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所创新实验室发布首份《市场质量报告》———
上证所创新实验室今天发布第一份《市场质量报告》,该报告指出,市场质量是证券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上证所创新实验室负责人刘逖博士认为,吸引大量大型公司上市,壮大市场规模是提升市场质量的重要途径。
该报告认为,市场质量是包含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一般而言,市场质量可从流动性、稳定性、透明性、有效性、公平性和可靠性六个方面进行衡量。其中,流动性是最核心的指标。报告显示,近十多年来,上证所的市场质量不断提高。从1995年到2006年,价格冲击成本改进幅度超过300%,流动性指数上升了83%,大宗交易成本、买卖价差和有效价差等指标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说明市场流动性在不断上升,交易的间接成本不断下降。日内波动率和超额波动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市场稳定性和市场定价效率得到了提高。
报告计算了四个流动性指标(价格冲击指数、流动性指数、大宗交易成本和相对有效价差)在2006年3月的日内表现。据统计,市场在上午开盘时流动性最差(大宗交易成本、价格冲击指数和相对有效价差数值均较高,流动性指数则较低),在开盘后一小时内流动性提高较快,之后价格冲击指数和大宗交易成本表现较为平稳,流动性指数和有效价差则逐渐改善。在临近11:30收盘和15:00收盘时,流动性出现较大幅度的提升。
刘逖博士指出,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投资者更精确地估计交易成本,为其套利、风险对冲和程序交易等投资决策提供支持。
刘逖同时表示,近十多年来,我们的市场质量不断提高,很多指标都翻了几番。与国际主要证券市场相比,我们小额订单的流动性成本较低,但市场深度显著不足。对较大额(如10万元)订单而言,我们的流动性成本与德国、东京、纽约、泛欧、伦敦、纳斯达克等成熟市场和印度、墨西哥等新兴市场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刘逖认为,提升市场质量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交易机制创新,二是产品创新,三是扩大市场规模。从交易机制看,流动性成本、波动性、透明度等与交易机制是密切相关的,比如连续竞价交易比较适合散户市场,但对大额交易成本就非常高。从产品创新看,如果与现货市场对应的衍生品市场非常发达,通过套利和风险对冲交易,就能大幅度提高现货市场的定价效率和流动性。从市场规模看,研究表明,公司市值越大,其流动性成本就越低,因此,吸引大量大型公司上市,壮大市场规模也是提升市场质量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