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经济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长三角区域流通服务业的发展研究         ★★★
长三角区域流通服务业的发展研究
副标题:
作者:何骏 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第8期 人气: 时间:2011-8-22 20:42:42 进入论坛


   [摘要]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其服务业发展速度处于全国前列。而流通服务业作为联系第一、第二产业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服务业,是服务各个产业部门使其得以发展的链条和网络。掌握长三角区域流通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对于加快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在对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流通服务业进行研究,发现近年来流通服务业在长三角区域服务业中的总体占比出现了下降,但作为流通服务业的重点行业,现代物流业和批发零售业均实现了较快发展。其中,现代物流业呈现出集聚现象,南京、上海和舟山3城市集聚态势明显;批发零售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转移态势,路径从泰州、湖州和舟山向南京和镇江转移。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服务业;流通服务业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长三角区域以上海为核心,以江苏和浙江为两翼,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担负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作用。长三角区域的服务业发展水平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各大区域中居于首位。
  
  一、长三角区域服务业的崛起
  
  近20年以来,长三角区域服务业持续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表1所显示的是2009年长三角区域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全国水平的比较。

   总体而言,2009年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后期阶段,三次产业结构中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仍占据着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地位,但服务业产值比重与制造业的差距正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长三角区域的服务业发展水平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各大区域中居于首位。其中,上海已呈现出从“工业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的态势,服务业产值比重以及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均达到50%以上,人均服务业增加值高达46,525.7元,远远超过其他地区水平[1]。江苏和浙江两省的服务业水平落后于上海,但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均远远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1.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化

  近年来,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1)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趋势进一步加快,长三角各省市也逐步向服务经济转型,服务业在长三角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升(见图1)。

   从全国总体水平来看,1990年~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稳步增加,由31.6%增长至43.4%,上升幅度达到了10%以上。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1990年至2000年这10年间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2000年至今发展速度相对减缓。1990年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占GDP比重为28.5%,2000年该比重为40%,到2009年达到44.8%。上海市作为长三角龙头,服务业发展水平最高,20年内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31.9%上升至59.4%,增长幅度达17.5%。江苏和浙江两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略落后上海,但增长幅度均在10%以上,分别为13.6%和13.7%。

  (2)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不断提高。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地位不断提升的同时,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就业人员,服务业在总体就业人员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见图2)。

   从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来看,全国以及长三角区域各省市都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2000年~2009年间全国及长三角区域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幅基本保持在5%以上,其中2005年上海地区的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已经超过50%,2009年达到57.5%。江苏和浙江两省相较于上海,服务业就业比重偏低,2009年分别为35.4%和35.9%,但仍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增幅分别为6.6%和5.0%。

  (3)服务业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升。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但服务业对GDP与就业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服务业本身的劳动生产效率也在不断增加(见图3)。

  从服务业效率来看,不论是全国范围还是长三角各省市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1990年~2009年全国服务业劳动生产效率平均水平逐年递增,从4,515.60元/人上升至55,498.29元/人;长三角区域平均水平从6,816.93元/人上升至91,426.27元/人;江苏省平均水平从5,985.94元/人上升至84,736.82元/人;浙江省平均水平从6,104.91元/人上升至72,378.72元/人;上海的服务业水平较为发达,1990年服务业劳动生产效率为10,335.35元/人,1990年至2000年这10年间增长速度最快,2000年为88,789.08元/人,进入21世纪增速起初趋于平缓,之后稳步上升,2009年达到167,181.77元/人。

  2.服务业内部结构状况

  (1)产值结构。2009年,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内部结构开始呈现出优化的态势。从服务业的四大分类(本文所采用的服务业分类法主要依据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服务业四分法,即将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流通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2] )来看,长三角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对服务业总产值的贡献较高,为40.52%;其次是分配性服务业,为31.85%;消费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分别为6.61%和21.02%。从两省一市来看,上海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为49.39%,位于长三角前列,浙江省和江苏省分别为41.30%和34.52%(见图4)。

