。就小商品交易市场集群而言,集群内部店铺众多,高度密集,信息扩散迅速。因此,只要有一家店铺率先降价,其他店铺就会跟进,导致价格战的发生,最终导致商品价格趋向于成本。 资源的共享性。流通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共同处于一个相对狭小而且稳定的地理范围内,他们拥有相同的经营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消费环境。集群内企业拥有专业化的供应商、物流商、配送中心、储藏中心等,可降低集群内所有企业的信息搜寻成本、运输成本、储藏成本等各种交易成本。 功能的互补性。流通产业集群虽然以从事流通的企业为主体,但其他相关产业也是集群的组成部分,如娱乐休闲、咨询、金融等服务部门,甚至包括上游的生产部门和下游的消费部门。企业在各部门内部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但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是功能互补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流通产业集群。 三、流通产业集群的形成因素分析 (一)环境因素 地理环境。流通产业集群的周边环境大都具有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密集、交通发达等特征。购物中心的选址十分重要,没有巨大的人流支持,购物中心是不会成功的。商业街集群大都处于城市繁华的商业街道或社区周围。交易市场集群大都出现于人口密集的地区。 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促使流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如历史传统、价值观、习俗等人文因素与经济活动的关系,以及对流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影响。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经历了很长时间,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很多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流通产业集群,如北京王府井特色商业街集群,安徽亳州药材专业市场集群。此外,商业氛围浓厚的地区,往往会聚集很多生产同类产品的中小企业,为了给产品寻找销路,开始会自发形成一定规模的销售市场,并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专业化的销售市场集群。 社会环境。网络经济时代,信息可通过各种渠道(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迅速传递,但经营策略、市场机会、商业语言等部分商业信息的地域性限制并没有被打破。商业企业仍然倾向于在网络发达、交流频繁的地区集聚,以及时获取此类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商业信息。通过交流与学习,聚集在一起的商业企业,可获得单个企业所不具备的外部经济性,并逐渐走向集群化发展的道路。 (二)政府因素 基于流通产业的特征,政府在我国流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各类专业化市场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的一股兴建和改造商业街的热潮,也正是由于政府的推动作用。据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商业街存量已超过3000条,步行商业街存量已超过200条。 (三)产业因素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流通产业连接着生产和销售环节,产业之间互动关系密切。因此,流通产业的运行模式受生产与消费的影响较大,如主要依托最终消费者的各类商业街集群,以及主要依托小商品生产的各类专业市场集群。以绍兴纺织业的发展为例,纺织生产与轻纺市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先是纺织产业的发展迫切要求兴建一个纺织专业市场,而后中国轻纺城的建成又促进了纺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促进我国流通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营造根植性,促进集群化 企业在某个地方的集聚,只是集群化的初级阶段,属于量变。还需要政府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完成质变。企业的根植性,指企业需要植根在本地的性质。通过营造根植性,可以增强流通产业的创新能力,促进流通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政府可加强引导,通过各种正式的、非正式的渠道,促进知识在流通产业集群内部的传递,为企业经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流通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设施;构建信息系统平台,提高流通产业集群的信息化水平。 (二)加强引导,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由于商业街、购物中心等流通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名片”,部分城市之间存在盲目攀比现象,在缺少规划的条件下,争相上马大型商业街,或者摩尔购物中心项目,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政府应加强引导,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此外,我国部分交易市场集群的经营方式比较落后,且经营氛围较差,存在商业欺诈、偷税漏税、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等现象。尤其是农产品交易市场,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规范,难以充分发挥对农业生产的引导作用和保证农产品安全流通,迫切需要建立畅通、高效的流通体系。 (三)突出特色,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物质消费为主的传统消费观念正在改变,休闲消费、娱乐消费、服务消费等现代消费观念成为生活的主流。因此,流通产业集群的建设要想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就应强调人本以及地域文化特色。就商业街集群而言,商业街集群的规划建设,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时俱进,以社区居民的消费水平、行为、偏好为出发点,满足他们在物质消费的同时,对休闲、娱乐、服务等感官享受的追求。 (四)增强联系,促进产业互动发展 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龙脉。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服务体系作为支撑,这促使了各类相应专业市场的产生。可以说产业集群的发展培育了专业化市场,市场的繁荣又推动了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政府在加大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应注意市场的培育,通过打造专业化的流通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武云亮.论中小商业企业的集群化发展[J].商业时代,2003(10) 2.赵萍.论流通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J].市场营销导刊,2006(6)
|
击更多【周强】的文章 |
文章录入:wxj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中国零售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下一篇文章: 产业结构变迁: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与拉动分析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文章 |
>>热门标签 |
|
|
>>相关文章 |
>>查看更多 |
中国与欧美流通发展比较及启示
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我国流通产业成长路径研究
农村零售商信息共享的实现方式
浅析中小零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问题与对策
扩大内需与我国流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中心城市服务业与城市化相关分析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分工理论视角下商业集聚与零售业态多样性研
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中国商业经济理论研究的中流砥柱
零售商品牌资产管理:结构、模式与路径分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