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对我国理论界“商圈”概念的各种不同表述和内含进行了综述、归纳和分析。在对我国城市消费者购物行为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和提出了影响与制约我国城市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四个一般性规律;分析了我国普遍存在的“商圈”概念表述的不科学性和不规范性;提出了科学表述和规范“商圈”和“商区”概念的建议。 关键词:商圈;商区;概念;科学界定 一、引言 零售业已经成长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与行业。我国政府、理论界和企业界都越来越重视对有关零售理论的研究与应用。笔者发现,在涉及零售理论的“商圈”概念时,我国大量相关科研论文、调研报告、研讨会的发言,甚至在有些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正式文件中,都出现和存在着两种内容或者含义完全不同的“商圈”概念,从而导致在“商圈”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等方面混淆不清、“各说各话”的混乱情况。
科学规范和界定“商圈”概念,为政府、企业和理论界提供一个科学规范的研究基础,对提高我国城市商业街区的规划与建设水平、商业网点的布局水平、零售企业的市场竞争与门店扩张的管理和决策水平,以及提升和完善我国的零售学理论的研究水平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综述不同商圈概念的基础上,对“商圈”含义的科学性和表述的规范性,以及界定“商圈”与“商区”的概念等方面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二、不同商圈概念综述 笔者暂用“广义”、“狭义”和“包括广义与狭义两种含义”的区分方式,对我国理论界在“商圈”概念上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观点分别进行简要综述。 (一)广义商圈的概念与表述
王先庆认为:“商圈有多种,都市级的、区域级的、还有社区级的,不同的级别会形成不同的商圈。”李志强等认为:“商圈就是指商服中心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那些优先选择到该中心来消费的顾客所分布的地区范围,换而言之就是中心顾客所在的地理范围。该地理范围就是该商服中心的市场区域,称为商圈。”刘中南等认为:“商圈是商业企业以及金融、餐饮、储运、信息咨询等服务业的关联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从而形成在一定区域内商业网点密度和专业化经营程度很高的商业经营场所。”陈玉慧认为:“文章以厦门富山商圈为例,探讨了……市级商业中心建设规划中的应用及成功经验,……。”
综合分析以上表述,广义商圈的概念有两个核心内容:其一,“商圈”就是城市中由各类商场、餐饮店、银行等服务业集聚而形成的商业街区。其二,由于这些不同的商业街区中各类服务业的集聚程度、规模化水平和繁华水平等不同,从而形成吸引顾客来购物的地理性市场覆盖范围的大小不同。即所谓的都市级、区域级、社区级等。 (二)狭义商圈的概念与表述
李薇薇认为:“商圈是指有效吸引顾客来店购物的距离。……商圈的规模是指商圈所具有的地理性宽广度,受业态、业种、店铺规模等制约而不同”,并指出“日本零售业中心对商圈的定义是:‘店铺或集合设施吸引顾客的地理性范围’”。顾国建认为:“门店选择……主要是解决门店经营服务的区域市场范围(也称商圈,即零售市场的空间邻域)……问题”,并指出超市商圈的三个层次:“第一商圈离超市步行在10分钟以内;第二商圈离超市步行在20分钟以内;第三商圈步行在20分钟以上”。冯旭等认为:商圈“是指以零售店所在地为中心,沿着一定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范围。……商圈包括三个层次,中心商业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业圈。”王艳认为:“商圈,又称商业圈、商势圈,是指商店或商业设施以其所在地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所覆盖或辐射的顾客的空间范围,是来店购物顾客的一种地理概念上的区域分布。根据商圈区域内顾客群的密度、来店频率、以及与商店的距离等,商圈可分为核心商圈、次级商圈、边缘商圈三个层次。”
综合分析以上表述,狭义商圈的概念有三个核心内容:其一,“商圈”是特指一个具体的零售商场能够覆盖的市场范围,通常以消费者愿意到商场来购物的最长距离为边界和范围;其二,不同零售业态下的商场有各自大小不同的、具有普遍性规律的商圈(如大型综合超市的商圈半径一般都是5千米左右、便利店的商圈半径一般都是3百米左右等等);其三,无论不同业态商场的商圈范围有多大差别,每个商场的具体商圈又都可再细分为中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 (三)包括广义与狭义两个含义的概念与表述
柳思维等认为:“商圈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商圈通常指一个零售店或商业中心的营运能力所能覆盖的空间范围,或者说是可能来店购物的顾客所分布的地理区域。而广义的商圈通常是指城市甚至更大的区域所能影响到的空间范围。商圈按其吸引力大小可以分为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王娟认为,“商圈理论是关于某一商业区域或商业设施对周围顾客辐射范围的理论,是指导商圈布局的重要依据。”
