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司之间的并购事件也日趋活跃起来。本文利用 2005、2006 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并购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并购 经营绩效 因子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证券资本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并购事件也日趋活跃。基于并购事件的重要性和频繁发生,引发我对并购绩效的兴趣,想要更深层的思考并购后对该公司的经营绩效的影响是如何的?本文将用实证方法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发生并购时,被并购方在并购前后的经营绩效问题,并致力于对此作一个评价。
二、文献回顾
国外对于并购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西方学者对并购绩效的研究主要是以股票价格为基础计算累计超常收益率的事件研究法。例如:Servaes(1991)研究了1972-1987年的704个要约收购的样本,以收购公告前1天至收购完成为观察期,得出公司股东获得+23.64%的累计超额收益率的结论[1]。Healy,Palepu和Rubaek(1992)研究了1979-1984年这段时间美国最大的50个并购样本,以并购公告前5天和公告后5天为观察期,得出公司股东获得+45.6%的累计超额收益率的结论[2]。我国对并购绩效的研究主要是会计研究法。例如:郭来生等人(1999)对1998年深沪两市233家并购公司进行研究,发现采用不同并购方式的公司之间以及处于不同行业的公司之间的绩效差异明显[3]。冯根福、吴林江(2001)采用会计研究法考察了1995-1998年间的201个并购事件,用因子分析方法,通过全部样本综合得分的均值检验及比率检验,发现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从整体上为先升后降的过程,不同类型的并购在不同时期内业绩表现不相一致[4]。并购当年的绩效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
三、并购的动因理论
在西方悠久的并购史中,学者从不同层面对并购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多种可能的假说,如效率理论、信息与信号理论、代理成本与管理主义理论、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市场势力理论等。效率理论认为,企业控制权转移活动能够给社会收益带来一个潜在的增量,能够提高交易参与者双方的效率。效率理论分为效率差异化理论和无效率管理理论。信息理论认为,目标公司股价被低估的信息是作为要约收购的结果而产生的,且重新的估价是永久性的。市场势力理论认为,企业并购行为的主要动因在于利用并购减少竞争对手,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增强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在我国特定的并购资本市场中,不仅存在着西方关于并购的动因,同时要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动因进行分析。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大股东具有超强控制权,大股东通过并购以获取控制权收益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并购的重要动因之一。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及盘活国有资产,实现亏损企业扭亏为盈也是我国并购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四、上市公司并购经营绩效实证研究
1、样本的选择
选取2005年和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剔除ST和未收集到数据的上市公司,以及金融和保险类后共119家,获取这些公司2004-2008年控制权转移前后四年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
2、研究方法
为了客观全面地衡量和评价我国并购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从运营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选取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比率、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本积累率、资产负债率、融资依赖度这9项指标。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选用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X1=a11F1+a12F2+…a1mFm+E1X2=a2lF1+a22F2+…a2mFm+E2…Xn=anlF1+an2F2+…anmFm+En
3.实证结果
运用SPSS15.0软件对被并购样本前一年,当年,后一年,后两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先运用主成份法提取公因子,然后计算因子得分,并根据方差贡献率构建综合得分模型计算综合得分。其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根据各个公因子的因子得分我们可以得出四个综合得分函数:
并购前一年: Z-1=(23.961 F1+22.178 F2+21.211 F3+14.599 F4)/81.949 并购当年:Z0=(31.024 F1+22.458 F2+21.526 F3+13.590 F4)/88.598 并购后一年: Z1=(25.562 F1+22.276 F2+20.614 F3+12.920 F4)/81.372 并购后两年: Z2=(24.897 F1+24.533 F2+20.249 F3+14.480 F4)/84.159
其中Z-1、Z0、Z1、Z2分别表示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并购后两年的综合得分,F1、F2、F3、F4 分别为各个公共因子的因子得分。根据综合得分函数,求得样本公司在并购前后每年的经营业绩得分,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五、结论
被并购的上市公司总体上在当年,后一年,后两年都比并购前一年的绩效有所上升,上市公司在并购当年绩效最好,之后的两年虽然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小,都小于并购当年的绩效。◆ 参考文献: [1] Servaes H. Tobin's Q and the Gains from Takeovers. Journal of Finance, 1991: 409-419. [2] Healy,Palepu, Ruback.Does Corporate Performance Improve After Merger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2: 75-135. [3] 郭来生,张宗新.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动机:基于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分析.上证研究,1999(1):158-186. [4] 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1(1):5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