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资品牌面临销售困局之时,渠道成为其最后的救命稻草。
9月底,曾经的彩电霸主飞利浦选择与苏宁进行深度合作,后者成为其在华全国性连锁渠道中的独家销售商,并制定“十一”期间飞利浦彩电销售增长40%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十一”前夕,飞利浦彩电将从其他全国性连锁渠道商中全面退出。
而苏宁的独家供应商阵容当中也增加了飞利浦彩电,这也是继惠而浦空调、先锋彩电、伊莱克斯之后,再度与苏宁独家承销合作的国际知名品牌。
家电产业观察家梁振鹏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以飞利浦为代表的“没落贵族”们可以继续在中国发挥其品牌价值的余温,另一方面,大连锁行业也可以在这种独家供应上获得推出自有产品的尝试机会。
飞利浦的进与退
近来,力求转型的飞利浦在产品结构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而近期的“一进一退”也正是变革的延续。
在各大卖场核心销售区域早已经难觅踪影的飞利浦电视选择了苏宁,而后者则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苏宁电器黑电采销管理中心总经理刘鹏表示,“十一”是彩电产品全年销售最重要的节点,飞利浦彩电将作为苏宁主推产品,总计将投入近5000万元促销资源,拉动销售,“十一”期间,飞利浦彩电整体销售将提升40%以上。
尽管飞利浦或许能够凭借“十一”和苏宁再次回归大众的视线,但是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仅仅是飞利浦“阶段性淡出”的一个过程。
早在2008年初,飞利浦电视为了扭亏为盈将主要负责电视业务的“消费电子”与“家用小电器及个人护理”两大部门合并,成立全新的优质生活事业部,以缓解电视部门营收的压力,然而其电视业务的亏损并没有因此停止。
2008年4月,飞利浦宣布将美国和加拿大电视业务转售给日本船井电机公司,2009年又将墨西哥的业务也出售给船井电机,之后飞利浦还相继终止了其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电视业务。
即便如此,飞利浦电视业务亏损的窟窿依然没有堵住。根据飞利浦的2011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这个季度的净利润仅为1.38亿欧元,与去年第一季度2亿欧元的利润相比,下降了三分之一,而电视业务的亏损超过1亿欧元。
为解决这个问题,集中精力发展医疗电子和照明等业务,飞利浦早在5年前就计划出售彩电业务,只是苦于无人接盘。
于是,飞利浦转而将目光聚集到冠捷身上。据悉,双方的合作由来已久。2005年,冠捷收购了飞利浦的两家工厂(都在中国大陆)以及台湾的一家研发中心。2009年,冠捷又接管了飞利浦的全球电脑显示器业务。正是由于这一层关系,其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万豪敦才作出决定,与冠捷合作。
而冠捷也迫切需要这样一个收购对象来提升自己的企业形象。冠捷公司负责财务的副总裁刁申就指出,“电视是一种消费电子产品,我们需要像飞利浦这样强大的品牌来向消费者引荐我们。”
与电视业务的甩卖相比,飞利浦却在小家电行业大肆扩张。
7月11日,飞利浦宣布,已同意收购一家中国领先的厨房电器公司——奔腾电器(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奔腾”)。在完成确认性尽职审查和其他惯例成交条件后,该收购预计将于2011年第四季度完成。虽然并未透露收购的财务细节,但有媒体披露此次收购金额大约为25亿元。交易完成后,奔腾将成为总部位于上海的飞利浦优质生活事业部家居护理业务的一部分。
家电产业观察家梁振鹏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飞利浦早已经有了退出消费电子领域的打算,而其小家电产品又遥遥领先很多中国本土品牌,这一退一进正是其战略的体现。”
苏宁们的算盘
苏宁接受一个已经没落的电视品牌,其目的显然并不仅仅是在其电视领域的销售,苏宁更为看重的是自有品牌建设的一种尝试。
按照苏宁电器营销总部执行副总裁王哲的说法,此次开放式的合作,聚合了从研发到生产、从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产业链优质资源,将有效降低合作成本、提升效率。据了解,苏宁目前已与惠而浦、先锋、伊莱克斯等品牌的相关品类达成了独家承销合作,独家承销模式具有的整合资源、高效协作、精准营销的特性,使相关品类得到高速增长。
一份来自Displaysearch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飞利浦电视全球市场份额分别是3.0%和2.4%,仅列第九位,而其在中国市场的排名已经下滑到19位,销售量几乎可以忽略。
一位家电业界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但凡是强势品牌不可能只选择苏宁或者国美一个全国性渠道进行销售,而是各个渠道均有发力,而这些品牌多是在中国进行ODM生产。”
而记者从国美电器获悉,国美也与知名家电品牌制定了类似的战略,除冰箱外的伊莱克斯品牌全部产品均在国美进行独家销售;此外,三洋电视也在今年四月份与国美签订了销售协议,而包销定制产品在国美所有产品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0%。
事实上,国美早已经开始了其自有品牌的尝试,国美在去年发布了其飞触一代和飞触二代两款平板电脑。彼时,国美电器副总裁牟贵先就告诉记者,飞触平板电脑是国美新业务模式探索的先锋产品,未来5年,3C产品要在国美电器的整体销售中占到40%的比重,定制产品要占到一半。
梁振鹏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认为,国美此前推出平板电脑、苏宁现在又不断扩大其独家销售合作厂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给自己以后大规模推出自有品牌产品进行尝试,不断练兵。”
“中国强势的家电品牌如海尔、TCL、美的等均不断扩大自己的销售渠道,他们在苏宁国美等大连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这也就意味着大连锁对他们的牵制力越来越低”,梁振鹏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况下,大连锁扩大包销定制的做法也是为了给自己未来的转型做准备。但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连锁渠道目前还不具备独立的研发能力,短期内这类产品还不可能对利润提供太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