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五年,中国逐步降低外资准入门槛,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同时,中国崛起为世界工厂,全球产业转移。两大合力,推动外资进入中国的步伐一直在加速。
令人关注的是,2002年后,外资热潮正在悄悄改变形态———独资首次 超过合资。外商独资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不少合资超过20年的企业,也相继转为外方控股企业。合资的时代正渐行渐远。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币汇率加速上扬,使外资再也难以心平气和走按部就班的投资老路。最快的手段当然是买。近一年来,小护士、苏泊尔、徐工、双汇……连串优质本地企业被迅速买走。
从直接投资转向购买。WTO五年过渡期的结束,引发了新一波更为汹涌的外资并购热潮。跨国财团们张开大口,似乎永不满足,一副要买下整个中国的架势。
外资急切赶赴并购“盛宴”
在中国即将与世界分享的最大一块蛋糕———金融服务业面前,西方各国已经显得急不可耐。
花旗银行花费巨资,急迫地在12月11日前将广发行收入囊中。即使今后照样要在中国注册本地法人银行,但广发行在国内数百个网点,无疑已使花旗站上了外资银行大战的制高点。
如果说,入世五年来,产业转移是外资热潮的最大驱动力,那么眼下这股以高盛、摩根大通等投资集团为旗手的并购狂潮,却来得这么抢眼,并且单刀直入,直勾勾地盯着一个目标———等候中国资产升值,待价而沽。人民币持续升值,更使这场争先恐后的利益角逐,迅速升格为一场狂欢盛宴。
WTO后过渡期,金融等服务业陆续对外资敞开怀抱,今后服务业的引资增速势必加快,目前服务业引资比重为30%左右,预计到2010年将增长至40%或50%,甚至超过制造业。
近两年来,这种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不仅银行、保险业大规模并购案剧增。外资的硕大身躯也跻进了证券业。中国证监会已先后批准50多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其数目占据国内基金的半壁江山。此外,国内获批的合资券商也有6家。而随着越来越多境外机构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中国股市很可能在短期内掀起更为惊人的并购巨浪。
必须进行的冷思考
“产业被控制”,“国退洋进”,“贱卖资产”……入世五周年之际,外资并购狂潮牵动了国内业界的神经,惊呼声再次响起。
据说,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中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已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与此同时,深度介入热炒楼市、股市,尽显逐利本色的外资,成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巨额游资,着眼宏观调控和软着陆的人们,似乎更有理由强调“限制”。
“不要以为被收购是多么严重的事,这是中国企业成长壮大走向世界的一个阶段。”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对上述担心不以为然。不过,即使乐观如他者,也同意对外资企业的垄断倾向应通过相关法规加以约束。
在财大气粗的跨国财团面前,难道我们不需要一道防火墙?商务部高级研究员马宇说,即将出台的《反垄断法》就是这样一道防火墙。他强调,只要有国家存在,就必然要对外资进行必要审核。不少经济学家均呼吁,要从国家层面就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对越来越普遍的外资并购案进行审查。
更一致并且强烈的呼声则是———结束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在中国入世五周年的今天,中国最大的不公平竞争,反而是藉着开放之名造就的中外不公。马宇认为,市场开放应该是体制性开放,单独对外资开放是片面的,注定不可能持久。WTO后过渡期呼吁公平竞争时代早日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