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舍”“得”之间 宗庆后做客新浪的照片显得有些哀怨。对于这个经营了10多年的著名民族品牌的前途,他似乎充满了忧虑还有愤慨。在达能对媒体宣称这是个“误会”之后,宗庆后再次迫不及待地“揭露”了外来博利者的圈套。
2007年,果然是个标志性的转折之年。我们的民族企业完成了起跑,开始了腾飞,然后在越飞越高的升腾之中险些折翅。宗庆后说他可能放弃娃哈哈,然后在达能对品牌经营不善后再把品牌拿回来。很难估量,断翅的宗庆后,断翅的民族品牌,在伤后如何重振。假如真的经过这一番轮回,令他和所有关注民族品牌的人所担心的是,这个品牌是否还能够振作得起来。
我们的想象可能太过悲观了,但即使是达能并购娃哈哈成功,并且经营良好、利润可观,我们也是损失了对企业的监护权。就像抚养了一个茁壮的孩子,他成才了,却只能去孝顺继母了。伤心是绝对的。
宗庆后在做客新浪时的言语暴露了他的内心。然而,可能令娃哈哈再也笑不起来的人也是他。因为在民族企业高速成长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中的许多法律程序和责任、义务问题,我们还没有成熟。
除了痛以外,还是痛定思痛的时候——不仅仅娃哈哈,包括所有的民族品牌。
曾在年初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国内一家龙头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在拓展欧洲业务时被告知,使用的是德国企业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将被告上法庭。那个企业老总说的话与宗庆后有些相似:可能将离开既有的一切,另起炉灶,或者沦为那家国外企业的代工厂。其实,这些年他并不知道自己在管理上的问题,还有相关的法律。 许多节点性的事件赶在2007年早些时候发生,娃哈哈无疑是异常沉痛和经典的代表。总有一些“先驱”会在风暴的最前面倒下,只希望这倒下换来的是民族企业对合资至今发展模式的思索,对企业管理的思索,对企业法律环节的思索。
或许,宗庆后难舍之“舍”,能换来别人的“得”!
新闻背景
法国达能公司最近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达56亿元、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如果收购实现,中方将丧失对娃哈哈的绝对控股权。
1996年3月28日,娃哈哈与法国达能公司、中国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了杭州娃哈哈百立食品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主要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产品。此时,娃哈哈持有49%的股份,而达能与百富勤合占51%。
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百富勤将股权卖给达能,使达能跃升到51%的控股地位。随即,达能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与其合资公司,但并未成功,此后双方改签了一份商标使用合同。其中一款为“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也正是这一条款,引发了今年的强行收购风波。
在今年两会期间,宗庆后就提交了一份议案,表示国家必须立法限制外资并购我国各个行业、维护经济安全。他表示,“外资并购目标直指国内各行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并控股这些龙头、骨干企业,已经导致许多重要行业或龙头企业被其控制”。
对于此次“强购事件”,达能公司曾给出的反应是,“这完全是个误会。收购这件事情有很大误解,所谓‘达能在10年前精心布置圈套’的情况根本不存在”。 (王晓玥 王晓然 邓琳)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