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经济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产业、贸易和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消费开始成为内需增长的主要动力。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与2002年相比,城市人均住宅面积增长了4%,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增长了54.5%,电话普及率提高了25.5%,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了31%。
但近些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逐年下降,从1978年的62%下降到2003年的56%,2004年还在56%左右的低位徘徊。最近10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远低于世界78%的平均水平。因此,2005年我们要把扩大居民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作为重点,大力开拓城乡市场,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流通,积极改善消费环境。具体的工作任务是:
一是进一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出台《全国流通业发展纲要》和《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力争2005年全部完成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着力改善消费环境,继续深入开展“工商联手、农商联手、商商联手、银商联手”等开拓市场的系列活动。
二是继续促进扩大消费规模和促进结构升级。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限制消费的政策法规,抓紧制定《旧货流通管理办法》,鼓励汽车等二手商品市场发展。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内资租赁企业的融资租赁试点,推动出台《租赁业管理条例》。引导和推动居民更新消费观念,倡导健康、环保、可持续消费,积极培育住房、汽车、通信、旅游、教育、文化和体育等新的消费热点。
三是进一步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和调控体系。建立全国商品流通数据库,建好流通产业决策支持系统和中国市场信息指南两个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信息直报系统和间接监测系统。密切跟踪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市场变化趋势,建立反应快速、调控及时的应急管理机制,运用国家储备、区域调剂、组织进口等调节手段,保证市场平稳运行。
四是继续支持和鼓励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加快推进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积极引导连锁经营从超市、百货店向便利店、专卖店等多业态渗透,从传统商业零售、餐饮业向汽车服务、家政服务、教育培训、维修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拓展。鼓励城市连锁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建立新型农村流通网络和生产生活服务网络;实施“双促”工程: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质量和水平,促进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
五是全面推进流通企业改革。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及时总结评估试点效果。落实培育流通领域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相关政策,建立分类指导和重点联系制度,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抓紧出台《关于促进中小流通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探索建立中小流通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