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先后联手大摩、大中,但到目前为止,
其战略合作的效果还未显现。
家电连锁展开第二轮融资大战
引入新投资者或通过增发股票,掀起新一轮“募资热”
这段时间,连锁企业围绕“资本”这个话题,再次陷入一场争夺战中。关于摩根士丹利、永乐、大中三者之间的牵制与被牵制、分分合合的传言见诸报端。而同时在南京,站在五星电器背后的百思买加速了对五星电器的整合。
“这场资本博弈的马拉松赛到现在,开始进入关键期。”
苏宁全国扩张的加速,促使其迅速在资本市场展开第二轮募资。
本月22日,苏宁电器(002024)以远远高于之前预计的增发价格——每股48元的价格增发25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高达12亿元。其中,8.2亿投入全国100家连锁店发展项目。继2004年7月21日首发后,苏宁再次抓住6月5日是证监会关于再融资规定实施的时机,成为该政策实施后首批再融资的上市公司。
大连锁上市跑马圈地
苏宁早在2004年7月21日即通过上市募集资金3.95亿元,但和在香港上市的国美、永乐募集到的资金相比,苏宁获得的资金仍明显偏低。不过,在2006年6月5日是证监会关于再融资规定实施首日,苏宁电器宣布紧急停牌召开董事会,审议有关再融资议案,确定了再融资的渠道和用途。在资本市场上,苏宁2004年7月21日IPO和此次增发,都抓住了极好的时机,可见,这个企业在融资问题上已经“蓄谋已久”,不轻易放过一个机会。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表示,公司早就在为再融资做准备,只等监管部门的禁令放开。而此次募集资本的主要用途是用于门店的建设和后台物流、信息中心的建设,其中8.2亿用于全国100家连锁店发展项目。
和苏宁采取了类似融资方式的国美在香港借壳上市后,当家人黄光裕经过3月、4月多次套现,使得个人身价急剧膨胀。而在2006年2月,国美电器上市后引入首个战略投资者,美国华平投资集团旗下的私募投资基金将认购国美电器发行的1.25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及2500万美元认股权证。认购完成后,华平将持有国美电器9.71%的股权。
而另一个家电连锁巨头永乐电器在香港上市后,也引入了摩根士丹利作为战略投资者。最近,对大中的合并也引起了一场资本市场的角逐。种种迹象表明,经过2004年-2005年连锁巨头初步解决融资平台后,2006年,成为连锁巨头最为活跃的一年,除了快速的扩张外,如何拓展资本来源也成为连锁巨头迫切解决的问题。
外资进入激活连锁业
“目前整个行业发展正处于一个拐点”,2006年4月,在获知永乐与大中的合并消息后,五星电器总裁汪建国曾这样评点。有意思的是,事隔一个月,相比大中电器,五星背后出现了更强大无比的巨人:百思买成为五星电器的控股股东。而汪建国摇身一变,成为百思买中国区的高级副总裁。
实际上,五星萌生上市意图已有两年之久,但一直未遂,而在这两年当中,汪建国多方出击,并未将自己“绑死”在上市之路。
他频频与境外投资机构私下沟通,有消息称竟达38家之多。在与百思买达成合作后,五星电器的新闻发言人景星对外表示,与百思买合作后,五星短期内不再考虑上市的事情,因为“借助百思买,我们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上市的效果”,有了百思买强大的资本支持,借助百思买规范、标准的管理体系,能为创业者带来一笔巨大的收入,汪建国可谓功德圆满。
有业内人士认为,继大摩入股永乐后,国美与华平的战略组合,让中国家电零售业再度领略了国际资本市场对这个行业的青睐。然而家电卖场在3年前遭遇的却是另一番境况。当国美、苏宁初步抛出上市构想时,来自资本市场的是一片反对声。国内惟一可以与家电零售沾得上边的三联还处在借壳郑百文上市的阶段,而且借的还是一个烂壳,当时上十亿元销售规模的商家屈指可数,行业整体规模小而散乱。而如今包括摩根士丹利、华平、荷兰银行和IFC等在内的诸多国际投行、基金都开始青睐家电零售业。短短两三年时间,中国家电零售业遭遇了“冰火两重天”的待遇。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顾国建表示,通过上市已经完成第一轮资本扩张的苏宁、国美和永乐,要实现企业下一步的增长,更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企业购并和门店数量的增长。此时,国际资本的进入正迎合了本土连锁的需求,也加速了双方的合作。可以预见的是,这第二次融资仍在持续,一场更大规模的家电卖场争夺战也正在酝酿当中。
与国际资本展开博弈
在连锁巨头融资的道路上,经过第一轮苏宁通过IPO登陆中小企业板、国美通过香港借壳上市、永乐在香港成功IPO的融资途径后,在再融资过程中,手段仍旧让人眼花缭乱。苏宁的增发、国美和永乐引入战略投资者,不过,最为关注的是五星和大中的举措。自2004年国美和苏宁分别上市以来,大中和五星便被无形的压力所笼罩,由于家电连锁市场经营严重同质化,企业间主要依靠价格战来取胜,这就需要强大的资本支持,作为上市公司,国美和苏宁具有明显的优势。也许正是这种资本的压力使得各大公司纷纷寻求上市,寻求资本的庇护。而此次大中和五星可以不必自己费力,依靠永乐和百思买就可以达成这个愿望。
不过,巧合的是,在他们宣布合作的当天,永乐和百思买的股价都是大幅度滑坡。据称,永乐对外发布合并计划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价继前一交易日升至4.3港元新高后,竟大跌20%,最低至3.38港元,最后以3.425港元的价格收盘,中国永乐总市值较前一交易日缩水约18亿港元;而百思买也是,它宣布此桩收购五星的当天,其股价就下挫了1.22美元,当天收于52.60美元,下挫2.27%,其市值也下跌到42.841亿美元。显然,资本市场对于这两宗合作,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