认为商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的观点,显然看出了目前理论界有关商圈概念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并且将商圈的含义定义为“广义的”和“狭义的”。 三、对两种不同“商圈”概念的分析与评价 (一)“狭义”商圈概念分析
要证明“狭义商圈”概念是否科学,关键要搞清楚两个相互关联的基础性问题:一是,要通过调查广大消费者现实的购物行为习惯来证明不同零售业态下的商场是否真的存在各自相对固定的商圈;二是,通过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调查结果,能否归纳和抽象出影响和制约商圈形成的消费者的购物行为规律,如果存在此规律,那么狭义商圈的存在就是客观的。
1、对消费者现实购物行为的调查与总结。满意神州市场研究公司2008年10月对全国十个重点城市的超市和大卖场有关问题的调查统计结果中发现,十个城市中超市和大卖场在3公里以内的顾客数量占商场总顾客数量的70%左右。笔者2009年分别对我国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南京、杭州、深圳、武汉、成都、重庆这10个城市,发出消费者购物行为的调查问卷共计5000份(每个城市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50份。被调查者的条件是,有收入的成年消费者,其中男、女、40岁以上者和40岁以下者分别各占约50%。现将问卷调查的相关问题与4650份答案的统计结果分5个方面简要陈述如下:
(1)在回答“购买家电、高档服装、首饰、手机等价格高的贵重商品”的购买习惯时,被调查者中,选择“要去多家商店对比选购”的占69.46%,选择“到自己认定的商场去购买”的占25.04%,选择“到就近的商场去购买”的占5.5%。
(2)在回答“购买少量米、面、菜、果、调味品、洗衣粉等价格较低的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习惯时,被调查者中,选择“只愿到就近的超市、菜市场、便利店去购买”的占76.77%,选择“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路程到大型超市等多家商店去选购”的占23.23%。
(3)在回答“购买米、面、菜、果、调味品、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种类多、数量大”的购买习惯时,被调查者中,选择“愿到商品种类丰富的大型超市去购买”的占70.97%,选择“愿到种类较少的小型超市去购买”的占29.03%。
(4)在回答“到本市十分繁华的中心商业街区去购物的主要原因”时,被调查者中,选择“商场多、商品种类和品牌多、购物选择性强”的占46.67%;选择“节假日期间逛街、休闲、购物”的占34.84%;“有目的的去选购某类商品”的占43.44%。
(5)在回答“到大城市去旅游,除了游览名胜风景和古迹之外,是否到该城市知名商业街区逛”的行为习惯时,被调查者中,选择“若时间允许,肯定会去该城市知名的繁华商业街区、特色商业街区去逛”的占70.75%;选择“即便时间允许,也不会去该城市知名的繁华商业街区或特色商业街区去逛”的占29.25%。
上述专业调研公司和笔者的调研统计数据都充分证明了,绝大多数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是有共性的、有规律的,因而狭义商圈的存在是客观的。
2、基于调查与统计结果的消费者购物行为规律的探讨。根据上述调查与统计结果,再结合我国零售商场大量的经营经验与教训,笔者试总结和抽象出影响和制约我国城市广大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四个一般性规律。 规律之一:消费者的购物行走距离与所购买商品的价格高低有密切关系。正常情况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价格越高、越贵重,购物前的思考和决策过程越长,购物的选择性越强,消费者所能够接受的购物行走距离也就越长;反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价格越低廉,购物的思考、决策和选择性过程也就越短、越随意,消费者所能够接受的购物行走距离也就越短。
规律之二:消费者的购物行走距离与购买商品的频率和数量有密切关系。正常情况下,消费者购买价格低、频率高、数量少的生活必需商品时,一般都希望到距离最近、最方便的商店购买;反之,若消费者购买价格低、品种多、数量较大的生活必需商品时,若商场的价格合理、种类丰富、选择余地比较大、交通和停车比较方便,行走距离远一些消费者也是可以接受的。
规律之三:消费者的“购物目的”对不同零售业态的商场和商业街区的选择有很大影响。若无急需的购物要求,而是以“休闲性购物”为目的,消费者一般会选择零售业态和商场比较多、“休闲性”很浓的繁华商业街区,而不会选择零售业态和商店很少、休闲性不强的不繁华的街区;若消费者是以购买多品种的日常生活必需用品为目的,一般会选择各类超级市场去购物;若消费者具有某一个明确的购买目的(如购买一台电视机、一部手机、一套西装等),一般会选择到该类商品的品牌和种类比较丰富的专业店或者百货商场中的专业区去购物;若消费者是以“应急性需求”(如买一个打火机、一个灯泡等)为目的,一般会选择购物最方便的便利店或者杂货店去购买。
规律之四:消费者的购物行走距离与商场的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商业信誉有一定关系。若商场的货全、价实、质量放心、服务周到、信誉好,就会吸引更多的顾客,该商场的商圈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扩大;反之,如果商场的货不全、价格不合理、质量不放心、服务水平和信誉都很差,就会失去许多顾客,该商场的商圈有可能缩小。
