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流通理论研究 >> 企业并购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零售业逐步进入并购时代,台资企业纷纷叫卖         
零售业逐步进入并购时代,台资企业纷纷叫卖
副标题:
作者:李明伟 来源:2006-03-0921世纪经济报道 人气: 时间:2006-4-5 14:36:01 进入论坛

 

2006年3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顶着好又多的多次辟谣,再次报道了《中外超市争相竞购好又多,售价将逾10亿美元》的消息。

 

至此,中国零售业界猛然发现,那些曾经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台资零售企业们,几乎都已悉数易主,从近期的乐购、灿坤、乐客多,到早些时候的太平洋百货、大润发,均已被收入他人囊中,而这家由台湾首富王永庆大儿子王文洋投资、在内地拥有数量最多的大卖场的好又多,算得上是硕果仅存的一家。

 

粗粗算来,如果此次好又多成功售出,台资零售企业这几年里起码在大陆套现了200亿元人民币左右。

 

而伴随这些套现的,是中国的零售业正在进入一个“城头变换大王旗”的产业大并购时代。如果说“善做资本运作”的台资企业是外资并购中国零售业的第一站,那么我们是否从中预见了第二站、第三站乃至之后的情景?

 

最后的矜持

 

流传经年的收购传说,这次有了新意——中国最大的内资连锁企业联华超市也加入了竞购,但是联华超市董事长王宗南断然否认了这个说法:“没有这事,太大,他们有些地方,我们也不想进去。”

 

另一位联华超市的高管告诉记者,这两家企业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他们是做资本运作的,我们不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好又多虽然网络广大,但其中很多网点也并非很好,联华不可能要这些网点。

 

该高管透露,好又多的确是在与沃尔玛、家乐福两家商谈收购事宜,而且谈了很长时间,之所以久拖不决,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网点问题:卖方肯定想整体出售,但是买方只想要有互补的网点。

 

深圳逸马顾问马瑞光认为,好又多标售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标价太高,二是好又多多数店铺是租赁性质,要转手,牵涉到产权人,法律程序太繁杂,三是好又多希望一揽子出售,但是大量加盟店利益难以摆平。

 

另外的原因,可能是价格问题。

 

3月7日,家乐福一位重要高管默认了正在参与竞购好又多的事实,就在几个月前,家乐福刚刚花2.3亿元收购了乐客多2家门店。该高管认为,就好又多而言,目前媒体所报道出来的价格,从第一次的20亿美元到这一次的10亿美元,不排除是卖方故意“放风”的结果,其目的是提升要价能力,但是两次价格差距悬殊本身就说明了问题::“如果价格都这么定下来了,那大家还需要谈什么呢?那就不要谈了。”

 

同日,沃尔玛对上述情况不予置评,但一位熟悉沃尔玛内情的人士也默认了沃尔玛参与竞购的事实:“这符合沃尔玛在全球市场扩张的风格。”沃尔玛庞大的收购机器正在发力,去年底,这家连续3年稳居500强之首的企业以7.64亿美元的价格,从一家葡萄牙集团Sonae SGPSSA手中收购了位于巴西的140家门店,而在此前的9月,同样以巨资买下中美洲最大零售商CARHCO的33%股份,通过这两项并购,沃尔玛的触角得以深入中美洲市场并得到巩固。而在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境外市场,沃尔玛同样挥动着收购的大刀。

 

但是在中国,沃尔玛至今却还没有过一桩成功的收购,上述知情人士认为,前任总裁张嘉声的离职,多少也印证了沃尔玛在中国门店扩张乏力,再加上本次沃尔玛又跌出了商务部公布的连锁30强排名;因此沃尔玛想收购其他企业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想卖的企业有一大把”,好又多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该人士进一步证实:“好又多肯定要卖。”虽然好又多近段时间多次高调“辟谣”,但不管是去香港上市,还是出售,都可以视为一种套现,好又多的回避不过是“最后的矜持”而已。

