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放弃多起并购,物美的发展会比现在好很多。”7月6日,京城一商家对记者发出这样的感叹。在一次物美员工的内部大会上,物美几位高层也不无可惜地对记者表示,近段时间,物美放弃多起并购,对物美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损失,“有些机会失去就永远不会再来”。
2006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是中国零售业并购最为活跃的一段时间,也是最风雨飘摇的一段日子,在这段时间里,国内零售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沃尔玛并购好又多,家得宝收购家世界,TESCO重组乐购。原本,在这段时间里,国内零售业或许能再添上物美的三次并购案例。但是,前董事长出事后,物美并购江苏时代成为美丽泡影、零收购上海华联北京门店计划告吹、收购家世界门店只能成为一个美丽想象。
与外资在这段时间内的斩获颇多相比,国内零售企业算得上刚刚经历过一段风雨飘摇的日子,虽然物美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角色,但对中国零售业而言,物美或许能折射出些什么……
“如果不是放弃多起并购,物美的发展会比现在好很多。”7月6日,京城一商业企业负责人对记者发出这样的感叹。同行的这番感受,对于物美的员工而言,更是有着深切的体会。
在一次物美员工的内部大会上,物美几位高层也不无可惜地对记者表示,近段时间,物美放弃多起并购,对物美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损失,“有些机会失去就永远不会再来”。
7亿港元配售流产 物美江苏时代联姻告吹
由于高层的变故使本已启动的新股配售募集7亿港元收购资金的计划不得不放弃,使物美谋划已久的大规模进军华东市场计划暂时搁浅。
物美最早放弃的并购项目是江苏时代。
2006年8月29日,物美集团和江苏时代超市的控股方CSInvestment签署股权合作协议,物美集团旗下子公司物美国际拟出资12亿元向CSInvestment收购TIMS全部股权的50%,从而间接拥有江苏时代超市50%的股权。
时隔两个月后,11月9日,物美与花旗集团签署1亿股新股配售协议,筹资近7亿港元。根据物美的收购计划,将通过此次配售募集的资金用以完成此宗收购。
就在以上两项重大决策在联交所公布没几天,11月17日,物美商业(8277)公告称,董事长张文中正以个人身份协助中国有关机关进行调查,没有足够的时间履行董事长之职责。由物美原高级副总裁吴坚忠临危受命接任物美董事长之职。 董事长出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影响巨大,11月13日,联交所叫停交易活跃的物美股票。两天后,由于发行方花旗银行表示担心新股配售得不到积极认购,物美无奈取消近7亿港元配售计划。
一连串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物美收购江苏时代的实施步骤被完全打乱,物美一时间进退两难。
江苏时代是华东市场一颗超市新星,在浙江、江苏市场拥有50多家店面。在物美并购江苏时代超市前,物美就一直图谋在华东市场进一步发展,之前,物美在华东只有少量店面。
根据物美集团的发展战略,每进入一个市场,都希望成为这个市场内的优势企业,因此,并购江苏时代成为物美成功实施华东战略的一个最佳机会。
据物美集团一位接近决策层的高管介绍,对于并购江苏时代,物美集团也曾考虑在7亿港元配售流产后,动用物美的自有资金来完成此宗并购,但这一提议遭到履新不久的吴坚忠的否定。
在物美集团,吴坚忠是一个行事十分谨慎之人,他担心一旦动用物美自有资金进行收购,势必引起相关方面猜疑:物美也许是挪用供应商的货款来收购江苏时代。为避免造成不稳定,物美放弃这条冒险之路。
另据一位高管透露,放弃与江苏时代合作也有个人原因。前董事长善于不按常理出牌,在经营决策上果断,刚履新的吴坚忠行事相对温和,由于刚全面掌舵物美,许多集团内部事务忙于处理,一方面精力不够,另一方面物美担心并购后的江苏时代不能很好地按照物美的战略计划实施市场开拓。
几番权衡之后,2007年4月11日,物美最终决定放弃与江苏时代的合作,签署了终止股权合作协议,几个月的短暂姻缘终未等到“洞房花烛”。
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物美放弃并购江苏时代意味着物美大规模进军华东市场的计划暂时搁浅。
惋弃“零收购上海华联北京门店”计划
为了继续留在北京,上海华联不惜开出零收购计划与物美合作,但处在特殊时期的物美出于稳定考虑,放弃了这个很好的低成本扩张的机会。
如果说物美动用12亿元收购江苏时代,最终因为资金问题放弃收购尚能理解的话,那物美放弃零收购上海华联北京门店则确实有些可惜。上海华联超市系统的一位高层说出了上述感叹。
上海华联超市是国内知名超市企业,2001年和西单商场合作成立西单上海华联超市公司,并在北京有40多家门店。由于亏损,今年1月,上海华联陆续关闭在京的多家门店。
4月,原西单上海华联超市公司总经理刘松全向媒体表示:上海华联不会轻易离开北京,北京分公司不排除出售股份,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可能,预计会在一个月左右有结果。
一个多月后,刘松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已无话可说。”上海华联超市正式宣布退出北京市场。
