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金盛商业连锁集团总裁孙勤国和太平商场陈大文并肩坐在会议室,共同宣布:太平商场已经成功改制,归属金盛集团麾下。这标志着,南京市71家国有商贸企业全部完成了改制。从友谊华联到网巾市百货公司,再到刚刚宣布改制的太平商场,加之改制历程如火如荼的南京一建,几年间,金盛集团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改制之路,作为新东家,也最清楚改制历程中的酸甜苦辣。
一例改制的成功样本
友谊华联“活”了
南京友谊华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如今是金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集百货零售、宾馆服务、旅游餐饮、休闲娱乐、商务写字楼于一体的多业态、综合性的企业。公司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总部位于号称“中华第一商圈”,目前中国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的南京市新街口商贸区内。公司主楼22层。一至五层为商场,六层以上为宾馆、写字楼,总建筑面积为5.6万平方米。
“友谊华联是我们改制成功的一个典型样本。”金盛集团副总裁李晓宁说。正是金盛集团的收购,让当初效益大幅滑坡的友谊华联重新走上了正规,如今的效益也是蒸蒸日上。
张学军,作为友谊华联的老员工,经历了改制前的辉煌、没落,还有改制后华联的重新崛起。“现在的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了许多,每个员工都充满了干劲。”张学军说,不仅是公司又“活”了,员工们的心也“活”了。
改制崎岖之路
并非所有的改制都如华联一般一帆风顺。建宁路2号、31号、和燕路119号、黑龙江路28号,谈及这些地段,金盛集团总裁助理、中央门店总经理郝文革如数家珍,改制过程的甘苦,郝文革同样深有体会。
建宁路31号地段,作为老国企南京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厂区,闲置了十几年。2004年7月,金盛集团对一建公司进行了整体受让,2005年4月着手启动建宁路31号。“将来这里和27、29号将建成金盛国际家居中央门广场。”郝文革说,此处将集家具、建材、家电、装饰一体化。建宁路2号则建成中高档百货批发市场,主要立足于做品牌。“可以提供上万人的就业机会。”郝总说,这也是为了保障下岗职工的利益不受损害。
提及其中改制的艰辛,郝文革深有感触。以一建为例,作为老的国企,曾经有人员3000多,因此也给接手的金盛带来了巨大的人员包袱。如今托管的有2000多人,所有的生活费、保险都要金盛支付,一年此项支出近3000万。另外金盛还要面临债务包袱,因为所有的债务都剥离给了金盛,另外老的领导班子留下的问题,都需要金盛去盘整、梳理。
人员剥离托管、原有人员继续发展、一建资产的接手、整合,每一步走来都充满了崎岖。“必须要造血。”郝文革说。
“改制后,我们每年都能收到生日礼物”
因为改制,因为金盛的“造血”,网巾市百货公司的老职工陈新享受到了改制后的益处。网巾市百货公司的前身是南京市百货公司,始建于1950年3月,是一个具有55年历史的国有商业批发企业。公司位于长江路网巾市9号。2005年7月起,南京市百货公司被金盛集团纳入旗下。公司以房产租赁经营、商品经营为主线。
“自从金盛接手之后,我们这些老员工又找到家的感觉了。”陈新说,改制之前,他也担心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岗位,怕适应不了民营机制。然而,改制却并非他想象的那么可怕,内部整合未到位,员工的工资就被提高了。公司更注重人性化管理了,不仅有公积金,还可以带薪休假,甚至生日那天还会收到公司的生日礼物。
最让陈新感动的是,金盛完全把这些改制而来的职工当成了自家人,曾经有个同事患了重病,金盛专门牵头召开了会议,动员募捐,全力资助这位同事。改制之前人浮于事,改制之后也得到了改变,管理有了制度,消极怠工的现象没了,日报表、周报表都很全。“我们员工的归属感有了,责任心和成就感自然也都上去了。”陈新说,金盛非常重视他们这些国企留下来的骨干和人才。
看中的就是人才
“我们看中的是太平的经营团队。”金盛商业连锁集团总裁孙勤国说,“我们需要人才,到人才市场找人,哪怕硕士、博士,也没有像太平经营人才那样立竿见影。”
对于孙总的一番说法,友谊华联的薛民感触颇深。“改制之前,我们公司一度坠到了谷底。”薛民说,97年以后公司一直在走下坡路,那时员工工资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员工精神面貌不好,人才流失的现象很严重。其他骨干也流露出走的想法,还有一部分人则处于观望的状态。自从改制之后,他们充分体会到了金盛对人才的重视,中层干部一年提高了1万多,近两万,而班组长则每年提高了六七千元,员工们的精神面貌明显提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