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起伏的国美、永乐联姻尘埃落定,从而也意味着中国家电零售连锁业从此进入了“美”(国美)“苏”(苏宁)双寡头竞争的市场新格局。
连锁业界和机构投资者普遍看好国美的并购,认为此举有助于整合中国零售业态资源,形成合力,从而抗衡以百思买为首的外资零售军团对中国同行的蚕食。
在笔者看来,国美电器近年来一连串的对同行的并购,如黑天鹅、易好家、永乐等,顶多只能算是家电连锁业的先行者,凭借先富一步积累的原始资本,战胜了少数几个同样也试图从传统散乱零售业态中杀出一条生路,但又实力不济且创始人投机心态严重的同行小兄弟。
尽管国美电器掌门人已经贵为中国民间首富,而中国家电零售连锁业已经成为中国连锁业态的重要力量,但在整体市场竞争尚未充分、盈利模式尚未成熟的此时,全行业提前进入寡头竞争时代,并不能说是对行业利好的消息。笔者更相信这只是家电连锁业态酝酿更多并购联合、更多你死我活淘汰风暴来临前的又一个起点。
别忘了,纵使国美、苏宁、永乐、大中这些巨头的销售业绩加起来,也占不到整个家电零售市场的20%.即使在一线城市的广州、北京、上海,上述巨头加起来的份额也绝不可能超过30%.正如国美黄光裕多次公开承认,中国家电零售市场的竞争远远没有饱和,“未来几年市场需要我们的门店数继续翻倍增长”。
即使以当今国美、苏宁的声势,其销售收入也赶不上刚刚通过并购五星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家电零售巨头百思买的一个零头。资料显示,国美+永乐+大中的联合体年销售业绩不过750亿元人民币,而百思买2004年的销售收入为274亿美元,其一次性投资于五星电器的费用甚至就超过十亿美元,超过国美、永乐、大中的年销售总和。
更重要的是,龙头之间“横向竖向并购实现规模扩张”,并不能解决当前震荡不已的中国家电零售业最大的问题,即“利润之殇”。
国美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做大做强,但这样的盈利前提是年均逾6000亿元家电零售市场的竞争不成熟。现实经验看,指望不断并购、扩大规模来获取持续规模效益已经被证明并不可靠。去年以来国美、苏宁大刀阔斧地“攻城掠地”,门店总数疯狂增长,但单店效益和盈利却呈下滑趋势。
部分盲目相信规模盈利的业界人士对国美、永乐合并寄望甚深,理由是销售规模扩张后,运营成本更低,从而获得更大的盈利空间。
从历史的经验看,国美店面越多,对供应商就盘剥得更厉害,短期内提升盈利或有可能。
但是,如果国美、永乐合并后,继续沿用过去向供应商商索取资源的盈利模式,这将不但给供应商带来痛苦,也会给新公司带来潜伏的风险。去年粤家电巨头密谋抵制就是一例。而在传出国美、永乐联姻后,已有越来越多的供应商感到压力倍增。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相比国美、苏宁当前的主要盈利模式,百思买更多是依靠销售差价、物流管理、提高出货量等来提高效益。一旦百思买通过扩充地盘赢得家电供应商的芳心,国内家电零售商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如不尽快改变目前的赢利模式,扩张很可能成为国内家电零售商生存发展的一个瓶颈。
黄光裕早在去年就意识到随着国美店面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无效店”、“无利店”也成为问题。黄光裕于去年果断关闭了数家盈利不佳的中心城市店面。
黄光裕一定比谁都明白,在家电零售残酷竞争中,扩张规模只是手段,持续赢利才是硬道理。
从这个意义上讲,国美并购永乐甚至还有传闻称要与苏宁合并,我们更寄望合并方能够立足于盈利模式的创新,给上下游的整个家电产业链带来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