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流通理论研究 >> 造流协调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
副标题:
作者:封思贤 徐月 来源:《商业研究》2010年第12期 人气: 时间:2010-12-24 17:11:14 进入论坛

摘要:在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时,现有文献集中在整体性分析上,分析的对象也大多是一个国家。本文尝试以一个区域为例,重点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进行结构性分析。结果显示人才流、资金流、知识和信息流、物流等不同类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程度也明显不同。因此,只有以制造业为基础并与制造业联动,有针对性地推行各种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才是切实可行的。 
  
  
  受研发能力弱、管理粗放、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我国制造业原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使人们思考我国制造业应如何尽快突破当前的这一困境,如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等问题。国际经验表明,除了加强制造业自生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措施以外,优先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是解决制造业上述困境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所谓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又称生产者服务业,是指为企业、商务组织和管理机构等在生产、运作中提供的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行业,它是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行业(H. Greenfield,1966)。许多学者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虽然得出的两者关联程度不尽一致,但都肯定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积极意义。

  从理论上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途径主要包括生产性服务业的外部化和内部化。生产性服务业的外部化又称市场化①,与之对应,生产性服务的内部化又称非市场化,是指制造业企业内部拥有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生产性服务部门,在企业内部解决自身对服务的需求。但是,从实践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均有很多种类,不同类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类制造行业的影响之间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即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可能存在结构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将直接影响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这一大方针的具体实施效果。
  
  一、研究方法
  
  为了从总体上判断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作用大小,本文运用VAR模型,同时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分析不同类别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并运用Panel Data 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制造行业的影响。

  二、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一)区域选择
  从现有国内相关文献来看,绝大多数学者研究的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很少以某一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为弥补这一不足,本文尝试选择江苏作为研究对象。除此之外,这样做主要基于两个考虑:一是江苏地处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部门较为齐全;二是江苏既有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私营企业,又有许多外资制造企业,其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二)数据时间及来源
  基于数据可得性,本文使用年度数据,时间是1990-2007年。原始数据主要来自:《江苏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等。
 
  (三)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分类的确定标准
  结合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对生产性服务的分类,以及江苏省行业统计数据 ,本文计量处理中的生产性服务业(1990-2004年)包括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教育文艺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2004-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国内大部分文献将生产性服务业分成了五大类:人才流的服务、资金的服务、知识流的服务、信息流的服务、物流的服务,具体见表1。在表1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对上述分类进行了微调:(1)由于统计数据中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数据是一起的,本文将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归为资金流的服务。(2)2004年以前,行业分类数据中没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商务服务业的单独数据,由于这些行业的知识密集型特征十分明显,因而为保持数据的统一性,本文将这些行业归集到知识服务行业并合并成一个新的类别“知识和信息流的服务”(3)基于前两点,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四大类别:人才流的服务、资金流的服务、知识和信息流的服务、物流的服务。

  4.数据处理。根据前文的分析,本文采用的数据是1990-2007年的江苏省数据,所有数据均以1990为基期(基点为100)。1990-2007年,江苏和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一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用绝对数研究容易出现变量不平稳弊端。因此,本文将对基期化处理后的数据均取lg对数进行实证,并且将生产总值基期化处理后取对数的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人才服务、资金服务、知识和信息服务、物流服务的数据分别用lgym、lgys、lgyh、lgyk、lgyi和lgyl表示。

    三、实证结果

  (一)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整体影响结果

  2.脉冲响应函数。分别给各变量(lgyh,lgyk,lgyi,lgyl )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得到关于lgym的脉冲响应函数。图1-图4分别表示给人才服务lgyh、资金服务lgyk、知识和信息服务lgyi、物流服务lgyl一个外部冲击后引起的lgym增长变化的脉冲响应函数。其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滞后期间数(单位:年度),纵轴表示lgym脉冲响应值(单位:增长率)。中间的实线是由脉冲响应值连成的曲线,代表了ym增长率对相应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反应。

  图1显示制造业在人才流服务的冲击后各期的反应都大于零,即制造业的增长与人才流服务增长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yh受到冲击后通过整个VAR系统的传导,将对ym增长产生一个相同方向的冲击,在第7期达到最大值,从第1期到第4期,各期脉冲响应值比较稳定。这说明人才流服务的冲击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制造业的影响不大,但在4期后冲击作用会逐渐显现。即给人才流服务以冲击,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短期内效果不显著,长期效果显著。但随着时间推移,人才流服务冲击对制造业影响减弱。

