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制造业=双赢”这个理想化的公式,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不足。中国的物流成本,比国外要高2~3倍。尤其是物流资源的重复和浪费,不能合理有效的利用,更使得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而物流效率低。
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内需型市场导向,竞争压力增加,制造企业不得不专心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专注于自己的成本降低和运行效率的提高,集中发展核心竞争力。在此关键时期,减少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内耗,共同提高整体物流效率,降低整体物流成本,需要双方做好取舍。
发展空间仍受限
有数据显示:世界500强中,400多家企业在华有投资,其中90%左右的外资企业选择了物流外包。而中国的物流外包比例只有16%左右。另外,企业物流在制造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和制造业物流比例大约各占50%,但在我国,制造业自建物流达到了80%左右。
海尔集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自营物流,但时至今日,海尔物流的未来发展走向依旧是外界热议的话题。而同样是制造业造就的安得物流的发展路线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制造业造梦物流的范本。“美的一开始就没打算把安得做成自营物流。”尽管安得物流方面一再坚称,安得从出生之日起就打上了第三方物流的烙印。但在业内,安得物流所受到的关注一直远远超过一家普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是因为,安得被认为是美的集团剥离物流业务后的产物。虽然它另立门户,并完全按市场化模式运营,但它的背景决定了它始终代表着生产制造企业所选择的一种物流模式。
据了解,安得物流公司由美的集团全资投建。成立之初,安得物流业务几乎全部来自于美的。当时美的集团也曾尝试将所有物流业务交由安得来运作,但由于规模有限,安得实际做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此后,安得物流开始对外承揽第三方物流业务,如今的安得物流已渐显新兴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一些制造业自建物流的主要目的,与其说是赢利不如说是为了控制成本。对此,物流咨询人士罗辉林指出:“目前来看整个社会物流能力能够满足总体需求。而之所以出现物流供给不足的情况,完全是因为社会性结构性供给和需求失衡导致的。”
许多制造业企业兴建了自己的物流公司,但相当大的一部分物流公司还是很难剥离其制造业“元神”。
虽然今天的安得更加接近于第三方物流,但是在业界存在已久的固有认识和日渐增多的企业物流出路无的放矢的情况下,包括安得物流公司在内的众多企业物流在业务转型和管理结构的变化都非突然。
出路何在?是成为这些企业以及他们的控股企业的管理者最头疼的问题。是按母体制造企业生产计划调整“等饭吃”,还是走出去“找饭吃”,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方向就显得更为重要。虽然国外的自营物流也有转型第三方物流的成功案例,但这一类企业是否会完全转型为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还是一个变数。
虽然国外也不乏自营物流的典范,但7成以上的生产企业还是采取外包模式来解决自己的物流问题。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类物流公司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和客户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如,安得与美的以外的公司打交道就明显遇到这个问题。很多大的企业严格控制每个物流公司所占的份额,导致这类物流公司统筹的空间相当小,只能提供比较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根本无法深入到整个供应链,物流效率也因此难以提高。同样的尴尬似乎也正在许多制造业物流企业发展中重演。
企业应该选择自营物流还是将物流业务外包?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直没有定论的话题。联想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销售物流经理唐文全认为:“一般情况下,物流讲究规模效应,如企业规模不是很大,采取自营物流就不是很合适。同时,物流公司还是要投身市场比较好,如果只依靠1、2个客户,能力的增长就会受到制约。”他同时强调,像京东商城这样与物流有着紧密联系的企业,可以做自营物流。因为,其商品价格跟物流毛利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制造企业还是术业有专攻,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有分析称,众多制造业物流企业最终冲不破自己的“小圈子”,部分折射出制造业造梦物流模式尚不适应中国市场的现实。尽管制造业跨界做物流的理想不断遭遇残酷现实,但制造业物流依然不断往物流渗透。目前,制造企业对物流环节采取的措施各有不同,有的实现全部外包,有的实现部分外包;而有的则通过股权 (基金联合投资,相互交叉持股)控制物流公司,由资本链主导物流链。多管齐下的物流发展布局方式颇有些“多元化造梦”的意思。
建立协同生态圈
制造业上下游供应链链条长,流通的环节多。如钢铁制造业有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甚至三级市场。在每个市场中都存在转运、存放、配送等一系列物流问题。因此,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应有自己的业务核心,专注于某一方面发展专长。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利润空间的日渐薄弱,制造业企业很难不对两端利润较高的物流环节 (上游采购、下游配送)动心。此外,很多制造企业甚至认为物流外包会造成利润外流和纳税额增加的问题。因此,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就出现了多种形式。
目前,多数制造企业以自己的产品为导向建立物流体系。例如,家电企业海尔就以自己的产品为导向建立了海尔物流部、海尔物流中心等内部组织建立起了自己的大规模物流体系。有少部分制造业企业的物流部门被独立出来,成立专业化的物流机构。如,安吉物流就是从上汽的体系中独立出来的。
只有极少数大型的物流企业才能进入制造业内部,从事物流活动,而且这样的公司一定是具有规模的国有企业。例如,中储上海公司能进入一些造船厂做船板物流业务,但中小物流企业很难获得这样的机会。
在国内,联想却是物流外包比较彻底的例子。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主机板、手机等商品,是全球第三大PC电脑生产厂商。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目前大多数国内家电制造商的销售及物流配送网络只能到达县市级市场,而企业要向三四级市场布局就要将销售网络下沉到乡镇渠道。而在这些市场与区域第三方物流合作很重要。”目前联想在一些目的地城市,做“落地配”,联想的物流仓库、运输都是外包给第三方物流,“联想是属于外包比较彻底的一类”。唐文全告诉记者,联想物流外包相对成功的经验在于一方面信任第三方物流,同时用自己的团队管理和协调整个供应链环节的物流运作。尽管联想旗下拥有自己投资的物流公司——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简称“志勤美集”),志勤美集是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与APL Lo-gistics Ltd.(APLL)共同投资成立的一家专业物流服务的企业。但是在联想的物流部门看来,志勤美集只是其“兄弟企业”。
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在利润率日渐微薄的今天向物流要利润,压缩成本,不失为一剂良方,但方式和方法却值得商榷。在产业链延伸的战场上,是自建、收购,还是参股、合作,如何顺利实现自身价值、效率最大化是制造企业接下来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从企业自身发展数量和规模来分析,制造企业自建物流必然会加大资金、管理的投入,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自缚手脚。针对近年来,制造业物流“倒挂”现象,罗辉林认为:“社会物流资源需要整合,降低现有的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因此,两业联动逐步推进,是个方向。”我国目前的制造企业还没有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构建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物流活动难以形成专业化,不能真正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制造业的物流配送环节必须分离。
物流业大部分业务都来自于制造业,而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业从总体来说,仍处于传统物流阶段。部分制造业自建物流体系的现象,主要还是由于当前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比较慢,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还没有深入了解企业供应链的上游采购及下游物流状况,难以满足制造业目前的物流需求。因此,两业联动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磨合”。
此外,要实现两业联动,需要研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成熟商业模式。加强对制造业物流分离外包的指导和促进,支持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促进物流业务分离外包,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制造业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业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