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每年各地出现的蔬菜滞销、菜价下跌的伤农现象,表面上似乎是由油价上涨、运费增加、市场供应饱和等因素引发,但背后深层次、根本性原因是我国的小农经济以及城镇化水平低导致的。城镇化进程缓慢,小农经济不改变,农产品滞销问题就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进行缓解,不可能得到根治。
滞销根源在于小农经济
农产品滞销的直接原因是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波动、产销信息不对称,而根本原因在于小农经济。
在小农经济背景下,农产品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进而导致以下问题:一是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农产品价格是由国内市场决定的,现阶段的农民种植分散、规模小,未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农民在进行生产抉择时难免存在投机心理,造成农产品市场价格不易稳定。
二是不能准确预估农产品产量。在发达国家,农业生产高度工业化和专业化,从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到农产品的生产、收购、运输以及最后的产品销售等环节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各种农产品的产量预估准确度相对较高,而我国农业生产工业化和专业化程度低,农产品产量预估准确率低,进而难以对农产品生产规模进行有效把控。
三是农民难以改变耕作安排。在小农经济下,农民对市场信息处理能力有限,有些地方领导为了出政绩,在没有认真考察的情况下,就草率接回订单,以行政命令强迫农民完成订单任务。农民种植受自然条件和传统惯性的驱使以及地方政府的硬性安排,即使感觉到市场供需失衡,他们仍然无法打乱原来的农作物耕种安排。
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关键
要根治农产品滞销问题,关键是要提高城镇化水平,改善我国的人地比例关系,改变小农经济,使农业生产达到规模化和高度的专业化。
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体系顺畅,鲜有农产品滞销现象发生,这得益于其较高的城镇化水平。美国农业能够推行规模化的土地经营和区域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不仅因为它具有得天独厚的人地比例、先进的技术条件以及发达的中介组织,还在于它在经济转型进程中不断改善人地比例,鼓励不适应现代农业经营的农户重新定位,转换职业,进入城市。
1920年,美国城镇化比例达52%,并逐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产品流通主体模式。较之美国,日本农业生产规模小而分散,不可能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但日本重视改进技术,随着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农业人口非农化的进程,逐步改善了农业内部的人地比例。1960年,日本城镇化比例为54%,并逐步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我国在农业生产中面临人多地少的问题,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因而也就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整体性地推广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但可以学习借鉴日本的经验,通过调整经济、社会结构改善人地比例,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这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缓慢。城乡户籍管理二元化,制约了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以及农民向城市移居,使得我国农业内部的人地比例关系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愈加严峻。
2007年,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依然高达55%,比1920年的美国和1960年的日本都高。种种现象表明我国小农经济现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农业无法全面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小农经济与大市场对接困难,农民与经销商地位不对等,无法准确预测产量,农产品供需的不确定性便是一种常态,农产品滞销就会频繁发生。
缓解农产品滞销的措施
推进城镇化进程是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的根本手段,通过城镇化完成农业产业的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供求信息预测的准确度。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当前的客观现实面前,政府亟需出台政策措施以缓解农产品滞销给农民带来的伤害,帮扶农民渡过难关。
首先,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要针对农产品滞销制定应急预案。如根据滞销数量、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级别分为严重和特别严重两个等级,分别对应橙色和红色预警。应急预案包括组织采购和促销、设立专项补贴奖励资金。其中组织采购和促销包括搭建网上产销对接平台,加大网上促销力度;引导协调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运销户、经营户到滞销地加大购买力度;发动驻地高校、部队、企业和事业机关单位等采购;启用专用区域用来销售滞销产品以及在滞销区内发起爱心采购等。设立专项补贴奖励资金用于对销售滞销农产品的运输车辆给予一定的运费补助,对销售达到一定数量的商户进行奖励。
其次,要推广蔬菜保险,将蔬菜基本品种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承办蔬果种植保险的承保公司按一定比例给予风险准备金补助;以政府和农户合作投保的方式运行,政府出资大部分的保费,农户负担一部分保费。在这一保险机制下,保险公司先按照基本投入给部分蔬菜品种确定一个成本价,当市场价低于这一成本价时,保险公司将给农户以相应的赔偿。通过保险弥补价格波动给农民造成的损失,使农民在出险后能够迅速恢复生产,实现生产的连续性。
再次,要增加储备设施投入。目前,蔬菜消费大市已建成的蔬菜储备库主要用于缓解本地蔬菜供应紧张矛盾,但蔬菜主产区更需建立规模适当的蔬菜储备库。蔬菜主产区的储备库对于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保障农民经济利益能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政府要把达到适当规模的储备库纳入流通基础设施范畴,加大对储备库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批发、零售和仓储等企业,扩大耐储农产品的采购和存储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