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体系涨跌无序,而决定价格因素的根本原因在于流通乏力,包括现金流、信息流、现货流、物流等多个因素在内,很多产地与城市之间,省与省之间,严重不对称,直接导致猛涨猛跌,农民受损。”面对2012年下半年农产品价格频繁波动的现状,商务部研究院一不愿具名专家日前在天津参加 研讨会时,直言鲜活农产品流通难题的根本,是缺少全国一张网。
据悉,构建全国一张网——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平台的计划,已经被商务部列入“十二五”规划。《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商务部市场建设司独家获知,与这一触网计划相配套,商务部还计划在全国构建不少于13个大型农产品跨省流转基地,同时努力让全国280多个地级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全部因地制宜建立区域性、大型集散地,切实破题农产品“难卖”。
政策发力:松绑游资
2012年冬天,果品、蔬菜价格较往年陷入了突如其来的价格低谷。
“如果与2009年特别是2010年以来的农产品价格牛市相比,这一波价格低谷来得异常突然。 从资金层面看,很多流通环节缺少资金,无论是大型商贩,还是业务炒家,都对鲜活农产品表现出了退避三舍的态势。”北京艾格农业资讯等一些机构人士分析称,由于农产品赚钱速度开始明显回落,大量涉农资金外流。
与小麦、玉米、大豆等老三样传统农作物相比, 果蔬等鲜活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损耗最大,成本最高,部分品种的流通成本高达市场售价的38%甚至更高。
前述不愿具名的商务部研究院专家向记者指出,今年集中爆发的陕西、甘肃等地苹果难卖现象,归根结底,是地方政府产业引导失利,外加宏观经济趋势不佳,导致囤积环节资金链吃紧,谋利鲜活农产品瞬间成为了市场炒作者的“鸡肋”。
“过去一提炒作,人们很容易归罪于游资,比如此前的绿豆、生姜及大蒜等农产品价格, 国家发改委为此大力整顿,处罚了一批单位和炒作者。”多位参与前述天津研讨会的现货市场人士认为,这一说法有失公平。
在他们看来游资逐利是本性,而资金的进入却是构筑交易市场的基本条件。低价购进、高价卖出,完全符合市场逻辑,而炒作者和囤积者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市场直接波动和生产者、消费者之前的缓冲地带。如果囤积者等中间流转环节缺失,则可能导致类似于2012年三季度以来的陕西苹果卖难现象再度泛滥。
眼下的问题是, 如何用好这个“缓冲地带”?
“据我们了解,商务部市场建设司下一步会重点出台文件,来系统解释和规范流通环节的炒作问题。”上述商务部专家称,这一趋势意味着,国家对于炒作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游资,很可能从过去的一味打击,转向有保有压,即保护他们的合理利润,又施加必要的压力,防止炒作者让市场风险无限放大。
为了规范农产品流通领域发展,十八大后,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围绕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1〕59号)等文件要求,已专门下文,要求全国各省市区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可以理解为,商务部在‘十二五’期间将不断为参与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各类资金予以管制松绑。”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新的趋势显示,围绕构建全国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平台这一整体目标,商务部将出台更多政策,刺激鲜活农产品加速流转。
目前,记者从商务部市场建设司获知, “十二五”期间,商务部将斥资百亿元在东北、环渤海、华东、华南、中原、华北、西南、西北等多个大区域选择建设至少13家跨省大型农产品流转基地,并在全国280多个地级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全部因地制宜建立区域性、大型农产品集散地。
转变方式:全国触网
就在2012年12月中旬,一份名为《商务部关于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的指导意见》已经下发到各省商务部门,其中,商务部第一次明确提出农产品流通趋势改革的三大原则。
三大原则包括:结合实际,不能让政策游离于市场之外;以企业为主体的流通环节发展方向重点突破束缚鲜活农产品流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环节;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共同促进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新格局。
“欧美国家的整体物流成本占据产品终端市场价格的比例仅为8%~12%,但在我国,这一水平高达38%左右。而现货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占比,有时候更是高达50%。”有研究者指出,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间环节多,小商小贩多,不合理税赋重,产品储存能力差。
商务部新的设想,正是要改变上述局面。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王炳南指出,商务部希望经过3~5年的发展,以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成为流通主要方式,流通组织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流通成本明显降低,流通效率明显提高,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明显改善。
“从总量上看,2011年我国蔬菜水果产量分别突破了5亿吨和2亿吨,水产品和肉类产量也分别达到了5600万吨和7997万吨,整体稳居世界第一。”王炳南表示,但就沈阳红萝卜、江西脐橙、陕西苹果等鲜活农产品的滞销情况看,都充分反映出了在流通环节上对农业生产制约因素很大,亟待政府破题。
现实中,我国流通环节的80%集中于农民或个体户手中。如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有5500个注册的个体户经销商。而就全国看,到2011年年底,我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2万户,仅占了全国农户经销者总数的16.4%。这正是令商务部颇为头疼的难题。
“这说明,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经营主体非常分散,个体实力很弱。”前述商务部研究院专家称,这就要求,全国必须借助互联网形成一张大网,让信息、产量、流转、资金、质量、需求等诸多因素同步透明。
记者获知,“十二五”期间,商务部将重点围绕交易模式创新展开政策配套。“就是要大力推进网络交易。”王炳南表示,引导鲜活农产品经销商转变交易习惯,充分发挥网上交易少环节、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激发传统农产品流通企业创新转型,进而形成以农批对接为主体、农超对接为方向、直销直供为补充、网上交易为探索的多种产销衔接的流通格局。
在新的趋势面前,已经有山东、天津等多个区域内的大型涉农产品交易市场开始集中转型。有知情人士称,不排除商务部围绕此类市场投入巨额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