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实力雄厚的大银行在竞争中可能会分享由竞争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实力弱小的银行则可能因竞争过度而导致规模不经济。提升银行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是兼并。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业的兼并风潮愈演愈烈,国际银行业的并购之风引起的示范效应也不断影响着我国银行业的并购行为。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的银行经营技术水平下,规模过大引起的成本增加可能带来内在不经济。本文通过对我国银行业并购的规模效益分析,探讨了我国银行业的适度并购之路。
关键词:银行并购 规模经济 自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全球共发生了四次并购浪潮,20世纪90年代又掀起了以银行业并购为主的新一轮并购浪潮。2005年全球并购总额达到2.9万亿美元,为2000年以来并购交易额最高的一年。2005年我国的并购交易额达464亿美元,比2004年上升了34%。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并购交易中里程碑式的交易投资对象全部为银行业,包括建行、中行、工行等。
追求规模效益是银行业积极参与并购的原因之一。通过将被收购银行的生产资本与收购银行过剩的管理资本有机结合,能够实现管理协同效应;同时,外部市场的交易费用内部化,可以实现经营协同效应。但是,美国学者蒂米(1990)和劳立斯(1991)通过对美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认为,当银行技术水平不变时,最低成本点出现在银行资产规模20-100亿美元之间。银行扩张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降低成本,提高赢利;但在达到一定组织规模时,由于内部协调、监督和管理成本的迅速上升,扩张带来的边际收益已低于边际成本,从而导致投资收益率的下降。因此,在肯定银行并购行为的合理性时,更重要的是探讨银行并购规模的适度性。 我国银行业并购的规模效益 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截至2004年末,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169320.5万亿元,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53.6%;其负债总额为162146.2万亿元,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的53.5%。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包括浙江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为46972.2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4.9%;各项负债为45366.2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15%。相比较,国有商业银行有着明显的资本规模优势。但是规模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规模经济效应,反而呈现出一种规模不经济的状况。表1列示了银行资本规模的排名,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规模以显著的优势排名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前。但表2的有关银行竞争力的各项排名中,四大国有商行无一例外排名居后,而规模较小的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行却居于前茅。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
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过多、交易费用过高、人员和管理层次臃肿,虽然总的盈利额可能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是平均到机构及员工的净盈利额与股份制银行相比,其内在不经济性就比较显著了。
经营方式落后。国有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为利润的主要来源,尚未完善混业经营,市场化程度不高,在贷款规模、投向、结构以及实现控制等方面都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或存在着阻力。以工行为例,2004年其营业收入中净利差收入占61%,投资收益占22%,中间业务收入占9%,金融机构往来净收入占8%。另外的三大国有银行的盈利组成基本与工行相似。而股份制商业银行起步晚,能够更加灵活的改善其经营模式,故国有商业银行必需积极改革经营方式,提升竞争能力。
社会资源利用率不高,银行坏账和风险增加。国家对国有商行拥有产权,导致所有者虚置,银行内部监督机制薄弱,无法实现整体的有效运行,致使社会资源利用率不高。并且随着商业银行近年来银行资产长期化、负债短期化的趋势,造成信贷期限结构失衡,银行经营的风险增高。
非信贷资产损失严重。由于长期以来在管理上重视不够,没有将非信贷资产及其损失情况纳入严格的分类及检测分析范围,久而久之不少商业银行都积累下一定规模的非信贷资产损失。这类不良非信贷资产大部分是“死资产”,对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银行业的适度并购 如前所述,在我国银行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适度的并购才能实现规模经济。下面分别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进行了探讨。
(一)国有商业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改革为主,并购重组为辅。
2004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ROA(资产收益率)为0.13%,是美国平均水平的1/10。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低的原因并不是规模不够大,而在于经营管理体制和风险评估机制落后,缺少个性化的服务,难以吸引消费者。况且,自2003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正在进行引人注目的变革——注资和上市。其股份制改革的基本步骤是:消化历史包袱,进行财务重组;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公开上市。将全国50%以上的金融资产进行重组,其风险是不言而喻的,这时进行扩张并购,可能会引起新的风险。
但并购可能带来的效益及竞争的需求使得并购已成为银行成长的必经之路。2004年及2005年几次大的外资入股已改变了国有银行的股权分布(以建行为例,见图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外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中资商业银行都是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效益比较好、历史包袱比较轻、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国内中小商业银行。以美洲银行入股建行为例,美洲银行是全美第二大零售、企业银行,但美洲银行并不擅长于投资银行业务,在亚洲资本市场并不活跃,处理大型国企海外上市的经验较少。这样的入股银行给国有商行会带来怎样的前景尚需拭目以待。但是从2004年的业绩来看,上市后的国有银行资产收益率仍位居亚太区同业之末。
外资的进入为谋取自身的利益并不奇怪,问题是,如果通过外资购并得到的好处还不如付出的成本,那么该项并购就是失败的。通过并购,外资银行可直接购买网点和区域市场,付的成本极小,目的却很快能够达到。这里面隐藏着巨大的政策风险。国有商行要提高盈利能力,并购只是方式,重要的是自身的改革。借助并购,学习先进的经营经验,彻底改变传统的分业经营模式,实行混业经营;建立成熟的商业化银行,培养完备的金融市场,而不是单纯的追求规模的扩大。
(二)股价制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推动并购重组。
新兴的股份制银行是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原则建立起来的,在商业化的市场竞争中,既无历史包袱,又无传统束缚,在资本结构、经营机制、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具有优势。其特点是产权明晰,运作规范,但网点覆盖率低、客户基础薄弱、IT网络投入大。这些银行具有通过并购迅速壮大规模的强烈愿望。
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股份制银行有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深发展、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近年来外资也不断扩大持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比例。
股份制银行普遍具有机制灵活、效益好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规模较小、资产质量参差不齐等弱点。它们之间通过并购重组,能够迅速扩张规模、提高竞争力,收到立竿见影的协同效应。
股份制银行间的并购重组,一方面为银行开展并购提供了收购股权的市场途径、收购资金的筹集渠道和进行价值评估的条件,将有力的推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走上市场并购的道路;并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的并购行为提供了样本。另一方面,它改变了我国银行的股权结构,有利于打破目前我国金融业对财政投资过于依赖的格局,促进开放型的市场化投融资体系建立,更有利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实现我国金融融资由银行信贷和财政投融资为主转向以市场融资为主的格局。
但是我国目前的股份制银行的股权结构尚存在问题。比如董事长的人选与股东和资本几乎没什么联系,事实上存在行政任命行为。当出现股东利益与行政利益矛盾的时候,容易形成不利于股东利益的决策。 参考文献:
1.黄金老.国际银行并购的成本效益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1999
2.刘惠好.中国商业银行并购与重组的战略思考[J].管理世界,2000
3.王晓军.调整思路加快我国商业银行战略整合.湖湘论坛,2004
4.朱启贵.国际银行业购并与中国的策略.政策研究,2000
5.刘秀兰.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与实证分析研究.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
6.李丽,刘峰,任海运.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特区经济,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