后来,记者从可靠消息渠道获悉,就在这一个多月时间内,上海华联超市北京合资公司和物美集团进行了多次接洽,西单上海华联超市的母公司上海华联超市公司负责人也飞赴北京与物美集团高层进行秘密会谈,会谈的核心是华联希望物美能购接盘他们在北京的所有门店。
在这次会谈上,上海华联提出一个诱人的方案:物美集团可以以零收购的方式———即付出零元的资金为代价并购西单上海华联北京的门店。物美接收华联门店后,双方再注资成立一家新公司,华联超市以门店入股,由物美投资资金运作,双方按照合资比例对合资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当时上海华联的底线是只要不离开北京,一切都有得谈。
零收购对物美而言确实是一个美丽的诱惑,相对江苏时代而言,就算成立新公司,物美零收购西单上海华联北京门店的资金投入也很少;如果合作成功,物美在北京的门店将增加40多家,北京的门店优势地位将无人可撼。
为此,物美核心高层进行了一夜的紧急会议,在会上,物美最终还是作出放弃的决定。事后据知情者透露,如果这宗并购不是发生在北京,前高管没出事,物美铁定拿下这个项目。
该知情者称,物美高层出于公司的稳定考虑,再一次放弃这次很难得的并购机会。
放弃家世界 物美与天津老大的位置擦肩而过
由于物美与家世界高层的熟识,使物美并购家世界成为一种可能,但随着高层变故,物美丧失了人脉和资金方面的优势,同时也错过了开辟另一个核心市场的机会。
2006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是中国零售业并购最为活跃的一段时间,也是最风雨飘摇的一段日子,许多国内零售企业曝出危机,面临经营困境。
2006年9月,家世界开始曝出资金危机,在太原等地的多家门店遭遇供应商断货,部分门店面临关店压力。10月,家世界开始萌生吸引投资者的意向。随后,包括沃尔玛、家乐福、家得宝在内的多家企业开始与家世界接洽。
虽然物美始终没有加入过这个行列,但并非物美没动过这个念头。今年3月,在一次聚会上,物美董事长吴坚忠流露出物美从业务发展需要出发,收购家世界天津门店的必要性和缘由。
据吴坚忠介绍,目前,物美在天津有40多家店面,公司一直希望在天津市场做大。根据考察,家世界在天津的许多门店经营业绩都理想。如果并购家世界的门店,物美在天津市场的门店数量将跃居天津超市企业的第一位,达到近100家,物美在天津市场也将成为继北京之后的又一个核心市场。
此前,物美在天津市场也有大宗并购经验,2004年,物美收购日本第一大零售商大荣在天津的12家超市。并购经验、市场运营经验等对物美不存在任何阻力。
此外,另据知情者透露,物美前高管和前家世界集团董事长杜厦都是复旦的校友,平时两人私交不错,这就为物美收购家世界天津门店提供了许多其他参与并购企业所不具有的优势。
由于家世界店面资源不错,众多国际买家都加入到收购家世界门店的队伍,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进入收购行列,对于已失去资金优势的物美来说也难以满足当时家世界过高的收购价。
对于收购家世界天津门店的可行性,物美甚至想到贷款。知情者还透露,虽然政府为稳定物美,去年底曾向银行发出继续提供资金支持的通知。但银行对物美的信贷已十分谨慎,对其相关贷款必须要求所有手续到位。而准备资产证明等银行需要授信资料,需花费很大精力,银行资金不可能很快到位。因此,与许多手中握着大量现金的国际买家相比,物美的优势进一步丧失。
经过几个月的谈判,今年3月份,华润股份和天津家世界集团全面签署协议,悉数收购了家世界在国内所有的门店。首批由家世界店面转变整合而来的华润万家店面也在今年7月初正式开业。对此,吴坚忠叹惜道:“许多机会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回来,零售市场一日千里,失去了自己壮大的机会,就会让竞争对手逐渐发展壮大。”
物美积蓄力量等待新并购
失去多次并购机会的物美,正在新任董事长的带领下进行第二次创业。
一连串很好的并购机会失去了。吴坚忠坦言,放弃多宗并购对物美而言的确可惜,但却是正确的选择。
目前,物美正在进行二次创业,他们要打造百年本土零售企业,错失了这些好的并购机会,物美刚好能腾出时间沉淀自己,整合企业内部关联公司业务,进行零售终端信息系统的改造提升。
至今,吴坚忠履新近8个月,在吴的掌舵下,物美也逐步走出危机。今年4月,他与SAP签订了ERP系统改造协议,投入巨资对物美的零售终端信息系统进行改造;今年6月,物美与印度Retalix及其代理商润百公司签订POS机系统改造协议,为以后的结算系统提升做储备;此外,在放弃这么多次的并购之后,物美也开始尝试新的并购,6月,物美和北京零售老牌企业奥士凯合作成立北京奥士凯物美商业投资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7月9日,他们又与全球知名的物流系统制造商日本岗村签署协议,投资超亿元建立国内零售企业最大的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另据可靠消息透露,在一系列积极的动作之后,来自香港联交所的消息透露,停牌已有8个月之久的物美股票即将复牌。根据物美向香港联交所呈报的计划,物美原定复牌日期在7月初,但因联交所对物美提出意见,希望物美能够在复牌之前多给投资者一些积极的信号,因此,物美将实际复牌的日期推到了8月份。种种迹象标明,物美正在为新一轮的发展集聚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