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流通产业,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对经济水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聚类分析中的相似系数来研究我国流通产业地区结构的均衡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到以下结论:首先,三大地区利润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均衡性比较高,但有下降的趋势,逐渐趋于失衡;其次,三大地区销售结构与利润结构出现先上升后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在利润与资产向量差、利润与销售向量差方面,中西部地区效益明显好于东部地区。
关键词:流通产业 相似系数 资产利润率
引言:以批发、零售产业为主要内容的狭义流通产业(简称“流通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批发零售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一般保持在12%-14%之间,美国占22%,日本占21%,我国也在7%-9%之间(黄国雄,2005)。1979-2009年,流通业增加值则从200.9亿元增加到28984.5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增长了约26倍,占GDP比重最高曾达9.9%,与第三产业其他行业相比,流通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一直是最高,始终保持在20%左右(杨波、王章留,2011)。由以上文献可以看出,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状况和规模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消费水平。
流通业现代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市场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一是流通业竞争力的提高对GDP的贡献加大;二是现代流通
业竞争力的提高可以有力地促进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三是流通业竞争力的提高可以拉动消费的增长;四是流通业竞争力的发
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我国流通业的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还远远低于国际水平。从国内看,东部地区城市流通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根据极限理论,不同区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同一区域内的发展也可能并不均衡。因此探究我国地区
流通产业发展的均衡性,对于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对整个社会资
源配置与结构调整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的资产额、销售额、利润额为研究数
据,运用聚类分析中的相似系数来研究地区流通产业的均衡性。由于数据收集的局限性,本文流通产业数据均是指限额以上
批发和零售企业的数据,东、中、西部各变量数值均是由各对应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加总所得。
流通产业地区整体结构均衡性研究
(一)流通产业地区结构标准构建
根据最大效用定律,本文主要对我国流通产业地区资产结构与利润结构发展的均衡性进行评价,提出采用地区资产结构
与利润结构相似程度作为结构评价标准,即相似系数标准,资产结构与利润结构的相似系数越趋近于“1”,说明地区结构
越均衡,地区结构也越好。
所谓相似系数法,它来源于聚类分析,在聚类分析中不仅需要将样品进行分类,还需要将变量进行分类,因此经常使用
相似系数工具,其一般定义如下:
设V是变量的集,c是V×V到[1×1]的实函数,若满足Cxy=±1x=ay,a≠0 是一个常数;x,y∈V,I Cxy I≤1;x,y∈V
,I Cxy I=Cyx;则称Cxy为变量x与y的相似系数。
Cxy越接近1,x与y的关系越密切,其相似度也越大。最常用的相似系数是夹角余弦:设指标变量Ii和Ij的n次观测值所
构成的n维向量分别为xi=(x1i,x2i,x3i,…,xni)T和xj=(x1j,x2j,x3j,…,xnj)T,则定义变量Ii和Ij的相似系
数为:
本文的相似系数评价法就是依据此定理构造结构向量,然后求得各地区资产结构与利润结构向量之间夹角余弦值—相似
系数,然后通过观测相似系数的大小来评价地区结构发展的均衡性,相似系数越接近“1”说明地区发展越均衡,即结构为
优,反之为结构失衡。
假设GMi为第i地区资产;LYi为第i地区利润;SRi为第i地区销售,i=1、2、3(1代表东部地区,2代表中部地区,3代表
西部地区)。并且,资产结构向量={GM1,GM2,GM3};销售结构向量= {SR1,SR2,SR3};利润结构向量={LY1,LY2,LY3}
。
资产结构与销售结构相似系数C(GS)t= cos(,)t,t为时间(该相似系数描述资产结构与销售结构的均衡状况);资产结构与利润结构相似系数C(GL)
t=cos(,)t,t为时间(该系数描述资产结构与利润结构的均衡状况);销售结构与利润结构相似系数C (SL)t=cos(,
)t,t为时间(该系数描述销售结构与利润结构的均衡状况)。
由表1可知,2007年流通产业地区结构向量为:
={38312,7032,5163}
={100547,18249,13955}
={4504,535,591}
2008年流通产业地区结构向量为:
={58073,9861,7185}
={344653,29600,18866}
={4058,1031,692}
