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外物价对比问题上,我们更多的是要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制造”在国外比国内便宜,是税收政策?还是流通渠道问题?
经常去欧美国家的人都清楚,在西方国家商场里,同样品牌的衣服、鞋帽、笔记本电脑等,要比中国便宜得多。让许多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些商品上还都有一个标签“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比如,同一款Coach的拎包,在北京西单可能要价2000元;但在美国的O utlet(类似品牌连锁店),可能只要不到100美元,按照汇率计算,国外价格不到国内的一半;同一款Hugo Boss的西服,在国内的精品店,标价动辄上万元;而在美国的百货商场,一般也就在300~400美元。
服装如此,电子产品也不乏其例。比如同一款苹果的Iphone手机,也是“中国制造”,在美国现在售价不到200美元,但在中国,至少3000~4000元。当然,鉴于美国的售价捆绑使用期限,但即使剔出其中的捆绑支出,在美国的苹果手机也比中国的便宜很多。
离谱的事情还有很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距市区行车30分钟左右的距离,往往一套独栋别墅连地皮带房子和花园,普通一点的,40万美元可以买到;简陋一点的,20万~30万美元也有出售。以至于美国商务部一位搞统计的经济学家,听说这样的价位根本不可能在北京同等地段买到相同的房子,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中国的部分同等商品价格超欧赶美,尤其是“中国制造”的价格更是国内高于国外,原因当然有很多,税收调节可能是一个因素。对一些奢侈品,比如,如果进口海外豪华轿车,自然有较高的奢侈税,国内的豪华轿车也自然会被课以较高的税收,这是对的。但即使剔除这些税收,也不至于有这么大的价格落差。
我以前总以为,这种价差中有所谓“品牌的力量”的因素: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中国制造”的过程,赚取的只是小利;美国人赚的才是品牌大利,自然也才能更多让利给美国消费者。
这种因素也不能解释所有问题。许多外国品牌存在这种价差,其实不少完全中国自主品牌也存在类似的鲜明价格对比。由于是“中国制造”,其实销往海外的产品,比在中国国内销售,在运价成本上更高一点——凭什么在美国就可以售价那么低,在中国国内又会那么贵。
这一点,其实也引起美国人的疑虑。一些美国人就认为,这就存在中国商品倾销或高额补贴的因素,这也是目前美国对“中国制造”进行反补贴和反倾销制裁甚嚣尘上的一个理论基础。但我们也清楚,将问题归咎于倾销或补贴,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一些朋友认为,“中国制造”在国内价格比国外高,应该从体制问题上寻找,比如,商品流通渠道不畅、交易信用缺失,使国内厂家更希望出口,因为这毕竟可以确保钱货两清;另外,国内不少行业,可能存在着某种的垄断和暴利,自然更倾向于盈利的最大化……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制造”的国内外价格差不是一种因素可以决定,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当然对于我的上述观点,也存在一些不同看法,中国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先生就认为,这种跨国物价比较存在误读,因为比较错位造成结论失真。
在中外物价对比问题上,我们更多的是要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制造”在国外比国内便宜,是税收政策?还是流通渠道问题?抑或是其中的利润大小因素?在我们今天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努力提高民众购买力的时候,怎样尽可能让民众分享改革成果、提高民众的整体生活水平,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