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零售业已进入到春秋战国时代,各种业态交相混战。无情的市场竞争使许多零售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然而,同样是混战,也有大部分企业走向成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范围内的商贸大融合成为必然,中国巨大的市场前景也日益受到外资企业的重视。外资的引入,使原本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事实证明,只有那些建立起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这时候,以积极的心态平静地思考,也许比什么都重要。
关键词:业态,营销环境,顾客服务,零售观念
一、零售业的演变历程
零售企业指专门从事生活消费品的采购,而后将它连同一定的服务向最终消费者出售的盈利性组织。[1]众多周知,它是首先在西方社会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总体来说共经历了四次大的革命,即百货商店、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和无店铺销售。这种业态的演进不是偶然的和无根据的,而是零售企业顺应社会化大生产和人民物质文化需要而产生的。[2]如百货商店的出现是适应了西方工业革命大量生产、销售和城市化进程的要求而产生的;连锁超市则是城市空洞化、居住郊区化的必然反映;而无店铺销售则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延伸。应该说,零售企业的每次创新都相应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要求,更好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从零售业的发展来看,商业零售业态主要受到消费需求和工业生产两股力量的制约。顺应这种变化,我国的零售类型也由传统的按业种划分转变为按业态划分,即由过去的“我卖什么,你买什么”变为“你买什么,我卖什么”以及“如何让你更好地买和卖的更好”。这是一种现代营销思维。
然而,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出现了零售业态的不断创新和渗透,使得业态间的界限日益模糊,零售业经营者只看到业态的形式,看不到业态的内在特点,直接造成了业态的混战。
二、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格局
我们看一下国内零售行业营业状况,“2003年,在前30强中,外国合资的零售巨头家乐福、沃尔玛中国有限公司、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好又多分别排在第六、十八、二十、二十四位,其他均为国内零售业,从店面数量到营业额都比国外资本强劲。但有份来自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报告宣称:2003年大润发、好又多、家乐福、欧尚、万客隆、麦德龙等42家外资企业的1700多个门店,从商品销售增长速度来看,外资零售企业明显快于内资企业。在所统计的超市企业中,占88.5%的内资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9.6%,而42家外资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3%。从销售所占份额看,外资企业销售额合计占所统计企业销售总额的28.3%,内资企业占71.67%;与2002年相比,外资零售企业所占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而内资企业所占比重同比下降了1.1个百分点;在外资零售企业中,欧洲企业的门店数只占0.31%,但其销售额合计占总额的6.95%。内资零售企业中上海企业的门店数占总数的39.3%,其销售额只占33.6%。”[3]
从上述分析看,我们绝对不应该有盲目自大的心态。国内资本和国外的巨头的较量才刚刚开始。2004年12月11日是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日子,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在商务部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管理办法》已经上报国务院,这意味着逐渐取消了对外资零售企业的政策性限制,这使得它们在国内的扩张势头加快了。外资商业企业会进一步加快扩张步伐并逐步构筑全国经营销售网络体系,他们还发展竞争力强、杀伤力大的新型业态,进一步创新业态,采购和集中配送中心将加快建设步伐。外商独资商业企业将会有所增加,并且还会出现外资并购中国本土商业企业的趋势。随着销售网络的发展和完善,对生产商的控制也会进一步增强。摆在中国零售业面前的课题越来越重。[3]
三、现阶段零售业面临的问题
(一)人才变动隐患
现在商业的竞争,最主要的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市场。外商进入中国市场初期,不断从中国的零售企业中吸引管理人才。人才的竞争和流失终将使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受到严重影响。加入WTO后,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企业的业务拓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由于它们在人才竞争中更具优势,将导致本土企业的人才流失的进一步加剧。一时间,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健全人才机制成了企业的瓶颈。
(二)商品及其价格
百货店经营的产品不再享有品牌独立性,制造商的品牌在专业店和折扣店都可以买到。传统的百货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不再。机制以及运营成本的不占优势必然引起价格的劣势。价格是一把双刃剑,针对消费者,可以使零售企业实现理想的市场占有率;针对竞争对手,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短期的价格争夺也许能剌激零售业的发展、提高商场的销量、让消费者获得实惠,但从长远来看,无节制的价格战会破坏正常的市场规则,培育出畸形的商业市场。而许多百货商场恰恰把价格作为发展的救命稻草,天天进行价格战,而不去考虑企业的形象或其他有效的促销方式。
(三)传统百货业集体走进“微利时代”
“百货业的高额利润时代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其他零售业的进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利润增长看,1999年全国286家大商场利润同比下降16.93%;从销售额增长速度看,1999年中国零售业50强增长最慢的10家企业中,有9家是大型百货店,均为负增长;2000年全国零售企业50强的企业中,销售增长幅度超过50%的有5家,全部是超市公司,而负增长的10家零售企业中,有9家是百货公司。”[4]
(四)运营及管理成本
传统百货的经营已发展成了一定的弊端,明显的是运营及管理的成本过大。零售业的效益与管理成正比,只有相应的管理才能撑起相应的规模量。建立资金流、人员流、信息流、顾客流的闭环管理系统成为形势所需。
四、零售业的明天会怎样?
(一)政策环境方面
国家相关部门已经着力建设法律法规体系、现代市场体系、流通组织体系、市场监控体系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对这方面的立法,有部分法律将会在今年出台。培育大集团,保护中小企业,促进各种规模企业的发展,将加强政府对商业领域的宏观调控。
(二)外资竞争白热化
从单店到连锁,从中方控股到外方控股,从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中西部,跨国连锁公司在中国的扩张将进一步增大,他们已经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布局,为大规模布点做准备。
(三)连锁商业开始超常规扩张
规模效应的辐射力任何一个连锁商业都不会放弃。随着资本、人力资源、利润的吸引,会引起部分零售企业进行扩展。相信连锁企业尤其是连锁超市企业将进行更大的资产和资源整合。
小结
中国零售业的现状是好的,但随着外资的投资,本土零售企业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外资、先进管理经营机制的引进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构成了零售业的发展大环境。我们应该怎样面对?逃避还是迎接挑战?都是值得零售从业者认真思考的。
参考文献:
[1] 刘春梅,等.当代经济 [J]. 当代经济,2005;(04).
[2] 黄志勇,中国自动售货业发展研究 [D]. [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2.
[3] 陈高宏.六成大型外资零售企业亏损运行 [N]. 中国商报,2004-10-21.
[4] 苏水良.福州百货业微利时代的艰难求存 [N]. 中国改革报,2005-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