2009年流通产业地区结构向量为:
={96384,16893,12348}
={445190,47849,32821}
={3754,888,816}
(二)利润与资产的均衡性分析
利润与资产的均衡性是地区结构优化的标准,根据上述研究,可求出我国流通产业地区资产结构与利润结构相似系数为
:
C(GL)2007=(,)2007=0.9980
C(GL)2008=(,)2008=0.9959
C(GL)2009=(,)2009=0.9949
由此可知,2007年地区结构最优,随后,地区结构逐渐失衡。虽然资产结构与利润结构的相似系数逐年下降,但是下降
速度非常慢,2009年最低也达到0.9949,很接近于“1”,从整体上看,各地区间资产结构与利润结构比较均衡。
(三)利润与销售的均衡性分析
利润与销售的均衡性主要是对地区结构优化的一种辅助研究,它描述的是地区销售能否获得相应利润情况,反映地区销售
获利能力的差异。流通产业地区销售结构与利润结构的相似系数为:
C(SL)2007=(,)2007=0.9981
C(SL)2008=(,)2008=0.9810
C(SL)2009=(,)2009=0.9832
由上文可知,2007年销售结构与利润结构的相似系数非常接近于“1”,说明销售结构与利润结构逐渐相似,即趋于均
衡。虽然2008年有所下降,但2009年又开始上升。
流通产业地区个体均衡性研究
对流通产业地区个体均衡性研究是对整体均衡性研究的补充,主要包括利润与资产、利润与销售两个方面的均衡情况,
通过此项研究可以知道三大地区在以上两个方面的均衡性情况。
(一)构造占有率向量
1.资产占有向量。资产占有向量={东部地区资产比例,中部地区资产比例,西部地区资产比例},即:
2007={0.758548,0.139228,0.102224} 2008={0.773080,0.131272,0.095648}2009={0.767236,0.134472, 0.098292}
2.销售占有率向量。销售占有率向量={东部地区销售比例,中部地区销售比例,西部地区销售比例},即:
2007={0.757410,0.137468,0.105122} 2008={0.876714,0.075295,0.047991} 2009={0.846594,0.090992, 0.062414}
3.利润占有率向量。利润占有率向量={东部地区利润比例,中部地区利润比例,西部地区利润比例},即:
2007={0.800000,0.095027,0.104973}
2008={0.701955,0.178343,0.119702} 2009={0.687798,0.162697,0.149505}
(二)利润与资产向量差
流通产业地区利润与资产向量差反映的是流通产业各地区利润与资产之间的均衡状况,即相应资产能否获得相应利润的
情况,可以通过此项分析了解各地区流通产业对整体结构失衡的影响程度。2007-2009年三大地区流通产业利润与资产向量
差为:
2007={0.041452,-0.044201,0.002749} 2008={-0.071125,0.047071,0.024054}2009={-0.079438,0.028225,
0.051213}
由此可知,东部地区只在2007年获得了正向失衡,其它各年均是负向失衡;中部地区只有在2007年利润与资产向量差为
负数,其它各年均为正数;西部地区从2007-2009年利润与资产向量差一直是正向失衡,即西部地区获得超额利润。
(三)利润与销售向量差
利润与销售向量差(利润与销售向量差=利润占有率向量-销售占有率向量)用于研究各地区流通产业利润与销售的均衡
性情况,也反映各地区销售获利能力。2007-2009年三大地区流通产业利润与销售向量差为:
2007={0.042590,-0.042441,-0.000149} 2008={-0.174759,0.103048,0.071711} 2009={-0.158796,0.071705,
0.087091}
由此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从2006年的-5.68%下降到2009年的-15.88%。中部地区从2006年的3.96%上升到2009年的7.17%
。西部地区从2006年的1.72%上升到2009年的8.71%。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从流通业整体均衡性来看,首先,三大地区利润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均衡性比较
高,但有下降的趋势,逐渐趋于失衡;其次,三大地区销售结构与利润结构、销售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均衡性变化趋势很相近
,即先上升后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从流通业个体均衡性来看,在利润与资产向量差、利润与销售向量差方面,中西部地
区效益明显好于东部地区。
参考文献:
1.黄国雄.论流通业是基础产业[J].财贸经济,2005(4)
2.刘国光.推进流通改革,加快流通业从末端行业向先导性行业转化[J].商业经济研究,1999(1)
3.杨波,王章留.流通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化规律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
4.杨波.我国流通业的增长与变化—基于空间的视角[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3)
5.孙璐.零售业态结构与平均资产利润率相关性初探[J].商业时代,2005(20)
作者简介:
丁润健(1987-),男,山东青岛人,汉族,渤海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现代企业管理研究。
苏楠楠(1988-),女,辽宁阜新人,汉族,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研究。
杜林森(1985-),男,河南息县人,汉族,渤海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商贸企业管理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