 

好又多方面要求记者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前一直未给出正面答复。

 

台塑公子的生意

 

在刻意的回避和否认下,好又多是否出售一时变得神秘莫测,就如同它的老板一般。在中国内地,鲜有人知道这家拥有100多家大卖场,销售达到132亿元的超市是由王永庆家族投资,但是这在台湾,却并不新鲜。

 

据记者了解,好又多并非王永庆投资的项目,而是由他的大儿子王文洋投资。

 

王文洋,1951年生,英国伦敦大学物理系毕业,1975年同时获得该校的企业管理硕士和化学博士两个学位,返台后,王文洋从基层做起,先后出任台塑集团下属公司多个职务。1996年,因一婚外绯闻事件被父亲免除职务后,王文洋自行筹资6亿美元到广州创立宏仁企业集团,主要做电子和塑胶两大产业,同年,王文洋开始考虑进军零售业,次年8月好又多(trust-mart)第一家门店得以开张。

 

王文洋并无零售行业经验,很难说他一开始是真心想做零售还是其他,但他的确也花了不少心思。据一位知情人士介绍,为了做好这个新入的行业,好又多第一年被委托给了一家美国的专业零售公司进行管理;这家美国公司被称为好又多当前的“黄埔军校”,一批批店长在这里被培养并奔赴各地,好又多一家家店也很快如同撒胡椒面一般弥漫开来。而如今好又多被喻为内陆卖场的“黄埔军校”。

 

好又多扩张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沃尔玛,也超过了家乐福,但是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在零售业界,好又多被誉为“规模最大”,但经营管理“问题最多”的企业。据相关报道称,除广州和成都地区部分店赢利外,其他店多景况不佳,在其总部从上海迁回广州期间,还一度爆出资金链紧张的传闻。上海商学院连锁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国认为,“随着竞争环境的改变和政策调整所导致的赢利模式的改变,台资超市纷纷套现的背后其实有迹可寻。”

 

套现

 

详细梳理这些台资零售企业的出售,不难发现其背后存在共性的背景。吴建国分析,除了台湾那边上级企业的因素外,还有至少三个方面的原因加速了台资企业要“资本运作”的心理。

 

第一,随着竞争的加剧,尤其加入WTO后对外资的全面放开,这些台资企业们正在遭遇越来越大的经营管理困难,人力队伍和完善管理的缺乏,使得其道路愈发艰难;第二,政府近期三令五申禁止进场费,禁止向供应商乱摊派和占用货款,这直接冲击了这些企业的原有赢利模式,在新的政策限制下,许多原本还有利可图的企业开始陷入亏损;第三,的确也有不少企业本身就无心做零售,或者后来越来越无心做零售,他们发展连锁超市的用意除了现金流,还在于圈地占网点,以待时机卖个好价钱,而这几年外资纷纷抢滩则正是一个好时机。

 

第一次强烈拨动了人们神经的,是2004年乐购的出售,那一次,台湾鼎新集团售出乐购50%股权,获得了21亿元人民币的收益,成为中国零售业有史以来最大一单交易。

 

那一次,也让人们开始关注台资零售企业。在内地,台资超市的三大代表乐购、大润发、好又多各领风骚,但是都先后加入了被卖的行列。当时业界就有传说,好又多可能被沃尔玛并购,而在此前的2001年2月,大润发的台湾老板——润泰集团将台湾大润发67%的股份以80亿元新台币价格转让给法国欧尚,随后双方透过香港“sun-holding”的公司交叉持股欧尚中国和上海大润发公司35%股份,以这种方式实现了其股权的转移。

 

不止是超市,台资背景的零售企业,陆陆续续都走上了变卖股权的道路。例如,在大陆现代连锁百货公司领域具有教父级地位的太平洋百货,2003年时以9家店50亿元销售的规模睥睨同行,但是却因为台湾东家太平洋建设集团资金链断裂,而被卖给了台湾远东集团和美国基金卡莱尔,总售价不详,初期到帐30亿元新台币。

