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城市化进程加快、服务业蓬勃发展和消费者行为习惯不断演进的背景下,城市新型商圈的构建再度引起人们关注。本文从商圈功能定位的重要性入手,阐述商圈定位的影响因素和逻辑路径,从产业联动角度出发,探讨商圈建设与相关服务业发展的互促关系,并以重庆市观音桥商圈为例提出从功能定位到产业选择再到空间布局的商圈建设思路,旨在为政府部门进行商圈规划、业态选择和服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照。 关键词:城市商圈 功能定位 产业联动 空间布局
引言
城市商圈的形成是现代文明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区域经济的新发展,现代商圈的发展对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越发显现。商圈作为新型城市经济的重要载体,发挥聚集经济的作用,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丰富城市休闲文化生活、方便城镇居民日常生活,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途径。城市商圈的巩固和完善,必将促进一个城市、地区乃至国家商业、旅游、文化、地产等事业的全面发展。城市商圈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它往往受到经济、环境、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型城市商圈的建设面对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对城市空间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城市商圈的建设必须遵循规划先行、明确定位、产业联动、合理布局的思路,确保最大程度地发挥商圈繁荣促进城市建设和城市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作用。
结合商圈特色明确功能定位
特色商圈是城市经济功能细分的结果,从动态的角度讲,商圈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产业或者城市功能要素在特定的城市空间集聚的过程。科学合理的商圈定位是商圈持续、稳定发展和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前提,也是增强商圈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商圈辐射力,提高商圈对城市服务业发展贡献力进而提高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保障。
(一)商圈功能定位的影响因素
商圈的功能定位取决于商圈的环境基础和资源基础。因此必须在环境分析、态势分析和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对商圈功能进行合理的定位。
1.环境分析。从商圈区域位置、交通条件、人口分布、消费需求、商业集聚程度、土地资源、已有业态分布的基本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对环境优势的利用和对环境劣势的改善,实现商圈发展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
2.态势分析。通过横向、纵向对比研究,准确定位商圈发展水平和基本态势,在商圈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有效克服短板效应。
3.资源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和实证分析,对商圈现有商业服务业资源做出客观评价,充分发挥存量资源的潜力,强化流量扩张的改进力。
(二)重庆观音桥商圈功能定位
重庆观音桥商圈功能定位遵循图1所示的研究路径,得出“都市活力中心”的主题定位和“时尚消费、财富基地、国际街区、文娱天堂、不夜之城”五大定位内涵,在此基础上赋予整个商圈“时尚商业、现代商务、餐饮酒店、休闲娱乐、公共服务、商务居住”六大功能。
围绕功能定位形成产业联动
作为第三产业聚集的增长极核,商圈的产业效应直接表现为与相关服务业的有效衔接,此处仍以观音桥商圈为例,探讨结合商圈功能对接相关产业,以产业发展凸显商圈功能,以商圈成长带动产业持续发展的互动机制。
(一)结合商圈功能制定产业发展战略
如表1所示,根据观音桥商圈的六大子功能对应产业,将观音桥商圈的核心支柱产业确定为零售业、住宿服务业、餐饮服务业、娱乐休闲业、商务服务业和现代文化产业(见表2),形成多业态协调发展的良性态势。
(二)商圈内的业态融合
目前,在各大商业中心的发展中,零售性业态与娱乐性业态配合综合性服务集成式发展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首先,业态融合是传统商圈保持活力的必然选择。随着居住地逐渐向老城区外围分散,便民服务业开始向郊区居住组团转移,原有的商业中心面临同质化竞争困境,配套购物和休闲娱乐设施场所的出现再度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维持了市区的活力,基于娱乐、餐饮和购物活动的夜晚经济也得到充分开发。其次,业态融合是现代零售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网络零售等新兴零售方式对传统零售业态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而第四次零售革命中的主力业态—购物中心也已经发展成熟,当前情况下亟需通过零售与休闲娱乐的结合来保持零售业态的竞争优势。因此,业态融合是商圈为适应消费需求和外部环境变化而进行的功能调整。休闲和购物复合型商圈能够把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集中在一处,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从而构建城市中心型消费空间。成熟的商圈内部功能结构可以用图2表示,充分体现了不同产业在商圈内的融合性发展。
基于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谋划空间布局
商圈内不同业态的空间布局需充分考虑商圈功能、产业发展等多层次关系,才能够实现功能配套,形成合力,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商圈建设的整体效应。
(一)商圈布局理念
1.生态城市理念。商圈建设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合理配置资源,保证商圈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商圈建设符合生态规律,保障充足的绿地面积,完整的基础设施,在涉及到滨河、滨江景观服务业建设时,实施有效的自然保护。
2.紧凑城市理念。商圈建设必须在有效节约用地和合理城市功能之间寻找平衡点,因此要坚持“紧凑型”规划理念和建设方针,强调功能上的紧凑,不同功能的空间融合。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建设以步行非机动车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为主体的区域交通体系,实现城市形态的紧凑。
3.新城市主义理念。商圈发展要借鉴新城市主义理念,前瞻性地考虑郊区化、城市空间拓展和中心城区活力等问题,强调社区的紧凑性和公共空间的重要性。以公共交通节点为中心结合商业、办公、住宅等综合用途进行集约型开发,合理利用轨道交通节点,设置商业区、商务办公区以及文化体娱乐设施。
4.健康城市理念。商圈应成为健康城市的核心。商圈内部应当分区域提供多种类型的购物、娱乐休闲场所和空间,同时要构建覆盖整个商圈的人性化设施、设备与服务体系。
(二)观音桥商圈空间布局
承续商圈现有优势产业,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和发挥观音桥商圈的地理位置优势和滨江资源,遵循“时尚消费、财富基地、国际街区、文娱天堂、不夜之城”的发展定位,凸显零售、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支柱产业的强势支撑作用,观音桥商圈将形成时尚潮流中心区、国际商贸总部区、都市生活体验区、浪漫休闲文娱区、魅力滨江风情区五大主题功能区(见表3)。
现代商圈发展长效机制
商圈是经济社会多种因素发展的产物,它既受市场力量推动,也借助行政力量形成。为保障商圈在科学的定位下健康发展,商圈内外产业协调运行,需要运用综合杠杆构筑商圈发展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强对商圈发展的规划与考核。经济大发展、城市大建设的背景下,规划先行指导商圈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在规划之外,应当强调对商圈绩效的监测、考核与补缺措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商圈建设必须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才能形成商圈发展、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其次,解决商圈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现代商圈发展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持,然而伴随商圈成长、网点集聚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却构成商圈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在商圈建设过程中,要着重考虑商圈发展与交通体系的协调,有效利用轨道交通节点,完善商圈立体交通格局,避免给商圈交通带来过大压力,既要注重提高网点层次性和聚集度以满足购物的针对性和便利性,又要通过网点合理布局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点过大过密而抵消交通设计效益。最后,完善商圈发展政策手段。将商圈建设和发展融入到全区、全市发展的大局,创新管理体制,争取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扶持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商圈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先庆.现代城市商业聚集与商圈的发育成长—以广州大道北商圈为例.中国流通经济,2009(6) 2.洪涛.现代商圈及其动态发展—兼论北京南城商圈及其定位.商业时代(理论版),2002(12) 3.胡新,赵颖.城市副中心商圈定位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