  图2显示制造业在资金服务的冲击后各期的反应都小于零,即制造业的增长与资金服务增长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yk受到冲击后通过整个VAR系统的传导,将对ym增长产生一个相反方向的冲击,在第五期达到最大值,从第1期到第5期,资金服务业对于服务业的滞后作用逐渐增加。这说明在一定时期内,资金服务业的冲击对制造业有很大负面影响,但这种负面影响在5期后逐渐减缓,并逐渐形成对制造业增长的正向推动作用。即给资金服务以冲击,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并未促进制造业的发展,而是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正向促进制造业发展(第10期才开始产生正的影响力)。

  图3显示制造业在知识和信息服务的冲击后各期的反应几乎为零,即制造业的增长与知识和信息服务增长之间不存在很大影响关系,yi受到冲击后通过整个VAR系统的传导,第1期将对ym增长产生一个微小的同方向的冲击,但此后产生微弱的负向冲击,并且各期脉冲响应值比较稳定。这说明知识和信息服务的冲击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制造业的影响不大,即给人才流服务以冲击,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短期内效果不显著(可能是受样本容量限制,无法估计出给予知识和信息服务业冲击对于制造业的作用)。

  图4显示制造业在物流服务的冲击后开始几乎为零,但是第7期后正向反应加剧。即制造业的增长与物流服务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大的时间滞后,yi受到冲击后通过整个VAR系统的传导,从第1期到第6期都将对ym增长产生一个微小的反方向的冲击,但此后产生正向的冲击逐渐增加。这说明:给予物流服务的冲击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制造业的影响不大,即给物流服务以冲击,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短期内效果不显著(可能是受样本容量限制,无法估计出给予物流服务冲击对于制造业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物流服务对制造业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

  3.方差分解。人才服务lgyh,资金服务lgyk,知识和信息服务lgyi,物流服务lgyl新生,对由五变量组成的1阶VAR模型中的H步制造业增长率预测误差方差的贡献值结果,见表3。不考虑自身贡献率,结合表3可以看出, lgyh,lgyk对于制造业增长的贡献最大,lgyi,lgyl增长对制造业增长的贡献较小。人才流服务对制造业增长的贡献总体上呈递增趋势,知识和信息服务的贡献也呈递增趋势,但递增速度不如人力服务。

  (三)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结果

  为了进一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影响程度,根据要素密集程度,本文将制造业区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个行业。模型(7)、(8)、(9)分别用于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影响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回归。

  其中劳动密集型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等14个行业。资本密集型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8个行业。技术密集型包括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6个行业。

  初步的拟合结果发现模型(7)、(8)和(9)中各解释变量的t值不显著,即解释变量不能很好地解释被解释变量。因此,在结合三种类型制造业的各自特点和初步的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剔除了一些冗长变量,最后得到了表4的结果。

  表4的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要素密集程度制造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物流业对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增长作用极其显著。当物流服务业增长1%时,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增长3.78%,这远高于资金、知识和信息服务业对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知识和信息服务、物流服务等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之间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当知识和信息服务业增长1%时,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分别增长0.37%和2.90%。人才服务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当人才服务业增长1%时,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增长1.52%。资金服务业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当资金服务业增长1%时,技术密集型制造的增长仅有0.6%。

  四、结论及启示

  在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时,现有文献主要进行整体研究而极少进行结构性分析,分析的对象往往是一个国家而很少是一个地区。本文尝试以一个地区(江苏省)为例,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合成数据(Panel Data)回归等计量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结构性分析。本文在弥补现有文献不足的同时,也为实现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更为细化的数量分析依据。

  (一)主要结论

  1.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本文的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的贡献弹性为0.624,即生产性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0.624个百分点。这个弹性值一方面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也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支撑作用的发挥仍有较大的空间。

  2.不同类别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当期制造业和资金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对下期制造业的影响度较高。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制造业的增长与人才流服务增长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制造业的增长与资金服务增长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制造业的增长与知识和信息服务增长之间在影响关系不大,制造业的增长与物流服务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大的时间滞后。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人才流服务和资金流服务对于制造业的贡献较大,相对而言知识信息流以及物流业的贡献较小。
 
  3.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存在明显不同,本文Panel Data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物流服务业对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竞争力影响最大,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增加值的最大影响因素是人才流服务。

