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方兴未艾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一些企业开始积极探索打造本土高端消费品。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中国制造”正努力改变面貌,但中国企业要想赢得奢侈品消费者,成功跻身国际高端品牌行列,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奢侈品市场
今年5月,一份由贝恩顾问有限公司与意大利奢侈品生产者协会联合出具的报告称,如果将中国消费者在海外的购买力计算在内,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该报告称,2010年美国市场的奢侈品销售量上升12%,欧洲6%,亚洲达22%,中国大陆的奢侈品销售增30%。
世界奢侈品协会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受日本地震、中国国内消费持续增长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2012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贸易与消费中心。
浙江省杭州市的杭州大厦是一个高端消费品购物中心。杭州大厦今年上半年销售额30亿,奢侈品约占25%,奢侈品销售比去年同期上升23%-24%。
浙江温州的财富购物中心是温州的奢侈品牌购物中心,该商城还有多家世界顶级品牌的直营店。
专家分析,中国日益增强的奢侈品购买力可以拉动消费,国际品牌在中国的扩张可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但由于奢侈品都是进口商品,消费上涨最大的获利者是外国企业,奢侈品进口增长会增加我国的贸易逆差。从长远看,中国需要打造自己的奢侈品品牌,把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追求与国内的制造业发展对接,让中国的“奢侈品热”真正“为我所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炫耀性消费
杭州大厦总经理童民强认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还处于一个不成熟阶段。他说,在欧美国家,奢侈品是高品质生活的象征,一般购买奢侈品的人年纪比较大,是拥有很多财富的上流阶层,然而在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以年轻人居多,很大程度上是炫耀性消费,虚荣心是目前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一个主要动力。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区主席欧阳坤说,奢侈品在中国被看做一种“社交符号”,是人们体现财富、身份地位和生活方式的象征符号。中国的新富阶层,一方面要通过奢侈品消费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另一方面要通过炫耀式消费来维系和创造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关系网。有些远算不上富裕的中国上班族也省吃俭用,将奢侈消费视为身份、实力、品位标志。
欧阳坤说,炫耀式消费是本土品牌打造奢侈品的一大障碍,比起产品的做工、设计和传达的文化内涵,中国消费者更重视的是品牌本身。
温州乔顿服装公司是一家制造高档西服的男装品牌,总经理沈应琴说:“我国民众对国际奢侈品牌的消费普遍存在崇拜消费心理。”
总部位于深圳的渔牌女装以“打造国际知名的中国原创品牌”为企业发展目标。渔牌浙江地区负责人王芳告诉记者:“企业发展的一个障碍是人们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我们很多服装款式独特、做工精良,一点也不逊色国外大牌,但一般消费者还是更青睐外国品牌,认为只有欧美大牌才算赶上时尚潮流。”
打造自主品牌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廉价劳动力让外国品牌异常心动,大牌奢侈品在中国代工在业内众所周知。
在东莞、深圳、温州、杭州等地,难以计数的工厂为国际奢侈品牌代工生产。它们规模或大或小,或是直接订单或是“二道单”,或生产成品或只做某一道工序。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掌握奢侈品生产技术的企业有朝一日将成为本土奢侈品牌的缔造者。
2003年,温州夏梦公司与意大利杰尼亚集团签约合股组建中意合资夏梦·意杰服饰有限公司,代工杰尼亚部分产品。
“当时人们对国际化这一大背景概念并不十分熟悉,夏梦抓住这一先机。”董事长陈孝祥说,中国品牌要打入高端品牌市场,除了要坚持原则、脚踏实地,还需要创新和人才。
陈孝祥认为要想进入国际高端品牌市场,首先要在中国市场让我国自己的品牌做大做优。企业在坚持产品质量基础之上,要做好市场营销、品牌宣传和推广等。“将来,国内那些为国际品牌代工生产的企业,发展壮大后,自己创新的品牌很有希望成为国际化品牌。”
沈应琴认为,中国目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本土高端品牌。“帮国外高端品牌做贴牌生产,虽然从中只能获取很少加工费,但用长远的目光看,在帮国外高端品牌做贴牌生产中,学习他们优秀的经营模式、运作方式和管理手段等,促进自身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对借鉴、学习以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