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课文里有狼和小羊的故事,在今天的世界家电产业里正真实上演,却性质不同。DVD国际市场销售价格已跌到30-40美元,而我国DVD企业却要对每台DVD支付专利费15-20美元,这导致百余家DVD企业破产。从中我们看出,现在的狼对待小羊不是胡搅蛮缠然后一次性吃掉,而是像地主、奴隶主或者收血的血站一样,慢慢地榨干小羊,而这远比一次性吃掉要划算的多。目前中外家电企业正是杨白劳与黄世仁的关系。
中国家电企业真的能永远当杨白劳吗?当然不能。但是我们怎么才能走出这样的怪圈呢?这需要从世界家电业的历史、现状说起,并且分析中国企业走过的路,来推测未来翻身做主之路。
从高歌猛进到风华正茂
目前世界家电业可以分为5个系别,即美国系、欧洲系、日本系、韩国系、中国系。美国有惠尔浦、通用电器,欧洲有西门子、伊莱克斯,日本有松下、索尼、三洋等7大家电企业,韩国有三星和LG。分析这些家电企业,除了在核心领域外,他们的非相关多元化着实令人震惊。通用电器中标了北京奥运会水处理项目。欧洲的西门子和博世20世纪60年代联合成立了博世-西门子公司,目前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白电品牌。而他们的背后远远不止家电,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访问德国时,带给了西门子一个大礼包,中国公司与西门子签下6.9亿欧元即近65.6亿人民币的合同,西门子向中国提供60列高速列车,这种先进的列车在未来中国的高速铁路上可以300公里速度飞驰。而博世是全球最大的电动工具附件制造商,也是为奔驰轿车提供配件的企业。在中国1995年长虹发动价格战的时候,就有一篇文章《东芝火箭炮能否打下长虹红太阳》,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东芝的军工背景,今天的东芝更是涉足电梯、变压器、医疗等。韩国三星的造船已经是世界前五名,LG润滑油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
众多企业纷纷涉足非相关多元化,有各种原因,技术和品牌的溢出是重要原因。外部原因如家电利润稀薄、其他行业利润丰厚外,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的核心产业安全或者超级大国为了政治需要,大力扶持一些企业迅速突破到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产业领域。其中日本企业在二战时期发了战争财,并且还受到美国在基础科学领域的援助,加上日本技术为王的战略思想,日本在家电领域及其他非相关领域积累了大量超前应用技术。
既然非家电行业利润这样高,那么为什么不把精力全力放在上面还要关注家电呢?为了占领用户特别是一些关键用户的心智,比如政府需要采购列车、水处理设备、变压器等等,负责采购的官员想到自己家里用的某品牌家电特别好,留下了好印象,印象分自然有了。另外技术的积累需要释放和联想,能做出高速列车和一流汽车配件的企业做家电肯定是小菜一碟。
在拥有雄厚技术和品牌实力的情况下,美国成为原创科学及新兴前沿科学的代表,他们控制了芯片;德国代表了高品质,他们控制了白电领域的中游关键零部件和下游产品;日本代表了技术,他们控制了家电的中游,如电视的面板、空调和冰箱压缩机;韩国则牢牢抓住数字时代的来临,造就了超过索尼的三星。那么中国呢?中国在世界的家电版图中占有怎样的位置,在世界家电发展史上又是怎样的角色呢?
美国《商业周刊》曾发表过一篇《中国价格》的封面文章。文章指出,“中国价格”是美国产业界闻之色变的词,美国的电器产品工厂,根本无法与中国同行竞争,早已先后关闭。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近几年中国有60%的出口企业遇到国外的技术壁垒,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每年超过450亿美元。中外两方数据证明,中国家电由于缺少核心技术正成为“廉价”产品的代名词。然而中国家电业岂是天生为“价格”而活,他们同样有着为尊重而战的亮剑之路。
从摇篮走向世界
相比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电器等百年企业来说,中国的家电企业目前只能算个青年士兵。拥有激情,但是经验不足,基础薄弱,没有名气。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中国逐步建立自己的家电工业至今,中国的家电企业才有不到40年的历史。而可怕的是,在“技术换市场”的大框架下,中国大量引进技术和生产线,当时的技术已经被打包成为既成事实的固定标准,在这个标准中众多的跨国公司是其中的各利益集团,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企业成为将军岂不是天方夜谭?