  (2)就业结构。2009年,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也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从服务业四大分类来看,社会性服务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长三角区域社会性服务业对就业人数吸纳的比例为48.36%,流通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分别为23.69%、21.88%和6.07%。从两省一市来看,江苏省社会性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强,为64.05%,浙江省和上海市分别为54.46%和28.21%。 上海市流通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占比在长三角两省一市中位于前列,分别为35.96%和26.57%;浙江省分别为16.82%和23.39%,江苏省分别为17.70%和15.72。浙江省、上海市和江苏省的消费性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为5.33%、9.26%和3.53%(见图5)。

   从各类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来看,1995年到2009年之间,服务业的就业结构实现了较大的调整。首先,流通服务业在服务业总体就业水平中的地位逐渐弱化,从1995年50.38%的就业比重下降至2009年的28.17%。其次,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的服务业总体就业水平提高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占比的增长幅度更大,从4.70%增长至21.88%,社会性服务业则从44.93%增长至49.95%(见图6)。[3]
  
  二、长三角区域流通服务业的总体状况
  
  上述分析可见,近年来长三角区域服务业迅速崛起。而流通服务业,又称分配性服务业,是为第一、二产业与最终消费者之间提供联系的服务业,是服务各个产业部门使其得以发展的链条和网络,是各类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通的主要形式。[4]流通服务业的特征是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本质上是一种连带性或追加性的服务,流通服务的需求和提供是在商品直接需求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5]

  从流通服务业产值比重来看,1995年至2009年间,长三角各省市均有下滑。浙江省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从61.05%降至34.52%,其中2000年至2005年间降幅最大,这与浙江省在此期间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提升较快有关。江苏省的流通服务业下降较小,从48.77%降至41.69%。之后也同样出现稳步发展的态势。上海市的流通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于苏浙两省,从44.53%降至28.54%(见图7)。
 
   从流通服务业就业比重来看,1995年至2000年间,长三角三省市的流通服务业就业比重处于下降阶段。1995年~2009年浙江省从50.75%降至23.50%,江苏省从50.74%降至21.29%。上海出现了先降后升的态势,2005年为上海市流通服务业就业比重的转折点,2009年为50.93%(见图8)。
  由于在流通服务业中,“物流”和“商流”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基本内容,其对应的现代物流业(物流)和批发零售业(商流)占据着流通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所以下文就以现代物流业和批发零售业作为重点行业对长三角区域的流通服务业进行深入研究

  1.现代物流业

  当今世界正呈现出生产国际化、贸易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物流服务已成为促进国际及(区域)贸易的必要条件。社会化大生产必然会引起国际(区域)分工,任何地区都不可能包揽一切生产活动,这就需要地区间的分工协作。现代物流业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现代服务产业。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地区间贸易范围逐渐扩大,物流业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见表2)。

   2002年至2008年这6年间①,长三角区域16市的物流业产值在服务业产值中的占比均呈现出下降态势,这与前文中得出流通服务业产值占比降低的结论相对应。但现代物流业自身实现了较明显的发展,总的来看,长三角区域物流业产值平均增长率为61.98%,其中舟山的增长率最高,达340.93%;另外增长率在平均值以上的城市有上海(101.14 %)、南京(106.96%)、无锡(78.26%)、常州(66.29%)、泰州(100.29%)和嘉兴(91.78%)。

  下文用区位商来分析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区位商的计算方法为:某市物流业增加值在长三角区域的比重与该市服务业增加值在长三角区域比重之比。[6]图9和图10分别为2002年和2008年长三角16市物流业区位商分布,图中颜色越深表明物流业区位商越高,产业集聚程度越明显。

   2002年区位商大于1.4的城市有泰州、湖州和台州;区位商处于第二层级1.2~1.4的城市为扬州、镇江和舟山;第三层级区位商为1~1.2的城市有常州、杭州和宁波;第四层级区位商为0.9~1的城市有南京、南通、苏州和嘉兴;上海的区位商为0.86,处在第五层级;无锡和绍兴的区位商则为最低水平。2002年至2008年间,长三角16市物流业区位商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舟山、泰州、上海和南京增长较为明显,而苏州、杭州和台州的区位商略为下降。2008年,区位商较高的城市为舟山和泰州;第二层级的城市为南京、湖州和镇江;第三层级的城市为扬州、常州、上海、嘉兴、宁波和台州;无锡处于第五层级;南通、苏州、杭州和绍兴则处于长三角最低水平。比较2002年和2008年长三角16市物流业增加值的区位商,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集聚态势,将这些城市集聚态势在长三角地图中表现出来(见图11),集聚路径大致为5条:
   扬州→南京;
   南通→上海;
   苏州→上海;
   杭州→嘉兴→上海;
   台州→宁波→舟山。
   南京、上海和舟山3城市物流业集聚态势明显。

