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巴西、阿根廷同我国的国情不同,他们的做法不应照搬。但通过这次调研,同行专家感到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参考,以完善我国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体系。
从源头加强对种养殖环节的信息引导
分析我国生鲜农产品多年来的市场形势,凡发生大面积的“买难卖难”情况,主要原因往往是农产品供给出现大起大落。流通手段只能缓解供需矛盾,无法根治。目前,商务部、农业部甚至新华社都在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但这种信息只能帮助农民解决“产品往哪里卖”的问题,对引导生产帮助不大,有时还会发生误导。
在“订单农业”“农超对接”等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之前,建议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加强信息会商合作,建立和完善种植养殖预警体系,尤其注重创建先行指标监测和发布体系,通过对农产品种植和牲畜养殖数量、生产资料及人力成本、价格变化趋势、市场需求前景等环节的指标监测和发布,指导农民及时调整农产品种养殖结构,避免“一哄而上”地扩张或收缩产量。对于居民大量消费的大宗品种,建议国家划定主要产区,只有按照规划生产的农民才能享受扶持政策,引导农民理性生产。
发挥农业服务公司衔接产需的作用
“农超对接”开展几年来,对缓解“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继续坚持下去,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予以完善。
据巴西家乐福公司介绍,像NaturalSalads这样的家乐福供应商共有12家,但总经营规模只能提供1/3的农产品,其余还要到批发市场采购。相比之下,我国的“农超对接”更明显是“超”强于“农”。现有的农民合作组织无论在生产规模、品种还是产品竞争力上,都与大型超市的需求不相匹配。而农产品经销企业由于同农民缺乏经济利益上的直接联系和制约,有时不仅对农民利益照顾不够,反而要“再剥一层皮”。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应认真研究如何落实。对于专业合作社,要解决尽快做大、做专、做强的问题。对于农产品经销企业,要向国外的农业合作公司方向发展,把购销关系转变为服务关系,不仅与农民签订长期合作合同,而且向农民提供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和质量安全服务,并探索资产联系等新的合作方式,发挥其在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产品供求和价格方面的积极作用。
创新结合满足低收入群体需求和便利消费的流通方式
统计结果说明,国内生鲜农产品价格变化对于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影响,远远小于低收入群体。无论是为了维护社会和谐与公正,还是为了扩大和促进消费,都应该认真研究如何满足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的问题。同时,消费是否便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需求的实现。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像德国的周末市场那样“以高价换便利”,巴西、阿根廷的“现购自运”商场虽然价格低廉,但远离居民区不够方便,应该大力发展能够将满足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和便利消费相结合的流通方式。
目前,为了解决居民社区特别是新建小区、城乡结合部群众购物不便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力争通过降低租金成本,减少行政收费,达到平抑菜价的目的。要研究具体的实施办法,如政府回购物业进行转租的资金从哪里来?老旧小区如何落实10%的社区商业网点面积?同时要积极鼓励流通创新,发展社区、周末市场、车载市场、限时马路市场等多样化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业态,减少流通成本,稳定市场价格,满足最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工作重点放到前端
目前,我国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制,环环把关,层层检测,取得一定效果,但并不十分理想,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屡次发生。从国外调研的情况看,有两点启发非常重要: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应该全程控制,但重点在前端;二是质量安全控制的主体工作应由企业完成,政府进行指导、监督和抽检。
不论是国际上发生的“疯牛病”“二恶英”等食品安全恶性事件,还是国内发生的“三聚氰胺奶”“激素速生鸡”等案件,问题都主要发生在生产阶段。目前我国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部门较多,但除农业部门外,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工商、商务等多数部门和执法力量的重点,都放在食品产业链末端的流通环节,就连农业部门也频频插手流通环节的检验检测。实际上,批发市场成千上万吨果菜,超市几百种生鲜商品,检验起来耗时费力,根本无法完成。一些地方检出问题商品处罚流通环节,实属责任认定不明。
调研组参观、考察的巴西NaturalSalads公司和阿根廷MolinoCa觡uelas集团,派出大量技术人员,在农产品生产各个阶段,严格按照政府规定的种植养殖标准,深入田间、畜栏进行检查指导,政府主管部门通过抽查等方式进行监督。由于前期工作认真充分,大型超市采购时进行抽样检测,而配送中心则主要检测果菜的营养成分、外观、品种规格等,保证生鲜产品迅速进入市场。家乐福巴西公司负责人说:“如果让我们在‘价格便宜’和‘知根知底’供应商中进行选择,毫无疑问我们会选择后者。”
调整、完善、创新生鲜农产品
流通扶持政策
我国政府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制定了一系列力度大、范围广、有特色的扶持政策,如生产环节直补、菜肉等产品流通环节免征增值税、高速公路实行绿色通道等政策,都优于我们调研的三个国家。
生鲜农产品流通上连“三农”,下接消费者,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应该继续进行政策扶持,并结合实际不断调整、完善、创新。建议财政资金更多地支持公益性的流通基础设施(如产地预冷设施、冷链运输设备、基础物流设施等)建设,支持农产品生产信息的搜集、分析、会商、发布系统建设,支持专业合作社和农业服务公司发展壮大(如在吸引贷款、募集资本、开展并购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