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服务业增加值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相对较低,与我国社会所处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阶段不相适应。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一直徘徊在43%左右,上升速度缓慢,这种现象有悖于产业升级的一般经济规律,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提速时期的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也不对应。如何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国服务业加快发展,是未来较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关键词:服务业;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尽管我国服务业总体规模逐渐扩大,现代服务业对整个服务业发展的带动作用逐渐增大,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国外相比,尤其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对较低,与我国社会所处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一直徘徊在43%左右,上升速度缓慢,这种现象有悖于产业升级的一般经济规律,与我国T业化和城市化提速时期的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也不吻合。如何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国服务业加快发展,不断强化服务业对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带动作用,是未来较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一)服务业总体规模有所扩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服务业发展更加迅速。2009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已经达到14.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4%。我国服务业多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00-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6%,分别高于同期GDP、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幅1.3和1.2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传统服务业在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比重不断降低。2000~2009年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分别为15.1%和14.2%,低于同期服务业增幅0.9和1.8个百分点,占服务业的比重比2000年分别下降了1.5和0.7个百分点。而代表现代服务业的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发展较快,比重不断上升。2000~2009年金融保险业年平均增长17.7%,高于同期服务业增幅1.7个百分点,占服务业比重比2000年上升了1.4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年平均增长18.2%,高于同期服务业增幅2.2个百分点,占服务业比重比2000年上升了1.9个百分点。其他行业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文化及体育娱乐业所占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服务业内部结构逐步改善。
(三)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
服务业具有门类广、领域宽、劳动密集度高的显著特点,并且具有门槛低、风险小的行业优势,在增加就业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近些年来更成为吸收二产转移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2009年全社会从业人员比2000年增加了5 910万人,增长了8.2%;其中,第一产业减少了6 335万人,下降了17.6%,第二产业增加了5 465万人,增长了13.7%;服务业增加了6 780万人,增加了34.2%。服务业已成为缓解就业压力、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
二、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
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其比重大小决定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世界经济已经步人了“服务经济”时代。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服务业所占比重已经超过60%。其中,部分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已经超过70%,少数国家甚至达到80%以上。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不同同家或地区之间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2009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4%,与世界平均水平69%和发达国家72%的平均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即使与中低收入国家59%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也很大。
(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减弱
近年来,随着服务业总量的不断扩张,服务业对GDP的拉动作用理应增强,但实际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逐渐减弱。2009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2.9%,比2008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比2005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五年间服务业增加值贡献率下降,2009年为最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下滑,2009年服务业仅拉动GDP上升3.9个百分点,比2008年和2005年分别下降了0.4和1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发展存在区域性差异
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带来了服务业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问题。服务业的发展在城乡之间,东部沿海地区与中部、西部地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2009年,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超过9 000亿元,占当地GDP的比重高达75.5%,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经济相对发达的上海、广东等地服务业增加值规模较大,广东省达1.8万亿元,上海、广东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9.4%和45.7%,明显高于全国43.4%的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中部省份如湖南,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为5 402.8亿元,占本地GDP的比重为41.9%,比全国当年的平均水平略低。
(四)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不高
新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外制造业大量转移至我国,但与制造业相关的、附加值较高的技术研发、市场销售、工艺设计等服务业行业仍然保留在国外。近年来,我围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2009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900.3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占据半壁江山,实际利用外资为467.7亿美元,占全部外资的51.9%。而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吸收外资的能力较弱,仅占全部外资引进额度的11.7%。