3、狭义概念零售商场的商圈分析。根据上述消费者购物行为调查的统计结果和消费者的四个购物行为规律,笔者对不同零售业态的商场“商圈”的客观范围进行分析。
在被调查的消费者中,占69.46%消费者购买高档贵重商品时“要到多家商店去对比选购”的行为的结果,必然使大部分消费者的购物行走距离增大。同时,高档贵重商品一般都在百货商场、专业店和专卖店中销售,这类商场为了获得更大的顾客流量,其店址一般都尽量选择在城市中的少数大中型繁华商业街区中“扎堆”经营,而城市中大多数居民居住区离这些繁华商业街区的距离都比较远。因此,百货商场、专业店和专卖店的商圈客观上必然呈现出大致两类具有共性的现象:一是处在城市繁华中心商业街区的商场的商区,必然覆盖很大的城市区域,甚至覆盖整个城市。二是处在城市区域性次中心商业街区的中小型百货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的商圈,只能覆盖到该区域之内。
在购买少量价格较低的日常生活用品时,占76.77%的消费者“只愿到就近的超市、菜市场、便利店去购买”的调查结果表明,小型超市、便利店等商场的商圈范围很小,一般要尽量接近消费者的居住地,不宜设在距离消费者居住地较远的繁华商业街区。在购买数量大、品种多的日常生活用品时,占70.97%的消费者“愿到商品种类丰富的大型超市去购买”的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大型综合超市商品种类多、选择余地大,满足采购需求的程度高,因此,距离居住地适当远一些,消费者也是可以接受的。
归纳和总结上面的统计与分析,笔者认为:第一,狭义概念的商圈是客观存在的。第二,不同零售业态商场存在着不同的商圈距离范围。我国主要零售业态商场的一般商圈范围见表1所示。 (二)“广义”商圈概念分析
笔者认为,广义商圈的概念在“商圈的范围界定”和“概念的含义”两个方面都存在不科学、不清楚的重大缺陷,具体分析如下:
1、一个概念中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商圈范围界定。一部分广义商圈的概念(简称广义A),是指城市中不同规模的商业街区。证据是本文前面已经陈述过相关观点,其一:“商圈是商业企业……等服务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从而形成在一定区域内商业网点密度和专业化经营程度很高的商业经营场所。”这里的“商业经营场所”显然是指特定城市中特定的商业街区。其二:“文章以厦门富山商圈为例,……。”这个“厦门富山商区”显然是指厦门市区内一个特定的商业街区。而另一部分广义商圈的概念(简称广义B)则认为,城市中不同规模商业街所能够覆盖的市场范围。证据也是前面已陈述过的相关观点,其一:商圈有“都市级的、区域级的、还有社区级的,不同的级别会形成不同的商圈”其二:“商圈就是指商服中心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那些优先选择到该中心来消费的顾客所分布的地区范围,……称为商圈。”
笔者认为,一个商圈概念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内含与范围界定,显然是不科学的。
2、商圈概念的含义表述不明确。我国城市中的商业街区,除了极少数类似“餐饮一条街”这样的“专业商业街区”之外,绝大多数商业街区中决不可能只存在某一类零售业态商场的现象,往往是百货商场、专业店、超级市场等等多种零售业态商场并存在一个商业街区中。无论广义A商圈概念所指的“商业经背场所”,还是以广义B商圈概念所指的“都市级、区域级、社区级”,实质上都是指,由一条商业街或者相互连通的多条商业街构成的“特定商业街区”。既然如此,本文在分析狭义商圈概念时,已经论证了不同零售业态商场都有各自特定商圈范围的“客观规律”,必然决定着在同一商业街区中会客观存在由不同零售业态商场所形成的多个不同大小的商圈。那么,我们将以同一商业街区中哪个零售业态商场的商圈范围为准来理解广义商圈范围?进一步讲,我们拿广义商圈概念中两个商圈范围界定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概括和科学解释不同零售业态商场存在各自特定商圈范围的这种“客观规律”。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广义商圈的概念是不准确、不科学的。广义商圈的概念实质上是指城市中的各类商业街区以及相应的规模,并没有客观概括和反映出真正的客观现象。换言之,我们今后涉及表述城市中所谓的“都市级、区域级、社区级商圈”的类似问题时,应该使用“商业街区”概念更为准确。 四、结论与建议 建议在我国零售理论中,应该确立“商圈”和“商业街区”(可简称“商区”)两个不同的名词表述和不同的概念。
所谓的“商圈”就是指:由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规律,以及不同零售业态商场的地址、交通、经营内容、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市场信誉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形成了特定零售业态商场对特定主要顾客群体的以距离表示的市场覆盖范围,称为“商圈”。
所谓的“商区”就是指:由于历史演变、经济发展、道路交通、商店布局、消费习惯等诸多复杂因素所决定,在城市的不同区域中形成了零售商场、批发市场和其它服务业集中布局的商业街,称为“商区”。由于这些商业街在商店数量、经营特色、交易水平、消费者人数、社会知名度、繁华程度等方面的明显差别,又可划分为不同级别的商区。
另外,在本文建议的“商圈”概念下,还包括“核心商圈、次要商圈和边际商圈”问题,以及在本文建议的“商区”概念下,还存在由于商业街区的繁华程度不同而划分为不同商区的级别问题,限于本文研究主题和篇幅未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