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提出采取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市场调控能力、促进流通企业发展、发展新型消费模式、切实改善市场环境、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等七大措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在“家电下乡”、产业振兴规划等刺激下,农民消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等将成为2009年新亮点。
一、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万亿
2008年我国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8487.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同比加快4.8个百分点。这是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从市场运行态势看,消费品市场运行轨迹呈现出抛物线形,与上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6%,二季度增长22.2%,三季度增长23.2%,四季度滑落到20.6%,季度间增幅高低落差为2.6个百分点。
(二)城、乡市场发展趋于稳定均衡发展
2008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7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同比加快4.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零售额34753亿元,增长20.7%,加快4.9个百分点。城乡零售额增幅差距,2006年为1.7个百分点,2007年为1.4个百分点,2008 年继续维持在1.4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29.7%提高到2008年的30.9%,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由3.8个百分点提高到6.7个百分点。表明城乡消费品市场增幅差距趋于缩小,城乡市场增速同比加快。近几年,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使县城零售额加速增长,全年消费品零售额达122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同比加快5.5个百分点,其增速不仅分别高于城市和县以下零售额0.7和3.3个百分点,也是近13年来最高的增长速度。从2008年东、中、西部区域消费品市场发展变化看,零售额与上年相比,增速分别为21.4%、23.1%和22.3%,同比提高4.3、4.9和4.3个百分点。从各区域市场份额看,东部地区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8.6%下降到58.3%,中、西部分别由上年的24.3%和17.1%提升到24.5%和17.2%,分别提高0.2和0.1个百分点。
(三)批发零售业零售总额增速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
批发和零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198.5亿元,同比增长21.5%。从增速上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去年四季度各月呈持续下降的态势,9月份,仍然保持的增速同比加快6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速差距消失,至12月份同比增速已与上年同期持平,降至20%以下。2008年上半年,批发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增速持续减缓的态势,在去年2月份投资增速达到近两年来最高点的39.2%后,前6个月累计增速下降到21.3%,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5个百分点,也是一年来首次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去年7月份以来,批发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速,逐月回升,全年累计增速29.2%,在国家积极扩大消费政策作用下,批发零售业投资加速增长,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1 个百分点。
(四)住宿和餐饮业持续快速增长
假日经济的方兴未艾、会展等商务活动的日益增加及价格上扬,共同推动了住宿餐饮业零售额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为15403.9 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增速领先于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35.11亿元,同比增长30.5%,增速比去年前三季度降低了2个百分点,全年基本保持了稳定且较高的增长速度。
(五)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回落
2008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9%,涨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5.6%,农村上涨6.5%。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14.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65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5.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82个百分点;其余各类商品价格有涨有落。
二、部分省市商业发展状况
(一)各地区消费品市场发展较快
2008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7.7亿元,同比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在前三位的仍然是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从各省(市,自治区)增速看,增速超过平均水平(21.6%)的达到了21个,增速最高的陕西省为25.3%,增速低于20%的省(市,自治区)数量增加,由去年前三季度的3个(上海市,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增加到5个,增加的两个省为浙江省和甘肃省。
(二)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近4600亿元
去年12月份,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规模继续扩大,达到428.6亿元,为全年单月最高点,同比增长18%。2008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89亿元,同比增长20.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5.7%,实际增幅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按商品用途分,吃、穿、用、烧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1138.9亿元、430.6亿元、2659.9亿元和35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21%、21.7%和9.9%。按行业类别分,批发零售业、餐饮业、住宿业分别实现零售额4044.4亿元、411.1亿元和9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19.8%和10.5%。按地区分,城镇、农村分别实现零售额4038.3亿元和55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和17.6%。2008年,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5.1%,涨幅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6.1%,提高6.9个百分点。从趋势看,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8 月份开始下行。去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由去年7月份的最高点6.3%降为1%;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由4月份的最高点21.6%降至7.8%。2008年全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25元,比上年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实际增幅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747元,比上年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5%,实际增幅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6460元,同比增长7.4%,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2.2%。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5562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3.8%,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八大类支出与上年同期比较呈六升一降一平态势。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幅最快,同比增长20.8%;其次人均食品支出,同比增长12.7%;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衣着、居住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1.8%、8.3%、3.9%和3.2%;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 同比下降1.5%;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与上年同期持平。虽然受到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不过,目前北京居民的消费信心依然较强。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居民年节消费电话调查数据显示,元旦、春节期间,81%的被访居民未压缩过节花销,年节花销2000元以上的居民占到被调查人群的66%。调查显示,37.8%的居民年节消费比上年不降反升,43.2%的居民年节消费与上年持平,另有19%的居民年节消费比上年压缩。不过,展望2009 年经济前景,被调查居民消费信心有强有弱:62.1%的居民表示2009年消费信心一般;12.2%的居民表示消费信心较强;而认为今年消费信心弱和很弱的居民分别占11.2%和3.2%。
(三)湖北省消费需求旺盛
2008年,在湖北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合力推动下,湖北消费需求旺盛。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5.82亿元,增长23.3%,增幅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创1996年以来新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为发展湖北经济提供了强劲动力。
2008年,全省消费需求旺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5.82亿元,增长23.3%,增幅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消费品零售额实际比上年增长16.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速度和实际增长速度都创1996 年以来的最快增速,特别是实际增长速度,比2006、2007年分别加快2.2和2.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同步快速增长,广大居民更多地分享到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86.46亿元,增长23.3%,增幅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农村实现零售额1479.37亿元,增长23.2%,增幅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农村市场的拉动力增强,农村市场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由上年的5.4个百分点提高到6.9个百分点。