按照永乐和大中的“合并”计划,永乐将在今年底之前支付大中1.5亿元“订金”。如何筹措这笔巨资,对永乐而言无疑是个极大的挑战。此前,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摩根士丹利、永乐、大中这个链条当中,三者相互制约,一环紧扣一环。可见,要在和摩根士丹利的“对赌”协议中赢出,永乐3年内其净利润必须达到7.5亿元,这对永乐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无论如何,永乐把自己拽上了这趟不得不与国际资本博弈的战车,其结局要么是借力登上中国家电渠道的霸主地位,要么是被资本所抛弃从而退出主渠道。
家电连锁业态的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赚取进销差价:这一阶段最具有代表性,是家电连锁企业主要利润来源,也是发家的最初原始积累;
第二阶段
从厂家和供应商那里获取利润:目前名目繁多的店庆费、进场费、返点、账期等就是连锁企业的利润来源;
第三阶段
供应链的优化:连锁企业采取集中采购、个性化定制和买断等赚取利润;对消费者实行会员制等;
第四阶段
向自身的品牌、管理、服务要利润:也是连锁企业最高的发展方向。
家电连锁未来应朝管理型企业转型,吸纳更多零售企业加盟,向加盟方输出品牌、输出服务、输出管理,特许加盟店的加盟费、管理费用、赢利分成将会成为重要利润来源。
连锁卖场融资大事记
2004年6月国美借壳鹏润在香港实现上市。2004年7月苏宁在A股中小企业板上市,募集资金3.95亿元。2005年
1月摩根士丹利斥资5000万美元收购永乐家电20%股权,每股成本约0.92港元,摩根同时与永乐约定,在未来某个约定时间,以每股约1.38港元的价格行使约为1765万美元的认股权。2005年
10月永乐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上市募集资金9亿港元,其中3.5亿—4亿港元用于开设新门店,1亿—1.5亿港元用于收购店面,1.8亿港元用于建配送中心。2006年
2月5日管理着190亿美金的美国华平投资基金以1.25亿美金入股国美,获得国美电器9.71%的股份,令国美电器股价单日狂飙33.9%。2006年
3月30日国美以69.87亿港元的代价向黄光裕收购其所持有的国美母公司35%的权益,国美电器将以每股8.05港元的价格发行6.5亿新股,以支付部分收购代价。2006年
4月6日黄光裕和花旗银行签署股票包销协议,一次性套现12亿港元;此前他已经分两次在股市套现25.69亿港元。2006年
4月21日一则震惊家电行业的消息传出,永乐电器与北京大中电器合并。2006年
4月25日大摩持股永乐的“禁售期”自动终止,大摩此后一连串的减持行动使其目前所持永乐股权已经由入股永乐时的20%降至约15.4%。2006年
6月22日苏宁电器以远远高于之前预计的增发价格,每股48元的价格增发25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高达12亿元。其中,8.2亿投入全国100家连锁店发展项目。
国美在香港股市的两次套现,使其当家人
黄光裕的身价陡升。
■记者观察
家电连锁新资本大战开局
不可否认,今天的中国家电连锁行业,早已经进入集体“圈钱”的时代。苏宁、国美、永乐、五星、大中都在进行着一场开店“赛跑”,而在这场战役中决定胜负的关键已经不再是经营能力,而是融资能力。
目前,几大家电连锁巨头的盈利模式和产品线结构都很相似,分布地区也已相互渗透,因此从经营角度讲,难分伯仲。在经营模式同质化的情况下,家电连锁企业的比拼必然是扩张速度的较量,整个家电连锁行业已经陷入了抢滩开店和价格战的激烈竞争之中。而无论是开店还是价格战都需要资金支持,于是真正决定家电行业胜负的关键不是经营能力,不是产品市场,而是融资能力——谁的钱袋子鼓,谁就能支撑到最后。 2004年6月国美借壳鹏润上市,2004年7月苏宁在A股中小企业板上市,2005年10月永乐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日前五星电器联姻百思买找到靠山。不仅如此,几家公司在公开募资同时也都在纷纷“傍大款”,如国美以向华平定向增发作为交换,双方签订了排他协议,华平承诺不再在内地投资同类公司;而永乐在上市之前就已引入了财务投资人摩根士丹利。在这场家电连锁行业的“烧钱”大战中,华平、摩根、国际金融公司,香港的投资人,A股的投资人,甚至更多隐藏在身后的庄家、财团,无论谁坚持到最后,都必将付出相当的资本代价。而伴随着家电连锁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以及海外连锁大鳄的一个个登陆,新的资本大战已经开始。
此前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预测的“中国家电连锁业进入并购期”的局面将成为现实,而这也由百思买取得五星电器的控股权拉开帷幕。百思买的购并,也为英国的IT连锁卖场PCWorld、法国欧尚等有意于国内IT或者家电市场的外资巨头提供了借鉴。而本土家电连锁企业在争夺霸权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将与国际资本展开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
三大连锁2005年报财务数据
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
苏宁159.36亿74.99%3.51亿93.50%
国美179.59亿42%4.99亿2.7%
永乐82.67亿48.1%2.89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