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是灾年,其实没有那么惨,只是跟去年比没有增长。”记者近日走访了家电卖场,一位市场人士这样告诉记者,当然,话里肯定有些水分。中国空调行业曾在数年内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劲头,即使在行业环境极其艰难的2005冷冻年,销量也保持着近10%的增长速度。但进入2006冷冻年,空调企业集体出现负增长,在6月旺季,全国内销同比下降近8%。 有空调企业老总慨叹:“经过十余年的品牌积淀与来往攻伐,空调行业已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各个对手将展开全方位的资源竞争,包括渠道资源、供应链、资金链、内部管理优化等。”
产业环境:老天不作美
记者走访北京市国美首体店发现,与彩电、冰箱等展区相比,空调展区显得空空荡荡,而且记者一进去就被好几个销售人员围住,磨蹭多时也不见有其他顾客。
空调行业“靠天吃饭”。苏宁电器相关数据显示,今年37摄氏度以上的空调热销天数仅为去年的1/5,26摄氏度以下的空调滞销天数却是去年的2倍多。今年夏季全国多数地区断断续续的阴雨天气使空调行业始终没有掀起销售高潮。
除天气因素外,空调行业原材料上涨压力明显大于往年,迫使空调企业在半年内三次宣布涨价。今年上半年,石油、铜、铝及钢材等价格持续大幅飙升,二季度铜价比一季度涨幅达130%,铝价涨幅达50%。其中,仅铜材就占产品总成本20%以上。一直处于低利润水平的空调企业已难以在短期内消化高涨的成本。
而对于外销市场,人民币升值与国际市场的反倾销仍是负面影响因素。此外,从2006年7月1日开始,欧盟绿色指令ROHS开始实施,要求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电子产品不含6种有害物质,这对于中国空调企业来说也等于间接提高了生产成本。
生存威胁:大吃小没商量
在严酷的产业环境下,生存是众多空调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2005冷冻年,中国空调业已消失27个品牌,而据国家信息中心有关人士透露,今年可能会再消失至少20个品牌。这就意味着,到2006冷冻年结束,空调品牌将会由几年前的数百个减少到不足50个。
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今年1至6月份,包括窗机、挂机和柜机在内的国内家用空调累计销售1547.5万台,同比下降了5.07%,其中6月份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76%。中华商务网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的统计数据也显示,除少数品牌外,大部分空调企业内销出现10%以上的负增长,个别品牌的降幅甚至达到41.02%。
中小品牌的落寞给空调行业的领军品牌腾出了市场空间。据悉,行业第一梯队企业的总体份额今年有所增加,格力、海尔、美的在上半年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市场份额创近年最高水平。
战略调整:向三四级市场渗透
“灾年”对于空调市场的强势企业未尝不是个机会。2006年,曾断绝与国美合作的格力空调业绩的增长就令业界震惊:内销增长近1/5,出口增长8成。除格力外,海尔、美的等也在逆境中有所增长。
大品牌的增长是去年调整战略的结果。空调企业深知行业竞争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即不能再通过主动掀起价格战来赢得优势,而是通过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外部市场精耕细作来获得竞争力。从去年开始,美的、格力、志高等都纷纷宣布将业务向三四级市场渗透,并积极自建渠道。海尔、格力、志高还掀起服务竞争的态势。更值得一提的是,海尔等一级品牌积极推出高端产品,与国外品牌的高端产品平分秋色,奠定了2006冷冻年一级品牌继续雄踞市场的坚实基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空调企业肯定要继续处于战略相持阶段。作为耗能大户,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空调企业的日子可定不好过。特别是随着国家调控房地产力度的加大,空调市场的增长肯定仍将受到影响。因此,空调企业练好“内功”比什么都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