2008年,湖北省餐饮业实现零售额在上年突破500亿元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餐饮市场实现零售额661.9亿元,增长25%,比上年加快8.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零售总额增幅1.7个百分点。这已是餐饮业连续19年以两位数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餐饮业对消费市场起到较大拉动作用,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拉动全省零售总额增长3.3个百分点。
2008年,全省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实现零售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为1161亿元,增长25.4%,增幅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2.8个百分点,对全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5%,拉动零售总额增长5.8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81.3亿元,增长25.2%;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9.7亿元,增长26.5%。全年限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星级)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上升为23.4%,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
2008年全省吃、穿、用类商品普遍保持较快增速,市场销售热点纷呈。全年限额以上企业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0.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1.4%;日用品类增长22.5%;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3.7%;书报杂志类增长11.2%;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实现零售额105.2亿元,增长27.9%;以手机为代表的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11.4亿元,增长18.1%;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60.2亿元,增长14.9%;化妆品及金银珠宝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34.3亿元和2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6%和33.1%。
2008年,湖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高位运行,是10余年来消费增长最好的时期。2009年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双重影响,消费将出现调整走势,增速比2008年有所下降在所难免。但是,在国家和湖北省委、省政府扩大消费政策扶持下,消费需求不会大幅下滑,稳中有落将是其主要走势特征。初步预计,2009年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8%左右,比2008年回落约5.3个百分点。虽然2009年消费增速比2008年有所回落,但消费名义增长仍高2004~2008年平均增幅0.6个百分点,也成为1997年以来第三个高速度。预计与全国相比,全省消费增幅依然快于全国,消费需求依旧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拉动作用。
三、行业热点问题
(一)国务院七大措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
2008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提出采取七大措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意见包括:一是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工作。二是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城市消费。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促进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积极促进汽车消费。三是提高市场调控能力,维护市场稳定。健全居民生活必需品储备机制;切实增强市场应急调控能力。四是促进流通企业发展,降低消费成本。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支持中小商贸企业发展;实行商业与工业用电、用水同价政策。五是发展新型消费模式,促进消费升级。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进一步促进银行卡使用;大力发展信用销售。六是切实改善市场环境,促进安全消费。狠抓流通企业食品安全;加强市场监管,改善交易环境;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七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流通业发展。
(二)2009年春节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速明显减缓
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尽管我国政府、零售企业等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措施,但金融危机对消费的影响已经明显显现。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大年三十至初六),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37.3亿元,同上年春节黄金周相比仅增长了6.6%,增速比2008年春节下降了17.8个百分点,这是2005年以来首次跌破10%(2005年至2008年,该增速分别为13.2%、12.7%、23.5%和24.4%),其中,有38家企业零售额为负增长。零售额增速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第一,零售企业早在节前半个多月就已开始促销活动,加之民工提前返乡,节日消费高峰前移;第二,春节期间,零售企业加大了促销力度,促销活动使商品零售量有所上升,但由于价格下降,零售额增速受到抑制;第三,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种类商品,特别是奢侈品的零售量明显下降;第四,消费下移。大城市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速明显下降。大城市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明显。
(三)2009年我国消费市场趋势展望:培育五大热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促进农民消费,稳定发展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不断增强最终消费能力”。
农民消费:全力启动农村市场推行“家电下乡”是扩大内需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启动农民消费的一个信号。“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来撬动农村市场,既可以让广大农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轻金融危机影响、扶持企业发展的作用。”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说。去年12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必须进一步完善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明、后两年再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进一步扩大品种,加大“家电下乡”推广力度。
住房消费:确定了促进楼市健康发展的三项措施。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促进商品住房销售,支持合理融资需求。国务院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出台,“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被列为“国十条”之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布置的2009年五项重点任务中,有两项涉及房地产,“要把满足居民合理改善居住条件愿望和发挥房地产支柱产业作用结合起来”;“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减轻居民合理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负担,发挥房地产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汽车消费:为准备“过冬”的车市加温。汽车工业产业链长、关联度大,不仅可以拉动钢铁、化工、石化,甚至纺织、轻工等机械制造业,而且可以直接拉动消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14 号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强调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保证未来三年乃至更长时间段内国内汽车行业销售增速平均能够达到12%以上。
服务消费:创造良好消费环境。目前,整个世界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超过60%,而我国这两年仅在40%左右,明显偏低。这既是不足,同时也具备强大的结构性增长空间。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仅能够直接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也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2008年,要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积极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型消费。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多样化文化产品,加快发展体育健身和老年服务产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张平说。他表示,着力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首先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此外,还将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抓紧研究出台鼓励消费的财税、金融等政策,研究采取鼓励消费升级的税收政策,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加强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
旅游消费:挑战中寻找机会。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指出,从各方面了解的情况看,这次金融危机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非典”相比,对旅游业冲击更猛烈,影响范围更大,持续时间将更长。但只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旅游业仍然可以平稳较快发展。他认为,当前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全国旅游基础市场没有受到大的打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开辟了中国农村发展的新天地,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外,两岸“三通”将为两岸间探亲访友、旅游观光营造良好氛围。党中央、国务院最近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为扩大内需出台的十项措施,将进一步加快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对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