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通环节多、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已经成为我国流通业的顽症。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要进行冷思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转型期,再加之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模式落后,现代物流起步晚、水平低,消费方式仍然比较传统,生产要素市场发育尚不完善。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成为影响我国流通效率与流通成本的主要原因。为更好地推动我国流通业发展,应从根本入手,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问题:一要坚决克服“重生产、轻流通”的意识,在国民经济中扎扎实实地确立流通产业的基础性与先导性地位;二要确立流通也是生产力的观点;三要狠下决心,让流通产业革自己的命;四要把流通融入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一盘棋中去运作,形成良性循环;五要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顶层设计。
关键词:流通业,成本,效率,冷思考
流通环节多、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已经成为我国流通业的顽症。如何解决,如何破冰,瓶颈在哪里,是吃药调理还是要动大手术,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理论界写了成千上万的文章,政府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文件,一直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所以,本人认为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要进行冷思考。
一
这个问题不仅是生产力问题,还涉及到生产关系问题,只有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本人认为,这个流通顽症的病根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
1.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转型期
2012年8月3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我国流通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网络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集中度偏低,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效率低、成本高问题日益突出。”这段话实际上解释了流通效率低、成本高的因果关系,即生产力发展阶段与宏观经济环境。自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要实现三大转变:一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三是从单纯追求速度、数量向科学发展、提高经济质量转变。这三大转变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完成。我国流通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本人认为,这一评价十分正确,说明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粗放型既有流通生产力的问题,也有流通生产关系的问题,也就是说,既有现代化水平的制约,更有体制性的约束,其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效率低,成本高。
2.落后的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模式
讲流通不去研究生产是本末倒置。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是流通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归宿,生产决定着流通的内容、规模和方式;流通是生产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两者互相制约,互相决定,互为媒介,是矛盾的统一体。
回顾制造业发展的历史,在17世纪至19世纪30年代,是少品种、单件、小批量生产模式;进入20世纪以来,出现了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模式;到了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日本的精益生产模式,即将企业生产流程与市场需求有效整合,大大节约了物资、人力和时间成本;到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美国的敏捷制造模式,即在不断变化、不可预测的环境中,高效、低耗、迅速地完成任务,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通过快速配置各种资源(信息、物资、资金、管理、人员、技术),以有效和协调的方式响应客户需求,实现制造过程的敏捷性。随着制造业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模式的变革,物流业也从传统物流,经过实物配送物流与一体化物流,发展到了供应链管理阶段。建国以来,我国工业生产曾是一种小农经济的“大而全、小而全”商业运作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的改变,但落后的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模式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结果导致物流实物配送阶段还没有完成,批发体系不完善,不规范,流通环节多,成本高,这是由生产决定的,所以首要的任务是改变工业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模式。
讲到农产品流通,与农业生产方式有关,我国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这种小生产方式要与大市场接轨,减少流通环节是相当困难的,其带来的必然是高成本与低效率。
3.现代物流起步晚,水平低
物流费用高、效率低是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的主要原因。美国物流咨询公司的研究发现,一个企业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第三方物流代替自营物流,借助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应和营运特点,可节约成本5%;如果利用第三方物流的网络优势进行资源整合,部分改进原有的物流流程,可节约成本5%~10%;如果通过第三方物流,根据需要对物流流程进行重组,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延伸至企业整个供应链,可实现10%~20%的成本节约。这一点之所以在中国难以实现,一是物流企业并没有完全融合到制造企业中去,物流企业功能单一,物流成本降不下来;二是没有形成综合运输体系,多式联运水平低;三是物流装备落后,货物损耗大,特别是农产品物流损耗更大;四是物流企业集中度低,散、小、差现象十分严重。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率一直徘徊在18%左右。是政府不重视吗?不是,中国物流业的政府推动是全世界出名的,已经超过日本;是公路运输的乱收费乱罚款吗?不是,那不是导致物流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油价上涨推动的吗?不是,油价上涨是全球性的;是人力成本上升过快导致的吗?不是,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比我国高出好几倍。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本人认为,根本原因有两条: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经营模式没有根本改变,仍然依靠拼物力、人力、财力,而不是依靠科技力发展经济;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极不合理,服务业欠发达,比例过低。
我们常讲,中国创造了全世界9%的GDP,却消耗了全世界40%的煤,46%的钢材,50%的水泥,10%的石油天然气,物流成本能不高吗!我们常讲,中国的运输方式各自为政,空载率高,库存商品不仅数量大且周转速度慢,物流成本能不高吗!
美国1980~1999年的20年间,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从16.5%下降到了9.9%。其原因主要是美国的服务经济在这20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主要地位。我国如果不调整经济结构,如果不加快服务业的发展,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率很难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4.传统的消费方式
流通是生产与消费的中介,连接着生产与消费这两头,生产方式影响着流通的方式、效率与成本,生产性与生活性消费方式直接影响着流通的速度、方式与成本。
拿生产性消费来讲,我国不论是建设项目还是生产单位,由于库存量过大,周转慢,必然会抬高流通费用,增加流通成本。戴尔电脑没有订单不采购,采购后生产资料与零部件的在库时间最多不超过三天;再拿生活性消费来讲,随着城市居民消费多元化、个性化趋势的日益增强,导致了进货的小批量、多批次,而我们在商流、物流、信息流中并未形成社会化、专业化流程,影响了流通的效率,推高了流通的成本。
5.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
商品市场推动着其他要素市场的发展。同样,要素市场的发展也影响着商品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人力资源市场、金融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等。劳动力成本的波动会直接影响流通成本的波动,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同样会影响流通效率的高低。商品交易中的支付方式、货币流通量的增减,也会影响流通的效率与成本。信息化会直接影响流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而流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流通效率与成本。技术市场也是一样,既然流通是生产力,就不可能离开科技,流通科技含量的高低、现代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流通的效率与成本。
二
前述五个方面合在一起成为影响流通效率与流通成本的主要因素,怎么办呢?《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支持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二十条意见,是一个打组合拳、综合治理的方案,对流通业进行了新的定性、定位、定标,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不仅对当前流通业的发展,而且对今后流通业的发展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本人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认识问题。
1.坚决克服“重生产、轻流通”的意识
要在国民经济中扎扎实实地确立流通产业的基础性与先导性地位。
2.确立流通也是生产力的观点
生产创造价值,流通同样创造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处于产业链的末端,流通处于产业链的高端,从某种意义上说,流通过程创造的价值更高。这一问题从理论到实践还没有研究透,导致国民经济中出现一些问题时,经常拿流通来说事,这是一种误解。
3.流通产业要狠下决心,革自己的命
改变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创新流通方式,苦练内功,提升科技含量,提高职工素质,要像工业淘汰落后产能一样,淘汰落后的流通业态与流通模式。
4.要把流通放到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一盘棋中去运作,形成良性循环
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这四个方面是互相依赖、互为促进的关系,只要一个环节跟不上,其他三个环节都会受到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缺少对运筹学、数量经济学、博弈论的研究与实践,经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5.我国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顶层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它由哪几个部分构成,每 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对于这些问题,一定要明明白白地告诉全党、全国人民。没有一个顶层设计,流通产业的发展,或者说改变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就可能是一句空话,或者说是治了标,治不了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