让我们欣慰的是,海尔、TCL、康佳、长虹、海信、美的、新飞、格兰仕等等,不但走出摇篮,而且走向了世界。那么,为什么他们没有被扼杀在襁褓里而逐渐长大呢?我们可以以价格为主线进行分析。2005年11月开始,以索尼为首的洋品牌有计划发动了平板电视的价格战,只有三星、LG、飞利浦等洋品牌纷纷跟进,降价幅度之大令本土品牌只能坐观而无力跟进。但是洋品牌降价是被自己可怜的市场份额压力所致。也就是说,当大家都在侧目中国家电企业只知道用价格取胜时,中国的“土八路们”已经在价格上面烙上了令洋品牌无法“理渝”的技术价格平衡体或者说难以复制的性价比。
在核心技术方面,中国企业也是屡屡惊艳。海信集团发布了我国音视频领域第一块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从此中国7000万台彩电有了中国芯。海信空调和海信冰箱在国内首家自主成功研发出“国际领先”的180度矢量变频技术,在世界先进变频技术领域率先与日本企业实现了平起平坐,更令日本同行惊讶的是,海信还解决了变频技术中存在的谐波电流问题,在此领域甚至超越了他们。澳柯玛冷柜突破了-152度极限,与国际品牌站到了同一起跑线。海尔微波炉抓住了健康这一大消费空间,开发出蒸汽转波技术,并且引得国内外众多巨头纷纷跟风。
在更高级别的标准领域,中国企业也收获颇丰。2005年4月26日,海尔双动力洗衣机入围国际标准,2006年海尔洗衣机开发公司总工程师吕佩师进入国际IEC技术委员会专家组,从此与欧美的专家共同参与制定全球洗衣机行业的通用国际标准。
左右未来全球家电版图
全球家电版图中,中国家电基本处于产业链下游,但是让我们欣慰的是,中国的八路军正向解放军甚至远征军方向突变。在未来的15年内,中国的三大战役将升级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从200万人的内战升级为2000万人的全球现代化高科技战争。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未来中国会出现世界一流的家电品牌。虽然危机声、屡战屡败声、苟延残喘声、拉锯战声不绝于耳。
据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日、欧等将重点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创造性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把一般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
数字华夏品牌传播研究机构首席分析师姜培峰认为,世界产业规律为中国家电企业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因为目前中国确实是最适合转移的国家,这是中国成为家电强国最大的砝码。另外一个让世界家电巨头垂涎的是,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消费电子市场,任何一个明智的国际家电巨头将不会放过“瓜分”中国的机会,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个利好。
国际企业会逐步把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带到中国,甚至建立全球性的研发中心,如LG在天津拥有白色家电研发中心,三星电子在南京有研发中心,西门子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设立研发中心,2006年2月商务部数据显示,90%以上的员工是中国本土技术人员。外资研发中心的设立,促进了中国公司科技水平的更新,其雇员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上自由流动,同样带着技术流动。试想有一天,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像从美国硅谷回国创业的李彦宏、邓中翰等一样,或创立技术帝国或为中国企业服务。
中国本土市场国际化的征程中,竞争将异常惨烈。但是就像百度的口号“百度更懂中文”一样,在中国这样一个广大而复杂的市场,中国企业完全有成长为国际巨头的空间和可能性。而随着竞争的不断升级和市场的持续增长,中国将成为未来家电业的硅谷。更远一步说,国外设在中国的研发中心涉及的领域包括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设备制造、医药生产和化学工业等,这正是目前国际家电巨头们主要涉及的领域,家电业的硅谷会升级为具有国际水准的以家电为基础的高新技术硅谷。
2006年,是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一年,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的第一年,是自主创新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的第一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家电企业革命性创新发展的第一年。从宏观环境角度分析,中国家电到了盛世年华。
1949年,杨白劳从此告别了白劳。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2020年,当中国实现中长期科技发展目标成为科技强国时,世界一流家电品牌将会出现中国家电茁壮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