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名片:广州国光成立于1951年,是一间私营电工社。1993年改制成股份公司,2005年于深圳证交所上市,目前资产总额超过15亿元,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9.8亿元,出口创汇达1.39亿美元,产品95%以上出口,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电声产品出口基地。
随着律师厘清各项收购事项,完成收购细节审批后,广州本土企业广州国光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国光,002045)从一个贴牌生产商,一跃成为世界顶级音响公司———美国老牌扬声器公司A uraSound的最大股东。而且,只花了不到对方出让价格的1/3。
广州国光与Aura Sound公司的合作要追溯到16年前。“Aura Sound一直是欧美市场上高端微型扬声器、家庭音响系统、低音扬声器产品的提供商,当时我们是经过多种努力才获得O EM订单生产”,广州国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海昌表示。因一直期望能够借助合作关系吸收对方的高端技术,所以即使后来广州国光拥有知识产权自主经营,仍然长期与A uraSound公司保持合作。
去年1月,已成为国内最大扬声器生产商的广州国光,就有意收购存在经营困境的Aura Sound公司,“但当时A ura Sound公司55%的股权曾出价1000万美元。”周海昌说,公司决策层认为这个价钱太贵。与A ura Sound公司谈判1个月之后,出让价仍未降低,谈判一度搁浅。
转机随后出现在当年8月,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受到重创的A uraSound公司再次主动找到广州国光商议,这时的广州国光某种程度上等于掌握了主动权,价钱方面也开始“讨价还价”。经过1个多月的谈判后,最终以300万美元、不到原来1/3的价格收购A ura Sound公司55%的股权,并在今年2月份完成了各项收购手续,广州国光这家昔日的O EM供应商也成为A uraSound公司最大股东。
据了解,广州国光此次对A uraSound公司的收购是通过其具有独立法人的美国子公司完成的,而A uraSound公司本身集研发、销售于一体,拥有20多项专利授权,以往大部分高端产品都是在美国研发后在中国产业化。而将它收购后,广州国光就将拥有其专利技术,研发销售仍在美国进行,且产品仍走高端路线。
广州国光表示,A ura Sound公司是在美国O T CBB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其债务比较清晰透明,目前已处理完毕;而由于其公司人员以研发技术人员为主,数量不大,基本都继续沿用。
周海昌表示,未来公司将整合美国A uraSound公司的研发平台和力量,进一步加大海外技术的研发与高级技术人才的引进,为公司在国际电声行业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不断注入竞争力。
■当家人语
多元化国际市场
可规避局部风险
广州国光对A uraSound公司的果断收购源于“知根知底”。公司董事长周海昌说,A ura Sound公司有一流的技术研发基地和高素质研发团队,尽管出现困境,但品牌依然精良,收购它,就相当于在美国拥有自己的研发平台和强大的研发队伍。这不仅补充了以往公司高端产品的技术力量,还为今后进入欧美高端市场提供了很好的人力资源和销售网络渠道。
周海昌还提到,受金融危机影响,珠三角以往很多靠低价格拼市场的企业都先后倒闭。但广州国光产品出厂价相对较贵,反而有很多企业找上门来,这说明,“产品品牌和技术含量是最终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加强技术和研发力量,今后一定有市场。”
周海昌认为,开发多元国际市场,有利于规避局部市场风险,因此广州国光早已先后在香港、美国、欧洲设立了境外子公司,“我们还清醒地意识到,世界最尖端的电声技术仍在欧美企业,我们必须把最高端的技术研发机构推到最前沿,才能获取最新的资讯及最优秀的开发人才”,因此在销售窗口之后,这次又推进研发平台“走出去”。
■专家视界
花300万美元
成本不算高
对于广州国光此番大胆“走出去”收购欧美公司,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 就给予了肯定,认为企业走出国门发展是个正确方向,对广州国光来说是个好的试验、尝试,“我反对企业动不动就花上亿去收购,有些是爱面子、赶潮流的非理性选择,像广州国光用300万美元这样不算高的成本去收购、做尝试是好的”。而对于广州国光希望吸纳欧美公司研发平台和高端技术,王先庆 认为这是个双赢的设想,但他也表示存在担心,因为以往有案例表明,在收购之后国内企业并不能真正拿到专利技术,最终反而拖累原来企业发展。
对于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的海外抄底,王先庆 就认为不能盲目,特别是欧美国家一些已衰退的产业不要像捡垃圾一样捡回来,应该多考虑资源型产业、服务业等新兴成长型企业,而且要选择合适时机,并在平等的原则下谈判,不要盲目趁低吸纳。
文章来源:http://www.nanfangdaily.com.cn/nfdsb/200907080021.a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