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自2005年宣布全面开放零售业市场后,外资零售财团在内地的投资步伐加快,尤其是并购内地零售业的趋势更为明显,对本土零售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极大压力。不久前举行的一次中国零售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有学者警告说,外资在中国内地的‘零售倾销’策略,最终将会导致垄断内地零售市场,并因而出现抬升零售价,压低进货价的危险局面。
外资零售业在内地急剧并购的趋势,已引起当局严重关注,值得投资者重视。
外资零售业拓展加快
自2005年中国零售市场向外资全面开放后,外资零售业的增长突飞猛进,仅2005年一年,内地新批准成立了187家外资零售企业,比2004年激增5倍,其中大部分为外商独资企业。据悉,现时全球最大的50家跨国零售财团中,已有47家去中国涉足经营,经营地域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大连、青岛、福州、长春、厦门、成都、武汉、重庆、贵阳、西安、南宁等近40个沿海、内陆大中城市。虽然外资商场营业额占中国零售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只占10%左右,但在超市及大卖场等新型开放式经营模式中,外资零售业已占主导地位。
据统计,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等国际级大型零售百货集团,在过去的4年中,在内地市场商业铺位门店都每年增加20%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门店的增加,是靠收购内地同业的方式来进行。
以‘沃尔玛’为例,这个国际性零售巨头因把采购放在深圳,其在广州的门店扩张一直存在障碍。但‘沃尔玛’凭着大量收购广州的零售企业股份,不仅迅速进入了广州市场,并令其在广州地区零售业的拓展得以不断加快,超过了其他外资零售企业,成为华南零售业‘一哥’。这种大量收购及扩张的做法,自然引起当局及同业的极大关注。
内地零售市场存整合空间
近几年来,中国由于经济发展和民众收入水平提高,社会零售商的增幅相当大。200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6万亿元,为近10年来的最大增幅,预期2007年的增幅还会更大。事实上,在这么一个大市场吸引下,势必令全球的零售巨子都到内地发展。
中国这么一个大国,区域差异分明,各地消费力参差,再加上零售市场竞争激烈,面临十分广阔的并购整合空间。现时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整合度已超过80%,但内地市场的市场整合度只有20%左右,整合的空间十分大,表明未来内地零售业的并购潮仍会激烈。
另一个吸引外商在内地采取并购策略的原因是,由于零售业须开设在城镇的人流密集区,尤其是黄金地带,但这些‘黄金商铺’近年的租金一直在大幅上升之中,尤以临海一线商业城市的情况最为突出,外商很难买到理想物业,为铺租付上沉重的代价。他们因而采取并购策略,把内地的零售企业整个买下来,或参股进入这些内地零售公司并逐步控股,可在短时内为外商进入中国内地扫除障碍,尤其是有经济实力、有管理经验,又人才优秀的知名国际零售集团,采取收购策略可在很短时间内占领内地市场,在消费者中建立信心和打响知名度,并购活动近年便日益炽热。
并购潮引发各方争议
近年来,由于实力雄厚的外资零售商蜂拥而入,对中国内地零售市场造成冲击,使内地相当一批实力较弱、经营方式较传统的中小零售商面临生存困难,引起高度重视。
由于外资零售财团大多采取大卖场、大批量、大进货的方式经营,再加上流动资金充裕,可以用较低的价格采购和销售,以致最终可能会控制了内地的商品流通命脉,带来市场垄断、采购垄断、商品垄断等一系列问题,最终令内地零售市场失控,影响消费者的利益。故此,自学术界提出了外资的‘零售倾销’策略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警惕,担心此势力再发展下去,会威胁到本土的经济安全。
从整体效益上评估,业界普遍认为,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后,是利大于弊。它满足了消费市场不同层面、不同群体对零售商品的需求,提升了零售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加了就业,提升了整体零售业的竞争能力和经营水平,符合加快对外开放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大方向。
至于外资零售业在内地市场加快并购引发的垄断问题,临海城市的经贸官员主张以市场手段去调节,要维护外商零售业的合法利益,但内陆地区的经贸官员则主张用行政手段适当干预,控制外资零售业的并购潮,以维护本土中小零售商的利益。对于外资零售商应否大举收购的问题,中国零售业正面临新的抉择和新的思考,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