三、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因素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有关理论对服务业影响因素进行细化,构建服务业增长线性回归模型。利用1995-2009年统计数据为样本,通过对方程应用Eviews5.0进行回归测算,找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因素。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该方程的R2=0.99,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99.96,说明模型通过了相关检验。从计量模型的分析结果来看,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经济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化水平低。从计算结果看,城市化水平对服务业增长的影响是正相关,影响最为显著。但实际上由于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进程缓慢却抑制了服务业发展。2009年城市化率的世界平均水平为49.9%,我国的城市化率只有4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我国1995-2009年的城市化水平年增长率只有3.4%,而服务业的年增长率为15.4%,城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服务业的增长,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2.社会固定资产服务业投资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最低。二者虽然是正相关关系,但社会固定资产服务业投资对服务业的贡献率却不足。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针对第二产业,对服务业的投入较少,虽然近些年来有所增加,但比重仍大大低于第二产业。而且,针对服务业投资仍然以国有投资为主。2008年我国城镇服务业投资中,国有投资所占比重为49.4%。
3.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低。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与服务业增长是正向相关,但由于比重较低,发展缓慢,没有起到促进的作用。在国外服务业内部结构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较大,主要工业国达50%以上。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仅占28%左右。我国的生产性服务比重长期低于消费性服务所占比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社会化程度和专业化分工程度都比较低,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也制约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4.第二产业对服务业抑制作用明显。第二产业增加值与服务业增长是负相关关系,抑制作用明显。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第二产业发展较快。我国的高投资率有利于拉动第二产业增长和促进工业比重提高。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发达国家促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或生产环节大量向中国转移,从而加速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传统制造业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目前,我国工业化仍处于中期阶段,整体工业化水平落后,表现在传统制造业和制造业中的加工装配环节所占比重偏大,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弱,导致与其相关的服务业(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增长较慢,制约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5.消费需求不足。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偏低,对服务的消费需求有限。长期以来消费率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最终消费率为48.6%,比1995年下降了8.9个百分点。消费率持续走低,表明城乡居民对消费的需求潜能明显不足,拉力不强,直接制约与城乡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的发展。
(二)制度或政策性因素
1.市场化程度低,行政垄断较多。一是部分服务领域存在行政性垄断、市场准入壁垒等问题。服务业中除居民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以外,金融、电信、铁路、航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行业市场准人限制严格。行政性垄断、市场准人条件较高等问题制约服务业供给的增长,影响其竞争力的提升。二是服务业产品价格的市场决定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服务价格形成不科学、不合理,定价、调价过程中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我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乱收费现象严重,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金融、通讯、交通等服务行业仍然存在较多价格管制,不利于鼓励竞争,增加供给。三是对一些具有双重性质的服务行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我国有一部分服务业长期以来处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不分的状态。许多本可以产业化经营、商业化运作的服务领域,却被当做公益性、福利性的社会事业来办,如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市政服务等行业。
2.现行服务业税负过高,重复征税现象严重。一是税负过高。服务业实行的是营业税,而且是对全部营业额征税,不像制造业只征收增值税。据专家测算,增值税虽然为17%和13%的税率,但因为允许抵扣进项税,所以增值税的实际税负大概4%,而营业税的税负5%,实际上税负比增值税还要高。分工越细,营业税负越重,不利于服务业专业化分工。二是存在重复征税现象。货物生产需要消耗劳务和其他货物,劳务提供也需要消耗货物和其他劳务,因此,货物销售和劳务提供实际都存在重复征税。服务业的重复征税,导致工业部门倾向于内部提供所需服务,从而限制服务外包的发展。
四、促进我国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对策
(一)突破体制性障碍,推进服务业市场化进程
一是消除体制性障碍,实行公开、透明的管理政策。加快铁路、民航、金融保险等行业的体制改革,放松教育、医疗、中介服务等行业的进入管制,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有序进入这些服务领域,逐步扩大服务企业经营范围,形成多种经济成分企业竞争的格局。二是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服务业资源优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加强区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服务业资源整合,发挥组合优势,深化分工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建立健全服务业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规范服务业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提高城市化水平,提供服务业发展的载体
服务产品具有生产和消费同时性的特点,要求发展服务业必须在一定区域内具备一定的人口规模。只有人口相对集中到一定程度时,服务业才能形成有效率、有效益的供给而得到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市化进程。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进而带动房地产业、公共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二是促进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人口的进一步集聚,带动服务需求的增长。 (三)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增强服务业后续发展动力
一是应充分发挥国家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引导资金,引导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二是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各类服务企业资质认定标准和程序,降低服务行业进入门槛,打破行业垄断,让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尽快进入。三是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充分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适时调整战略,拓展各种渠道承接服务业的国际转移。挖掘服务业吸引外资的有效途径,增强吸引外资的能力。
(四)加快人才培养,提供服务业发展的智力支撑
一是要加强企业岗位职业培训和大专院校的专业培养,逐步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二是要广开渠道,吸引各方面人才。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和聘用海外的优秀人才,特别是熟悉国际惯例、擅长国际交往的金融、保险、法律、中介、贸易、科研等专业人才,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智力资源。
(五)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一是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实施税收优惠、放宽市场准人、加大投资力度和规范行业管理等措施,为服务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发展。积极围绕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培育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形成二者之间良性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