   2.批发和零售业

  对于一个区域的全部经济活动来说,贸易活动,尤其是区域内的批发和零售交易,是这个区域与外部世界最主要的“连接器”之一。通过对批发零售业的增加值数据进行分析,2002年~2008年间长三角各个城市批发零售业区位商之间的偏离程度逐渐拉大。2002年区位商最高的城市是无锡,数值为1.51;最低的城市是上海,数值为0.80;2008年区位商最高值为1.58,仍为无锡;最低值为0.65,该城市为舟山。从各城市的区位商变化来看,出现上涨态势的城市有南京、无锡、常州、镇江、绍兴和台州,其中涨势较为明显的为南京和镇江;其余城市的区位商均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其中泰州、湖州和舟山的下降值均在0.3以上。从区位商的分布来看,2008年长三角16个城市可划归3个组别:第一组包括7个城市,分别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和台州,区位商在1.10以上,这些城市有相对较强的贸易职能;第二组包括4个城市,分别为杭州、宁波、嘉兴和绍兴,区位商在0.90至1.10之间;第三组包括5个城市,分别是上海(这与上海的优势在于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扬州、泰州、湖州和舟山,区位商在0.90以下,这些城市的贸易职能相对较弱。从增加值的区位商来看,长三角区域的批发零售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转移趋势,路径从泰州、湖州和舟山向南京和镇江转移(见表3)。
  
   四、结 语
  
  长三角区域服务业持续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近年来,流通服务业在长三角区域服务业中的总体占比出现了下降趋势。但作为流通服务业的重点行业,现代物流业和批发零售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其中,现代物流业产值平均增长率为45.78%,并呈现出5条集聚路径,其中南京、上海和舟山3城市集聚态势明显;批发零售业方面,长三角区域贸易职能最强的城市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和台州,且批发零售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转移态势,路径从泰州、湖州和舟山向南京和镇江转移。
  
  [注释]
  ①由于长三角区域物流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数据目前全部更新到2008年,故本文数据更新到2008年。
  
  [参考文献]
  [1]上海统计年鉴2010[Z].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张祥建. 2009年上海城市经济与管理发展报告 [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3]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Z].
  [4] 方远平,闫小培.大都市服务业区位理论与实证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5] 江小涓,裴长洪.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6] 芮明杰. 产业经济学[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击更多何骏的文章 文章录入:wxj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中国与欧美流通发展比较及启示
  • 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 我国流通产业成长路径研究
  • 农村零售商信息共享的实现方式
  • 浅析中小零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问题与对策
  • 扩大内需与我国流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 中心城市服务业与城市化相关分析
  •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 分工理论视角下商业集聚与零售业态多样性研
  • 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 中国商业经济理论研究的中流砥柱
  • 零售商品牌资产管理:结构、模式与路径分析
  • 普通文章大型连锁超市促销策略研究
    普通文章第五代便利店体系呼之欲出
    普通文章中日超市通道费盈利模式发展差异研究
    普通文章餐饮服务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探讨
    普通文章世界著名酒店集团管理模式探析
    普通文章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普通文章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
    普通文章浅析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
    推荐文章“黄金十年”结束 家电大卖场战略转型
    推荐文章身负扩内需重任 流通业发展迎来黄金契机
    推荐文章[图文]传星晨急便拖欠2000万倒闭 加盟模
    推荐文章西安供货商自述:超市坐地敛财变商霸
    推荐文章李宁深陷高层出走与高库存梦魇
    推荐文章快递业乱象调查:员工联手勾结 手机电脑
    推荐文章三大佬间的游戏:国美商城、当当密谋结
    推荐文章真功夫内斗再升级 蔡达标被指侵占公司3

    超市购物,要多留个

    全国百货单店销售排

    百货上市公司今年怎

    传星晨急便拖欠2000

    物流行业霸王条款被

    旅游业迎大发展 并购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