 

在近期,这种势头有增无减。去年底,乐客多上海和南京两家店以2.3亿元人民币价格卖给了家乐福,其他5家店也陆续在售中。乐客多大股东是新加坡企业,但是其中也有台湾中阳集团老板张异昌的股份,且其经营团队是以原乐购老总汪建国为首的台资背景,所以业界也习惯视其为台资企业

 

去年7月,内地最大的3C连锁店灿坤因其台湾老板出事,将32家门店以1.4亿元价格卖给永乐,其价格低廉还曾引来一片议论。

 

产业大并购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并非只有台资企业如此,内资零售企业在这个方面也正在迅速跟上。

 

近的如一直喊外资“超国民待遇”的张宏伟也开始向外资出售东方家园的股权,远的如民营企业诺衡将普尔斯玛特几家店卖给了百安居,南京的苏果超市卖给了华润创业。其他还有不少零售企业,尤其是一些内地的规模小点的企业,也是纷纷妆扮待嫁。

 

在这当中,我们可清晰地看见收购者的角色主要由外资扮演,他们正用迅雷之势快速地扩张着自己的地盘;百安居总裁卫哲道出了所有外资企业的心声,他曾放言说,“每一个竞争对手都可能是我们收购的对象”。

 

吴建国认为,2006年将继续前面的外资并购趋势,成为又一个“洗牌年”。由于零售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获取平均2%左右的利润率还需要良好的营运管理才能实现,单单倚靠单店扩张无疑太慢了,因此“批量复制是他们的最佳捷径”。

 

同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可回避地发现资本是如何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单项收购所需资金量的节节攀升,这片领域也正在越来越成为外资独占话语权的领域,当中国最大的超市说出“太大”二字时,后面隐藏的是一种悲壮,因为外资对10亿美元不会说“太大”。

 

这是一个正在形成之中的巨大反差:外资企业终于开始如预言那样发挥他们固有的管理和资金优势,在中国的领土上越做越大,越来越呼风唤雨;而内资或民族的零售企业们,好的企业在新一轮游戏中开始沦为旁观者而默默无语,稍好一点的企业则争先恐后地成为了被收购的对象。

 

分享到:
击更多李明伟的文章 文章录入:redana    责任编辑:redana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零售业并购,启动商业地产新航线
  • 企业并购惯性实证研究
  •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特点及其前景
  •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特点及其前景
  • 浅析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
  • 企业跨国并购中跨文化整合问题及对策研究
  • 企业并购惯性实证研究
  • 星巴克1亿美元收购美国连锁面包店
  • 企业并购的渊源
  • 国内零售业进入并购黄金期
  • 浅议企业并购重组中的税收筹划
  • 我国零售业并购将进入“黄金时代”
  • 普通文章[图文]传统百货业态还能撑多久
    推荐文章[组图]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缘何如此之大
    普通文章上海商场年末促销提前 促销力度决定人气
    普通文章基于现代电子商务模式的消费者行为研究
    普通文章我国零售业物流的发展现状与研究
    普通文章当前中小型连锁超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完
    普通文章基于竞争优势的百货业发展动态分析及趋
    普通文章中国出口产品屡遭“双反”调查的原因分
    推荐文章2012餐饮企业十大热点事件
    推荐文章肯德基速成鸡再曝安全隐患:花钱能买检
    推荐文章[组图]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缘何如此之大
    推荐文章电商扩张 商场大量建设 传统百货业何去
    推荐文章“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会议通知
    推荐文章[组图]群雄割据中国零售版图
    推荐文章我国流通业面临黄金机遇期
    推荐文章[图文]国务院印发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

    传统百货业态还能撑

    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

    农产品滞销问题难根

    汉庭更名:经济酒店

    超市和购物中心用社

    中国服装产业陷入低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