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湖北的小付在过完春节后没有登上前往广东的火车,新的一年里他打算留在家乡找找机会,而不愿再回到东莞的厂子里。“虽说我们的厂子也是一个大厂,但没完没了的加班实在让人受不了,何况钱还不怎么多,去年都没有加薪。”小付这样向记者解释道。超时工作、薪酬过低,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外来务工人员放弃珠三角、远离代工厂的理由,而最近爆出的苹果代工厂员工中毒事件以及去年轰动性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更是让不少后来的打工者望而却步。是什么原因让昔日辉煌的IT代工业变成了“血汗工厂”的代名词呢?为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现状:毫无议价权的代工业
在“苹果中毒”、富士康跳楼等事件中,最吸引媒体眼球的无疑是这些跻身世界500强品牌。在众多的报道中,品牌厂商对于代工厂施加的巨大成本压力都被视为助推代工厂忽视员工福利、非法延长员工工作时间、额外增加员工心理压力的关键性因素,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的确可以这么说。”在广州花都区的一家代工厂老板给予了记者肯定的答复,他的小公司主要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代工手机背壳等非关键性零件。
该老板告诉记者,以手机代工行业为例,目前市场份额高度集中在少数知名的全球性品牌手中,这意味代工厂的订单也掌握在他们的手中,要想获得大订单,不仅要有质量保证,还需要有足够的效率、尽可能低的成本。“尤其是这几年手机变得越来越像快速消费品,同质化竞争很严重,品牌厂商要想冲量就只能加快新品推出的速度和压低市场价格,这些市场压力最终还是会转嫁到代工厂身上。”据该老板透露,为了能够获得大品牌的订单,代工厂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有时候报价能够低上几分钱就能获得大单,可是价钱低了,厂子的利润自然也就少了,为了不亏钱,老板们只能从员工身上把利润找回来。“所以员工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深圳战国策分析师杨群也告诉记者,议价权的丧失是目前IT代工业最为被动的地方,因为不直接面向客户,代工业在和品牌商的谈判中本来就位于下风,原来行业景气的时候,品牌商众多代工厂还可以讨价还价一番,但现在品牌高度集中情况则完全不同了,品牌商占据了绝对的主动,代工厂从品牌商订单那里获得不了足够的利润,只能到生产环节找利润——— 例如尽可能减少材料成本、员工成本等,如此一来员工超时工作,以更便宜的正乙烷代替酒精等种种忽视员工健康的事故才会不断上演,甚至愈演愈烈。
恶果:终端产品只剩价廉物美要看运气
丧失了议价的主动权,进而丧失足够的盈利空间,不仅使得IT代工行业的员工在健康、福利、安全生产等方面不断出现问题,对于IT消费市场也在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山寨手机行业之所以在中国能够崛起,就跟代工行业的生存环境恶化有着不小的联系。”杨群告诉记者,当年国产手机的一度崛起曾经带动了大量相关代工企业的出现,但是后来在和洋品牌的较量中,国产手机告负,也让这些代工厂失去了订单,只能渐渐走向了山寨之路。虽然如今中国的山寨手机在国际市场名声大噪,但却并没有创立起真正有影响力的中国品牌,反而因为其逐利本性为手机消费者留下了不少隐患。
“不顾及品牌形象,又只能走低价路线,所以代工厂为了保证利润往往会在材料上做文章。”深圳一家山寨手机代工厂的老板向记者介绍,它们的通常做法就是采购尽可能便宜的原料,例如电池,哪家便宜就拿哪家的货,至于这个电池生产厂是否有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那就不是我们考虑的问题了。”而且为了增加产品噱头,这些山寨手机的电池大多虚标容量、夸大其辞,却连基本的保护电路都没有,安全性可想而知。同样的情况在山寨笔记本市场也在上演,据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以目前山寨厂商做得最多的上网本产品为例,其CPU、主板等只能采用英特尔,成本方面很难节省,于是只能在主板、内存等其他配件上做文章,例如本来应该采用六层板来保证电路稳定性,为了降成本四层板也就凑合了;本来电源模块要安装过热监控原件的,但为了降成本也就能省就省了,“要不然光材料成本就要1500多元,我们怎么能够卖到1999元的市场零售价呢?”
显然,IT代工行业在大规模订单难做、小单子难赚的情况下已经开始有些“走火入魔”的迹象,过去以物美价廉著称的中国IT产品现在已经只剩下了价廉,物美则要看运气了。
反思:产业转型之路在哪里?
其实,针对IT代工业尤其是珠三角IT代工产业群存在的种种难题,业界甚至是政府也都早已有所关注,“产业升级转型”的口号更是早早打响,不过提出目标是一回事,要想真正做到则是另外一回事。从品牌厂商的角度来看,由于IT行业的利润率已经走入下滑通道,因此成本控制未来只会越来越苛刻,指望品牌厂商主动放弃好不容易才掌握到手中的定价权显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品牌厂商还有很多的选择,珠三角的代工厂成本上去了,就找长三角,长三角的贵了可以去中西部,他们只要有订单,就不怕找不到代工厂来做。”杨群称,代工业要想走出目前的困境,更多地还要靠自身的努力。
“其实现在能走到的路还是有不少,比如说推自主品牌,好比PC配件领域的机箱和电源,原来代工厂只接品牌厂商的订单,但是这几年好多大厂都开始针对高端DIY用户推品牌,走精品战略了,虽然销量不大,但是利润却有保障得多。”记者的一位从事PC机箱代工生产的朋友就也对转型需要自力更生持肯定态度。不过在他看来,代工厂做自主品牌是一把双刃剑,更好的方案还是实现特色技术的突破:“你看人家台积电,也是做代工的,可是人家代工的是有技术含量的显卡芯片,而且还只有它才有符合设计厂商需求的生产工艺,人家不找它代工都不行。
当然,并不是每家代工厂都有潜力成为台积电,只不过目前国内大量中小型代工企业的确急需提供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以手机行业来看,目前取得成功的代工厂像富士康、比亚迪之类的其实自身就具备成套的手机方案研发能力,它们将这些方案提供给品牌厂商选择从而确保了获得订单的机会,实现了产研一体,自然在产业链上就会得到更多的话语权。”杨群表示,对于代工企业来说,除了技术创新外,规模整合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只不过这种行业内的垂直整合,除了资金之外也需要国家以及政府更多的引导才能达到最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