   (二)启示

  基于上述结论可以看出,只有以制造业为基础并与制造业联动,有针对性地推行各种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才是切实可行的。基于全文的分析,现提出如下政策性建议:

  1.加快生产性服务部门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生产性服务业大部分是存在进入管制以及垄断的行业,如金融、电信、铁路运输、信息等行业。这些行业要么由于自然垄断的属性,要么是由于行政垄断,长期以来竞争不足,从而抑止了其自身发展,竞争力下降;此外,进入壁垒的存在,也限制了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员中的比例,从根本上导致服务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程度降低。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在新一轮体制改革中应该作为改革的重点。

  2.优先发展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活性开发类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现代综合物流、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信息和咨询服务业等)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根本支柱。当前引入外资的战略重点应放在高技术、高产出和高附加值的大型项目和商贸配套服务项目上,特别要重点引入外资企业的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从而增加跨国公司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FDI。

  3.实现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信息互动。信息平台不仅仅是政府信息、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信息综合信息平台,更是包括供求信息、合作信息及其沟通协调的平台。平台涉及的行业较多、共性较少、整合难度比较大,应该从局部开始、由政府牵头,尽快搭建有效的信息平台,实现专业分工、信息和知识共享,提升互动优势。

  4.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化程度。应尽快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群的形成,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服务环节上形成专业的专门的服务业功能群,科学合理地划分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的功能区域,以功能区、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实现园区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新机制,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的良性互动。
  
  注释:
  ① 各种文献中常见的“分包”、“垂直分解”、“订约承包”等术语和此处外部化的含义极为接近,实质内容都是指企业发展所需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其外部市场上完成。
  ② 胡晓鹏.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统计及其结构优化——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视角[J].财经科学,2008(9):91.
  参考文献:
  [1] GuerrieriP.,Meliciani V.,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Manufacturer and Producer Services.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5(16):489-502.
  [2] H. Greenfield,Manpower and the Growth of Producer Services. United states: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6:123-126.
  [3] Reiner Franke and Peter Kalmabach, Structure Change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and its Impact on Business-related Services:an Input-Output Study for Germany. Structure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5(16).
  [4] 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08(1).
  [5] 陈建军,陈国亮,黄洁.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4).
  [6] 陈伟达,张宇.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7]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9).
  [8] 胡晓鹏.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统计及其结构优化——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视角[J].财经科学,2008(9).
  [9] 江静,刘志彪,于明超.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8).
  [10]孔婷,孙林岩,冯泰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10(3).
  [11]刘志彪.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6(5).
  [12]唐强荣,徐学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9(9).
  [13]张亚斌,刘靓君.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4).


 

击更多封思贤 徐月的文章 文章录入:紫冰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制造业与物流业如何营造联动发展的生态圈
  • 国内白电企业刮起“整合”风
  • “中国制造”探寻“名品”之路
  • 区位选择、流通组织成本与生产服务性流通
  • 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间的利润分配问题研究
  • 我国制造业不同子行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
  • 制造业物流外包与生产率的关系研究
  • 流通业影响力与制造业结构调整
  • “苹果有毒”背后的IT代工业困局
  •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
  • 家电业面临“后家电下乡时代”谜局
  • 家电业“金手铐”效应“燎原”
  • 普通文章第五代便利店体系呼之欲出
    普通文章餐饮服务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探讨
    普通文章世界著名酒店集团管理模式探析
    普通文章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普通文章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
    普通文章浅析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
    普通文章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
    普通文章中式快餐连锁营销策略分析——以永和豆
    推荐文章“黄金十年”结束 家电大卖场战略转型
    推荐文章身负扩内需重任 流通业发展迎来黄金契机
    推荐文章[图文]传星晨急便拖欠2000万倒闭 加盟模
    推荐文章西安供货商自述:超市坐地敛财变商霸
    推荐文章李宁深陷高层出走与高库存梦魇
    推荐文章快递业乱象调查:员工联手勾结 手机电脑
    推荐文章三大佬间的游戏:国美商城、当当密谋结
    推荐文章真功夫内斗再升级 蔡达标被指侵占公司3

    超市购物,要多留个

    全国百货单店销售排

    百货上市公司今年怎

    传星晨急便拖欠2000

    物流行业霸王条款被

    旅游业迎大发展 并购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